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走进珠海会同村,领略浓浓岭南风,发现不一样的美

#头条讲真的#

叶檀老师去珠海会同村了。应该是在元旦前后吧,当时她拜会董明珠,特意去了一趟珠海最美村庄—会同。

她赞叹会同村浓浓的岭南风与西洋风结合的美,赞叹会同村简约而高端的审美,超前而灵动的设计。感叹会同村这样一个地方,给人类以文明,给岁月以静好。

浓浓岭南风与西洋风相碰撞

文艺人最好的生活,是住在一个修缮好的明亮的古宅里,享受着先进文明。而珠海会同村正符合,它既不是纯粹的破落,也不是纯粹的高楼大厦。

会同村是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下辖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而取名会同村。该村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属凤凰山古道沿线村,村东有介木坑河,村旁有正坑水库。

会同村不张扬,不铺张,灰瓦、青砖、飞檐,没有让人弹眼落睛的色彩。建筑布局整齐,外形色调一致,嵌填在“棋盘式”方格网形成的整齐的宅基地中。一幢素朴的岭南民居与西洋风的繁花和露台相结合,中国古风和西洋建筑完美地在生活中融合。

岭南灰墙花砖与西式教堂钟楼一般的雕楼,显示出主人肩挑着东西文化。让每个前来探访她的人强烈地感受着这座著名岭南古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

简约高端的审美与超前灵动的设计相融合

村口不见大红灯笼,不见气派门楼,以一堵低矮的古墙代之,边上一条护村河,需两人合抱的百年古樟木,静立一侧,穿越亘古岁月而来。

不同于一般的古村落,会同村街道宽阔,从民居到祠堂有完美的动线图。以至于一开始以为会同村是彻底推倒重来,修旧如旧的。在确认之后才知道,村子初建的时候就是如此,结构早就设计好,俗称三街八巷,设计相当现代。

会同村的祠堂、民居建筑质量上乘,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梁架体系,抬梁、山墙承重混合使用,而在外檐处雕刻石柱代替木柱以避风雨潮气为当地特色,石梁托、雀替、牛腿的透空雕刻工艺非常高超,100多年来未失风采。

我们也有如此简约而高端的审美,如此超前而灵动的设计。会同村的超前审美背后是巨大的财富根基。

原始财富的积累与血脉文脉的承载相辉映

会同村是广东、福建人下南阳经商的典型,村里的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从1870年到1931年,担任原香港英资四大洋行之一的太古洋行代办。他们为太古洋行的船运业、制糖业、船舶工业、保险业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积聚了财富。然后1000多位族人乡亲被带出乡门,成为揉和东西方经营之道的先驱者,在香港、广州、上海、福建遍地开花。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经商之后,照例要读书从政、回乡祭祖,会同村因此成为血脉和文脉的承载地。

其中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园林式禅院,名叫栖霞仙馆。由莫仕扬的嫡孙莫咏如于20世纪10年代为纪念他的妻子建造,也是这位成功买办消暑度假、交朋结友的乡间会所。

它使会同村在1922年成为香山县第一个用上电和放映电影的村子,因为热心桑梓的莫咏如不仅把栖霞仙馆向乡人开放,使栖霞仙馆成为会同村具有半开放性质的花园,还从香港购回了柴油发电机安放在栖霞仙馆为整个会同村供电,甚至每隔数月就特意从香港请来电影队在栖霞仙馆为乡人放映卓别林的电影。

现代文明与岁月静好相邂逅

更知名的孙中山,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老家离此村不远。会同村隐隐有一缕文化气息缠绕,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施施然坐落在村口。几张年轻的脸,在下午的阳光下,穿梭于村头巷尾,呼吸般自然。

走入一幢民居,有大伯守着一个三尺小柜台,卖着茶果。街角精致的小店,有两个女孩卖着自制的花生芝麻糖,据说是个画家开的店。

会同祠已经是一家乡村书店,干干净净地放着一些书与文创。选书也讲究,陈列着《周县官的银两》《古代中国内陆》等非热门书籍,坚守自己的意趣。

虎头帽、马克杯是当地大学生自己创作的。他们是如此可爱,不由得笑出声来,给朋友买了一顶,“强迫”戴上。

宜人的海风吹拂,明艳的花朵在街头巷尾摇曳,杨桃低垂。

给人类以文明,给岁月以静好。原来真的可以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0

标签:珠海   岭南   凤凰山   太古   栖霞   西洋   洋行   香港   民居   超前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