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排队长吗?逛展累吗?展品精彩吗?我们去体验了

“非常惊喜,期待已久!”中午12点,市民诸晓蕾成为今天启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首位观众,从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手中接过官方准备的纪念品。

随着首个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开幕和首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青铜馆试开放,建设历时6年的上博东馆开始迎接观众,拉开今年“开放三部曲”的序幕。

上博东馆这一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与毗邻的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等相互呼应,形成文化集聚效应。

启用首日,情况如何?记者实地前往体验。

排队较长,耗时较短

中午12时6分,记者来到上博东馆大门处时,等候排队入场的队伍已将沿着东馆外墙的三列蛇形通道占满,并绵延上百米到靠近丁香路处。事实上,中午11时45分,等候的队伍就已将蛇形通道排满。“我们第一时间预约参观,肯定希望尽早进馆参观。”排在蛇形通道末尾的市民邓先生说,上博的“何以中国”系列展览和三星堆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大IP”,青铜器又是上博的强项,加上对上博东馆的好奇,“我掐着点预约,当然也想第一时间进馆体验。”

12点刚过,等候的队伍已经超过等候区延伸至丁香路。(简工博 摄)

排在队伍首位的诸女士和朋友上午10时45分就到了。“对这里环境还不太熟,索性提前一点到,可以拍摄建筑外观。”她喜欢参观文博展览,此次上博东馆开幕,她“定着闹钟抢到预约名额”。上午11时20分,两人走进上博东馆的排队区域,成为首批预约观众中最早来到入口处等候的,12时一到准时入场。

诸女士(中)成为上博东馆首个入场观众,褚晓波为她送上纪念品。(赖鑫琳 摄)

尽管排队的队伍较长,但行进的速度却很快。12时10分,记者就已经排到蛇形通道处,12时15分则到达入口处。“请各位观众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刷证入场。”在这里,队伍分成三列刷身份证入场,有工作人员不断来回提醒观众。一些举家前来的观众开始提前为孩子和老人分发各自的身份证。

队伍分成三列刷身份证入场。(赖鑫琳 摄)

刷证进入大门后则是安检。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安检口配有两名安检员,一人在安检门前端控制人流量,另一人则在门后快速检查,安检仪背后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不要忘记拿包”。12时18分,记者完成安检进入东馆,尽管排的队伍看起来较长,但实际等候耗时较短,入场堪称“丝滑”。

在上博东馆外,有观众表示周边道路大多为画上黄色实线的禁止停车区域,选择地铁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到达较为便捷,附近的另一个地铁站浦电路站步行超1公里。

东馆也设有现场预约服务场所。(简工博 摄)

据了解,目前上博东馆每个开放日接待客流为8000人次,需通过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但记者在现场排队区域看到,蛇形通道尽头设有现场预约服务区域,有工作人员在两台预约仪器前协助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观众预约,预约情况将视现场人流量而定。

场馆更大,舒适度提升

“真大”“气派”“明亮”——首批入场的观众在提到对上博东馆的第一印象,频繁提及这些词。尽管第一阶段开放空间只占东馆展陈空间的25%左右,但不少观众仍表示“虽然只是开放第一步,但完成度很不错”。

东馆面积开阔。(赖鑫琳 摄)

走进上博东馆,一楼大厅一侧是正在举办“星耀中国”特展的第一特展厅,另一侧则是试运行的中国古代青铜馆。顺大厅侧面的台阶而上,二楼平台中心是一棵硕大的以此次特展展品之一“摇钱树”为灵感的挂满红色“春”字和成串铜钱的大树,树底部的图案则是参与此次特展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太阳鸟。以此为圆心,周围是此次特展的文创产品专柜,对面则是咖啡厅。走上三楼,尽管户外旋转楼梯等区域尚在布置阶段没有开放,仍有不少观众隔着玻璃拍照打卡。

特展文创销售区。(赖鑫琳 摄)

“我原以为第一时间来东馆只能看到两个展馆,没想到已经有这么多公共空间可以活动,这么多配套设施已经配备。就连特展敲章也布置好了。”市民罗女士和朋友入馆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参观展览,而是“先四处兜一兜”,在一楼大阶梯等多处打卡拍照。“如果只开放了25%,那东馆得有多大?”

此前曾有人测算,整个东馆开放之后,如果每个展馆稍微仔细欣赏,全部看完预计要3天。以今天开幕的“星耀中国”特展为例,两个展厅分别位于两层楼面,与之相关的“邂逅三星堆”数字艺术展则位于三楼的第三展厅。空间变大、展陈更丰富,服务细节是否能跟上?

阶梯两侧开辟成休息区(赖鑫琳 摄)

记者在东馆里走访发现,休息空间明显增多。二楼咖啡厅背后通往三楼的斜坡,除中间部分留作台阶,一侧加宽的平台铺上木板和软垫,开辟出一大片可供观众休息的区域;另一侧则放上了桌椅。每层楼面数个展馆虽仍因施工布置而大门紧闭,但门前已摆上长沙发供观众休息。

部分场馆未开但门前沙发已可供人休息。(简工博 摄)

东馆启用之前,曾有观众希望提供更多的导览设备和服务。走进上博东馆大厅,不少观众的视线立即被左侧一长排“上博智能语音导览”仪器所吸引。上博东馆提供免费微信导览之外还提供多种付费导览设备租借。尽管这些机器可供观众自助服务,但首批“尝鲜”的观众仍对仪器不太熟悉。在一台机器面前记者看到,在扫描身份证环节,尽管屏幕上和机器上都有文字和图案提示身份证扫描区域,仍有观众拿着身份证朝屏幕上的示例画面贴去。好在每台机器前都配有工作人员,引导观众使用。

工作人员协助观众佩戴语音设备。(赖鑫琳 摄)

“东馆吸引的是全国、全球的观众。”一名观众希望未来较长时间里,自助设备仍配备人工服务,“总有人是第一次使用这些机器,可能不太熟悉。”

神秘,还是打破神秘?

东馆的首位参观者诸女士对古蜀文明非常有兴趣。此前上海举办的三星堆相关展览,她也曾前去观看,还购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凝视三星堆”展的文献资料,“这一次能看到这些精美文物的实物,我非常期待。”

走进上博东馆第一特展厅,两个戴有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在星空般深邃的深蓝色背景墙前熠熠生辉。两尊青铜像头顶一方一圆,是三星堆文物的典型形象。其中圆形头顶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于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由上博专家负责修复,在此次展览中是首次公开亮相。

上博修复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首次亮相。(简工博 摄)

再往里走,一对巨大的青铜眼泡被安置在三星堆面具画像上,幽幽注视着参观者,一旁的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不仅双目凸出、双耳张开,眉间更是飞出遒劲的夔龙形装饰;转一个弯,8个发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分两列排开,掩映着被戏称为“健美力士”的竖披发青铜人像;另一边,金面具旁矗立着与之同样于2021年出土的青铜大面具,是同类型、同规格面具中保存最完好的,因为过于硕大不可能佩戴在脸上,因此被认为可能曾悬于墙壁等处。

保存完好的青铜大面具。(简工博 摄)

“神秘”是许多观众对此次特展展品的看法。然而,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嘉麟希望系统向观众介绍古蜀文明特点时,打破这种神秘感:“古蜀文明不是西方的、不是外来的,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特展厅左侧,6件青铜器分成两列,两两对照,不仅器型十分相似,细节也有共通点:第一排的两件兽面纹青铜尊,都有着敞口、腹部隆起的造型,腹部上端也都有凸起的动物装饰,且都覆盖兽面纹。然而记者在信息牌上看到,左侧青铜尊出土于三星堆,右侧则来自湖南岳阳。这一组青铜器中,左侧一列全部是三星堆文物,右侧造型相似的文物则分别来自湖南、重庆等地。胡嘉麟说:“这么多地方的出土文物都与古蜀文明有联系,我们就是要通过展示让观众了解到这种联系。”

两列“同款”文物,左边来自三星堆,右边来自湖南、重庆等地。(简工博 摄)

二楼第二展厅,另一件出土于成都青羊的菱格乳钉纹青铜簋也证明古蜀文明与同时期其他文明的联系交流。这件文物纹路粗疏、乳钉浅薄,而其背后图片上一件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同款”,器型、图案几乎完全一致,却相对精美细致,“当时古蜀国青铜制作技术有限,却留下了这件本地出产,但特点与中原文明相同的器物,说明武王伐商之前就曾与蜀国联系。”胡嘉麟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件文物就暗暗叫绝,下决心一定要借展,此次终于如愿。

“平平无奇”的食器背后藏着历史的秘密。(简工博 摄)

同样能说明这种联系的文物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十节玉琮。这件玉琮转角处带眼睛的图案,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特征一致,又与同场展出的甘肃齐家文化的玉琮有着异同点,说明古蜀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往来交流。这件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自出土后就没有离开过四川,此次来到上海被业内称为“离开故土数千年后首次荣归故里”。

有着典型良渚文化特征的十节玉琮数千年后重归故里。(赖鑫琳 摄)

为了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上博向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这些文物运输行程超1.6万公里。“上博举办古蜀文明展有一个出发点,一定要把三星堆、金沙来龙去脉讲清楚,让观众看完后了解古蜀文明不是外来的,更不是外星的,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褚晓波表示,这次展品中有1/3来自四川省外其他文博单位,“我们要找到那些在不同地方出土、但跟三星堆之间有关联的文物,说明古蜀文明跟其他文明相互影响、融合。这是上博东馆此次特展与此前其他古蜀文物展不同之处。”

“星耀中国”是上博品牌展览“何以中国”系列第三展。褚晓波表示,“何以中国”系列展览重点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近年来最新考古发现,把这些严谨的学术研究通过可看性强、通俗易懂的展览呈现出来,让观众对中华文明起源有全面了解。“我们目前计划是起码在十年左右,至少每年推出一个‘何以中国’系列的展览。通过这一系列展览,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传递给观众。”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来源:作者:简工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上海   金沙   蛇形   展品   青铜   中国   面具   队长   文物   博物馆   观众   队伍   记者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