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钱把盒马送上热搜,顾客在意的是什么?

因为1元钱,盒马被怼上了热搜。近日,多名网友吐槽称,盒马开始对线上订单强制收取包装费,“吃相难看”。还有人反映,即使取消订单,平台也没有退包装费,或者申请退包装费,结果收到了1元优惠券。也有网友觉得收费很正常,其他外卖平台早就开始收费了,也是为了响应限塑令。

的确,目前很多外卖、商超平台都收取包装费或打包费,费用多在1元、2元甚至更多。相对来说,盒马的收费还是比较低的那一档,人们之所以吐槽,恐怕并不在此。正如有网友所言:不是舍不得这1元钱,是受不了这一口气。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盒马的一些操作确实让人迷惑。比如“只能退现金券”,既然消费者没有实际使用,那么要求退费就是正当的,只能退现金券,未免就有霸王条款嫌疑。再比如,“不可以选择不要包装”,完全没给消费者留有余地。

更离谱的是,有网友反映,“购买大桶矿泉水、大米类不需要购物袋的商品也被强制收取打包费,甚至袋子还没有商品大”。网上流传一张截图,一袋大米上“绑”着一个塑料袋,看着十分滑稽。如果是真的,这种反常识的“形式主义”操作未免太机械了,简直是明明不能打包,也要创造性地重新定义“打包”。

限塑令本身是为了减少塑料的使用,让消费者养成环保购物的习惯,如果把塑料袋做成了“捆绑消费”,显然背道而驰。

然而,盒马客服对此的回复,更加令人不解:如果购买的物品不需要用到塑料袋,例如大米、成箱水果等,可以联系售后处理。这个问题的产生,本身是由于盒马包装和配送不够遵循实际,结果把麻烦交给了顾客,让顾客自行去找售后处理,这是典型的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转移到顾客身上。

综合来看,顾客在意的不是不可以收,而是要看收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应用场景,是否充分尊重顾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可否认,在消费优惠上做加法易,做减法难;在消费成本上做减法易,做加法难,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早在2008年我国就颁布了《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此后,全国各地、各行业陆续开始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

从大的趋势来看,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塑料袋从不可降解到可降解的过渡,是迫切的环保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这需要管理部门、商家、消费者都积极参与进来。这次也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限塑令基本持支持态度,只是在具体执行或者说“配合”过程中,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反常识操作。

以白色污染为代表的商品包装不环保问题,确实需要持续治理。以我个人为例,线下去商超购物,已经养成了带一个编织袋的习惯;但坦白说,更多的时候还是在线上点单,如果物品比较零碎,这就不得不需要包装。如何让这种刚需更环保、更经济、更方便,既需要商家增强环保理念,也需要改善服务态度,更新服务模式。

来源: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包装费   顾客   减法   加法   塑料袋   大米   在意   消费者   塑料   操作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