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是在做论文不是做科研

来源丨鞠强


尽管有学生指出中国拥有更多的科学家,而在许多领域的研究经费也超过美国,但为何我国的科研水平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呢?


鞠教授解释: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关心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人。在中国,科学家的数量很可能已经超过美国,而我们在很多领域的研究投入也超过了美国。


然而,在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当然,也存在一些民粹主义者或者头脑不太灵活的人对我们教授们的结论提出反对。前两个月我在一所大学参与了一个项目,在争取到了4亿的资金后,开销如同水流一般。然而,他们所填写的预算名单实际上有相当程度的浮沫。


很多人都认识到中国的科研水平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的科研水平已经接近甚至大幅度超过了美国,他们认为差距只是微乎其微的。


实际上,我们与美国的差距远不仅仅是1%或2%的水准。虽然“我们接近它甚至超过它”这个说法很解气,让人感到振奋和愉快,但这并不能成为客观信息传播的准则。


许多人接受信息并非因为其准确性,而是因为它让人感到愉悦,这主要取决于接收者的理智水平和智商水平。


因此,我们中国科研界实事求是地承认,总体上与美国相比,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文化原因。我们整个社会文化是不允许人说错话的,经常我们说“药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那么就没有说错话的权利,那谁还敢创新呢?这样的一个不支持创新的文化体,对科研是不利的。


同时我们经常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像这种科研肯定都是要反常的,不反常还搞什么创新呢?


实际上,我们还需考虑到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尽管这个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现在科研的整体出发点和目标也值得深思,我认为这对科研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相当深远。是否将其列为首要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但无疑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科研的目标似乎更注重产出论文而非真正的科研实践。


科研的初衷本应是探索未知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论文撰写仅是揭示这些规律的诸多方法之一。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并非怀揣着纯粹的科研热情,而是为了完成论文以争取职称晋升

以我的一本学术专著《重返健康——六大典型心身疾病心理干预》为例,其中涵盖了许多问题,既包括生理因素也涉及心理因素。我同时也从事科研工作,然而,由于我擅长经营企业,科研经费主要通过企业渠道获取。这让我有了更自由的研究环境,同时也免去了职称评定的束缚。因此,我从事科研的目的在于揭示真理,而非仅仅为了发表论文(尽管我也会涉足这方面)。


在医学领域,心身问题层出不穷,正如我在这本书中所涵盖的那样——这本书在医学院内销售得相当畅销。从学术书籍的角度来看,它的销售表现非常出色,尽管学术书籍的读者群体相对较少。


书中提供了许多实例,例如对胃部问题进行心理干预的情况。对于那些老年胃部问题难以治愈的案例,我们常常需要综合考虑其既是生理问题又是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那么我也要做科研,那就要组织团队了。组织大学里的教授们共同进行科研探索。然而,在许多科研人员选择课题时,明显存在一个倾向,即他们会考虑哪个课题更有可能发表论文。这导致了课题的选择需要量化衡量。例如,对于焦虑性心脏问题,其表现为心跳过速,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我们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设置两组实验对象,一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另一组则同时接受药物和心理干预,以比较哪种方式对心跳速率的降低效果更好。


那么有人说“这个项目就好”。为什么这个项目好?这个做这个研究好。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好?因为这个心跳可以量化,容易发论文


胃部问题不要做,做了没意思。为什么没意思?因为胃部问题他说“我胃不痛了”是主观说法,没法量化。你怎么量化?


心跳可以通过仪器测量,这对于发表论文是有利的,因此只有对心跳感兴趣的人才会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而在胃部问题方面,我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另外,关于头痛的研究,尤其是顽固性头痛,通常有心理因素的参与,不仅仅是生理因素。


另外一个研究项目是关于药物干预的,涉及焦虑性血压问题。在这个项目中,使用药物干预难以有效降低血压。因此,肯定需要分成两组来进行研究。举例来说,对于头痛研究,一组接受药物治疗,而另一组则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同样地,在血压问题的研究中,一组接受单一的药物治疗,而另一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再加上催眠或其他心理干预方法,以比较哪种方式能更快降低血压。


值得一提的是,在头痛和血压问题研究中,血压问题更容易组织研究团队。这是因为血压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客观数据支持,而头痛的改善则主要依赖于被研究者口头描述,难以产生足够的客观数据支持,从而使得发表论文变得更加困难。


我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是由我提供资金支持,但一提到头痛、胃部问题时,就几乎没人关心。而一旦涉及心脏问题、血压问题,大家就兴致勃勃了起来。这究竟为何呢?因为心脏问题、血压问题能够量化为客观指标,对于发表论文非常有利。


但是,难道研究胃部问题就没有价值吗?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胃部问题、头痛与心脏问题、血压问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在中国从事科研的情况与真正的科研实际相去甚远,更多的是专注于论文的撰写,这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特别是在评职称的过程中,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很少有人是出于纯粹的科研热情而从事科研工作。科研热情是为了探索真理,而如果只是为了发表论文或通过评职称,自然会忽视许多其他值得研究的事情。这种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巨大差异。


出发点不同,出发点变质了,哲学上讲叫目标异化了,这也是造成中国科研的一个效率低的重大原因。


鞠教授:你以后做科研的话,到底是以揭示真理为导向还是做论文为导向?


学生:揭示真理为导向。


鞠教授:我希望你是这样。我听了你的话以后,我都基本上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国   科研   论文   胃部   美国   头痛   血压   客观   差距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