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话,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


一天中我们说的话有用的不超过三句。——穆罕默德

据美国学者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说话大约为1小时,一生中花费在谈吐上的时间约为2年半左右。如果将这些话全部“记录在案”,那将是每本四百页、由一千本组成的“巨著”。

人的一生中,说的95%都是废话。有人试过,即使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也对他的生活毫无影响。可是,只要将这些话稍作整理和分析,我们就知道其中有多少废话。所以,我们要“禁止嘴唇,少说有益”。

圣经《箴言书》有句话: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可见,言语多寡与智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场合,我们说话需要智慧,晓得说适当的话,并且要做到适可而止。正如《箴言书》里所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言不在多,而在于精

子禽问曰:“多言有意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而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蛤蟆青蛙,还有让人生厌的苍蝇,它们不分白昼黑夜,整天叫个不停,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即使它们叫的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也没有人注意它们到底叫什么,更没有人愿意听它们的叫声。

然而公鸡每天只在黎明时分叫一次,天地都要为之振动,人们听见,便都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所以说话不在多,而在于精。

苏格拉底说得好:“神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人多听少说。”

多言多败,智者慎言

曾国藩家书中有句话:人有两大导致失败的凶德:一是傲慢,二是多言。

老子也说过:勿多言,多言多败;勿多事,多事多患。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一次,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一起去拜访大将军谢安。

王徽之和王操之侃侃而谈,陪着谢安谈天说地,而王献之则简单寒暄几句,便缄口不言。

三人走后,有人问谢安:王家三子哪个更有前途?

谢安回答:“小者最胜。”被问其原因,谢安意味深长地说:“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吉人辞寡,躁人辞多”,话越多的人往往越是浮躁无为,越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反而越有福气。不急不躁,谨言慎行,才能看明事态,做出明智的决策。

事实证明,谢安的判断是对的,无论是仕途还是书法造诣,王献之都是兄弟三人中最有成就的。

祸从口生,言多必失

当一个人要急于去表达的时候,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必将祸从口出。

项羽攻入咸阳后,秦朝的统治被推翻,他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放火烧了阿房宫,又大肆劫掠一番后便准备返回。

这时他手下的有识之士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咸阳处在关中要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江东,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哇!

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项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嘴快,是麻烦的起点,话多,是灾祸的根源。祸从口生,言多必失。

上下嘴唇一碰,不加思索就说,极有可能惹祸上身。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它不是简单的汉字组合,而是一个人内心修养和为人境界的流露。管住嘴,是一个人最自律的克制,最难得的修养。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修身养性,谨言慎语。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智者不辩,强者不言。

会说话是情商高,懂闭嘴才是有智慧。

禁止嘴唇,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

勿冲动,但慎言,且深思。

愿我们都能“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您的每一次在看和转发,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阅读!)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阿房宫   金苹果   项羽   修养   说话   言多必失   箴言   嘴唇   故乡   智慧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