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专家断言活不过40岁,如今已孕育后代

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1988年3月,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于世。

这个孩子的出生震惊了全国人民,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然而,有专家却断言道:“这个孩子,肯定活不过40岁!”

关于试管婴儿的争议声,智力缺陷、残疾、命短等各种说法,至今都不绝于耳。

那么,36年过去了,中国首例试管婴儿怎么样了呢?

是否又真的如专家所说的那样,活不长久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华社】,2019年4月16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颗当母亲的心

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的一个小村庄里,郑桂珍与丈夫两人感情和睦,日子虽然穷苦了些,但还能过得下去。

然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二人,他们结婚许多年却没个孩子。

起初,大家只觉得生孩子需要时间,慢慢来不着急。

可转眼间,周围同龄的媳妇都生了孩子,唯独郑桂珍的肚子没动静。

因此,婆婆对郑桂珍的态度大变,时不时地拿生不出孩子的话来责骂她。

在那个年代,生不出儿子遭人议论,生不出孩子更是要被村里人嘲讽。

所以,郑桂珍成了人们口中“不会下蛋的母鸡”,成了人们饭后消遣的谈资。

可是,对于这一切,郑桂珍也很无奈,她又何尝不想有个自己的孩子呢?

又一晃几年过去了,周围人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们满地乱跑。

吵闹声、欢笑声,充斥整个屋子,好不热闹!

然而,再看郑桂珍一家,则冷冷清清的,就连门口的狗也安静地趴着。

婆婆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对郑桂珍下了最后的通牒,说道:

“若你再生不出孩子,你就从这个家出去!”

郑桂珍心灰意冷,在无数个夜晚以泪洗面,但好在,丈夫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丈夫提议带妻子去医院看看,总要知道问题所在吧。

其实这些年,郑桂珍也不是没想过去医院,可她担心花钱,就是不肯去。

但为了生孩子,她也尝试了不少稀奇古怪的药方,奈何都没有用。

在丈夫的劝说下,郑桂珍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却令二人大失所望。

原来,郑桂珍的双侧输卵管堵塞,根本没有办法怀孕。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始终没个孩子。

带着这样的结果,两人回到了家,不出所料,迎来的是婆婆劈头盖脸的责骂。

郑桂珍一边哭,一边收拾行李,而丈夫将她拦了下来,对他说道:

“没有孩子,咱们俩生活得不也挺好吗?我妈的话,你别放在心上。”

此后,他们安安稳稳过日子,但没有孩子,始终是一个遗憾。

有一天,郑桂珍在收音机里听闻了这样一则消息:

“北京有家医院正在研究试管婴儿技术,招募志愿者。”

试管婴儿?这个概念是郑桂珍第一次听说的,她接着往下听,竟是越听越兴奋。

当即,她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说什么也要去北京试一试。

可是,丈夫确实隐隐担心,毕竟没有先例,或许风险很大呢?

但看着妻子激动的样子,他也不忍心扫兴,总之去碰碰运气吧。

就这样,两人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第一个试管婴儿

郑桂珍夫妇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张丽珠教授,她是试管婴儿这项技术的主要研究人员。

她早年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之后又赴美英两国深造,最后回到祖国。

为了圆更多家庭生孩子的梦,她毅然决然投身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

在国内,张丽珠组建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室,立志要利用这项技术造福人们。

虽然面临着设备短缺,环境简陋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她不曾放弃过。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即便是国外先进的条件,也没有几例成功案例。

因此,将试管婴儿带到国内的路,漫长而艰难。

从取卵到授精,每一步都有一大把需要攻克的难题。

但在众人不懈地努力之下,终于在动物身上成功获得了这项技术的突破。

经过反复地测试,这项技术趋于成熟,随即,她开始招募志愿者。

但是,前前后后12例患者都没能成功,郑桂珍则是她的第13位患者。

经过长时间的交谈,郑桂珍夫妻俩决定放手一试。

1987年6月24日,郑桂珍被推入手术室,她的心情既忐忑又兴奋。

张丽珠剖开她的腹部,用取卵针小心翼翼地拿出发育好的卵子。

随后,将卵子与精子相结合,完成授精之后成为胚胎,再移植回郑桂珍的子宫。

这个过程听起来容易,可做起来每一步都异常困难。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概率会前功尽弃。

只是,郑桂珍不害怕,她太渴望拥有一个孩子,为了孩子她愿意承担风险。

张丽珠也不畏惧,她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

只要成功,我们国家的试管婴儿技术就有了希望!

6月26日,这一天是见证结果的时刻,所有人都无比期待。

张丽珠为郑桂珍进行检查,一旁的医生也屏息凝视。

只听张丽珠说道:“太好了!受孕成功了!”

周围人全都欢呼起来,郑桂珍与丈夫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整个医疗团队都为她保驾护航。

终于,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经历了近10月怀胎,成功诞下一个女孩。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出生了!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紧切关注。

郑桂珍看着怀里的孩子,眼泪缓缓流下来,那是喜悦的泪水,是感激的泪水。

她给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郑萌珠,以此来表达对张丽珠医生的感谢。

在质疑中长大

郑萌珠的出生,给郑桂珍一家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国家的试管婴儿技术带来希望的曙光。

由于是我国第一例成功案例,因此,郑萌珠的成长过程备受关注。

不仅医疗团队要对她的成长轨迹做存档,普通老百姓也“注视”这个孩子。

事实上,郑萌珠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惊喜。

她在8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叫“爸爸妈妈”,1岁多也可以在院子里蹒跚学步。

除此之外,她也就像其他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不少人觉得,这个孩子简直是个神童,当然,自然也有人持有反对的意见。

就像是当初郑萌珠刚生下的时候,有不少专家直言道:

“她活不过40岁,将来病变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这样的说法,张丽珠也多次向媒体表明:孩子是健康的,不必过多担心。

只是,试管婴儿对于他们而言,确实太过新颖,难以接受也是正常的。

但恶意的中伤,还是使得郑萌珠受到了许多困扰。

就比如说,有些人将她视为异类,刻意疏远她,又或者是在背后议论她的身世。

不过,好在家庭给予郑萌珠足够的爱,让她有力量面对流言蜚语。

就这样,郑萌珠一天天地长大,2009年,她也顺利考上了大学。

要说这个社会,还是充满善意的,大部分人都真诚地对待郑萌珠。

在大学里,她收获了友谊和尊重,也越来越融入人群当中。

随后,一晃的工夫,她也如同众多大学生一样走向了找工作的道路。

郑萌珠来到了北京,兜兜转转,像是无根的浮萍。

她最终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得了一份生殖中心档案室的工作。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这里是给予她生命的地方,如今,她又将自己贡献于此。

后来,郑萌珠遇见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两人经过爱情的磨合,最终步入婚姻。

2019年,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婴。

回想30多年以前,母亲备受压力,在这里用试管技术生下了她。

而现在,她将生命在同样的地方延续下去,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这一切,都不能忘记张丽珠教授,她是幸福的源头。

只可惜张丽珠未能看到郑萌珠的孩子,2016年,张丽珠因病去世了,享年95岁。

许多人缅怀她,寄挂她,“神州试管婴儿之母”是对她最好的赞许。

在她的葬礼上,郑萌珠难掩悲伤的神情,因为在她心里,她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她养她的郑桂珍,另一个便是给予她生命的张丽珠。

结语

如今,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工作,用自己的经历科普试管婴儿。

并且,她也证明了,当初所说的“活不过40岁”,是虚妄的话。

人们都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

如果试管婴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那么希望他们都能够收获幸福。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击”关注”,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试管婴儿   中国   生下   北京大学   断言   北京   后代   婆婆   丈夫   孩子   医院   专家   技术   郑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