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吉林长春旅游后,聊聊我对这座城市的几点印象

一、长春给我的第一印象——寒冷

东三省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天漫长寒冷。我此次去长春,正值隆冬时节。一出飞机舱,北国的刺骨寒风迎面吹来,瞬间冻得我直掉眼泪。朋友见我这样,笑言:“这才刚到长春呢,要是去了哈尔滨,你非得哭出来不可。”

长春虽不似哈尔滨那么寒冷,但北国气候还是让我深深领教。白天气温或至零下十几度,夜间更是严寒逼人。天空时常飘飞着鹅毛大雪,覆盖了这座城市银装素裹的盛世美景。

我此行准备不足,穿的外套并不保暖,只好四处找商店购置羽绒服。好在东北人热情好客,一听我是南方来的游客,立刻殷勤地拿出店里最厚最保暖的羽绒服让我试穿,我挑了一件厚实轻盈的羽绒服,竟让我在长春的严寒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二、长春给我的第二印象——绿化

与北方其他城市相比,长春的绿化覆盖率极高,植被茂密,花草树木随处可见,宛如一座立体园林城市。

我曾询问朋友此中的缘由,朋友告诉我,这与长春的城市规划密不可分。20世纪30年代初,聘请在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城市规划大师,苏联著名园林设计师、东方主义艺术大师滕尼捷夫,负责新京的总体城市设计。

滕尼捷夫将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与东方园林艺术巧妙结合,将长春打造成集自然山水、公园绿地等多种景观于一体的立体园林城市。他提出的“五指山、一心湖”的总体规划设想,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如今我们漫步长春大街小巷,随时可以看到参天古树、翠绿花草。公共绿化面积高达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也让长春在布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绽放出独特的自然韵味。

三、长春给我的第三印象——历史

1932年,长春正式定都,起初命名为新京,后又更名为兴京,一直到1945年中国东北光复,这座城市才正式命名为长春。

长春虽然建城时间不长,但却处处留有历史印记。长春曾是日本殖民者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傀儡政权——满洲国的首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作为过去的“满洲首都”,长春集中了众多日治时期建筑,如新京总统府旧址、满铁新京站、新京中央银行旧址等,这些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漫步长春街头,随处可见那个年代的建筑遗迹,仿佛一座历史活的博物馆,处处透露出历史的印记。这些历史建筑,不论对长春还是整个东北,都有重要的见证意义。

最后,写一座城市就像写一个人的面相。长春给我的印象是低调、沉稳而富有韧性的,一座历经风雨却依然挺拔的北方城市。她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有日复一日淬炼出来的宁静和坚韧。也希望长春这座城市未来可以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印象   城市   长春   旧址   哈尔滨   羽绒服   寒冷   园林   吉林长春   建筑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