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挤眉弄眼,一定是抽动症吗?带你了解儿童抽动症

近期,有不少母亲带着孩子前来咨询,一进诊室便焦急地诉说:“医生,孩子最近老是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比如不停地挤眼睛、做鬼脸。我劝他停下来,但他似乎控制不住自己。”另一位母亲则担忧地说:“孩子最近不断耸肩,难道是肩颈过于劳累了吗?”这些描述让我想到了一种疾病——多发性抽动症。虽然这个病名可能对许多父母来说比较陌生,但它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抽动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儿童及青少年阶段出现的抽动障碍,是一种在这个年龄段较为普遍而又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不自觉的、重复且突然的肌肉运动或发声,表现为快速、反复且不规律的抽动。这些症状在紧张或兴奋等情绪影响下会加剧,而在放松状态下则有所减轻。通常,这类抽动障碍与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相关联。症状可能因紧张、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被他人提及或伴随感染等因素而触发。家长常常会因孩子的这些表现而进行斥责,这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紧张感,导致症状恶化。

抽动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它们可以是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可能包括眨眼、耸鼻、扭嘴、耸肩、转肩或歪肩等,复杂的运动抽动可能是跳跃、奔跑和拍打自己等动作。发声抽动可能是清喉咙、发出尖叫、嗤鼻声或模仿狗叫,复杂的发声抽动可能包括重复语言、模仿语言或使用不雅语言。这些抽动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非自愿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且非周期性的。虽然患者可以通过意志力在短时间内暂时控制不发生抽动,但很难长时间地做到这一点。在心理刺激、情绪紧张、身体疾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症状往往会更加频繁,而在睡眠期间,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抽动症的治疗

多方协作,源头治理:治疗儿童抽动症需从根本上着手。这包括医生、患者、家长和老师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可能的心理诱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源上消除这些因素,以有效减轻症状。

家庭理解和支持:家长需了解孩子的抽动行为是不受控制的,应减少责备和严厉对待。在孩子出现症状时,避免提醒或表现出紧张,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家庭环境。

心理疏导和鼓励:向孩子解释抽动并非严重问题,通过治疗可以得到改善。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并指导他们进行节奏缓慢的腹式深呼吸,以放松心情。

注意力转移和自控力培养:尽可能让孩子忙碌,不要过分关注自身的症状。可以通过玩游戏等活动,训练孩子的自控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户外活动: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更多户外活动。

合理膳食:保持清淡饮食,选择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科学作息:合理安排日常作息,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家校沟通与同伴教育:家长应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让老师理解抽动症,同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要嘲笑或歧视患者,帮助孩子克服紧张和自卑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孩子   挤眉弄眼   户外活动   症状   患者   障碍   紧张   家长   语言   老师   儿童   心理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