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自律,是远离“底层迎合”

作者:洞见·姜榆木

你接收怎样的信息,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蒙古草原上有种赫氏角鹰,成年后飞行高度可达数千米。

但当地人捉到这种角鹰的幼雏后,不将它们关进笼子,反而提供舒适的巢穴、充沛的饮食。

角鹰不用自己觅食,长期缺乏飞行训练,翅膀就会臃肿不堪。

最后,人们用两三米的矮墙就能轻松困住它们。

从搏击长空到匍匐乞食,把角鹰困在地上的,不是墙壁,而是那个总能满足它需求的环境。

人生也是如此,许多人被困在底层,并非智慧不够、能力不足,而是身边有太多声音告诉他们,不用努力你也能过得很好。

作家水木然将这种声音称为“底层迎合”。

平庸的人顺从天性,优秀的人则会远离迎合的声音,主动选择一条更难的路。

01

垃圾快乐迎合你

最近重温英国小说《美丽新世界》,对其中一个设定感触很深。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自上而下被分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厄普西隆五个阶层。

不过阶层最低的德尔塔和厄普西隆人,反倒是最开心的一批人。

他们拥有稳定安逸的工作,还能免费出入各种娱乐场所。

政府还会足量发放一种叫“苏摩”的零食,吃上一口就能忘掉所有烦恼。

只要愿意,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活在快乐之中。

但也正因如此,他们从未想过改变自己,一辈子甘愿为更高阶层的人服务。

许多人也是一样,生活越是不如意,越是沉迷廉价的快乐。

明星的八卦、刺激的游戏、随叫随到的外卖……

一部手机、一根网线,足以消遣无聊的人生。

然而每个触手可及的快乐,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愈发自闭的性格,逐渐走样的身材,不断退化的思维,都将你桎梏在底层。

斯蒂芬曾在畅销书《微习惯》中提到自己的一个习惯,那就是从来不在家里工作。

每当要写作时,哪怕大雨倾盆,他也要离开公寓,前往公司的自习室。

公司门卫不解:“你把来回一个小时省下来,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吗?”

斯蒂芬回答:“因为我很难拒绝沙发、电视和饼干带来的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它们。”

简陋的自习室,没有网络,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热水。

越是如此,斯蒂芬越能心无旁骛地写作。

董宇辉曾说:低级的快乐是直接给你想要的东西,高级的快乐则会给你设置重重阻碍。

打游戏、刷视频当然很爽,但爽完后是无尽的空虚;

看书、健身也许很累,累完后是长期的收益和幸福感。

远离迎合你的垃圾快乐,那些坚持过后带来的欢愉,才是持续一生的回甘。

02

有毒鸡汤迎合你

知乎上有个浏览量过千万的提问:为何懂得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

有个回答获赞无数:因为你只听你喜欢听的道理。

评论区里,有两个真实的故事。

网友@执然毕业后跟同学一起创业,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公司上市前一年退出了创业团队。

理由是他在某天加班的时候,刷到一个视频。

视频里说:做人何必这么辛苦,生活最重要的是讨自己开心。

还有一位匿名网友,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应该存钱,却又很难克制自己的消费欲。

直到她在某篇文章里看到一句话:别为了存明天的钱,委屈今天的自己。

她觉得这句话就是对自己说的,从此花钱任意,再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多年后,母亲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每天大几千的医药费,让没有存款的她每晚辗转反侧,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这世上许多所谓的道理,只为给人一个安于现状的理由。

不想努力的人,总能刷到劝人躺平的理由;不想上进的人,深信阶级固化的论调。

这些话乍一听醍醐灌顶,实则只是一味迎合你的惰性,引导你以自洽的方式安于底层。

在这世上,99%的底层人把毒鸡汤当真理,追求的是情绪安慰。

只有1%的人,追求独立思考后的真相与价值,站上了金字塔顶层。

03

碎片信息迎合你

前段时间,刷到一份《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当代青年平均每年在网上的阅读量,如果以字数衡量,相当于11本专著;

每年观看网络视频的平均时长则为912.5小时,相当于600部BBC纪录片。

和这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半数年轻人全年没有完整看过一本书,或是一部纪录片。

知名主编尼古拉斯·卡尔曾对这种情况深表忧虑。

他在《互联网如何毒化我们的大脑》中说:

当我们尽情享受信息时代的慷慨施舍,也在逐渐丧失深度阅读、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注意力不断涣散的人,正在成为各种快餐媒体迎合的对象。

抽不出时间读书,没关系,三分钟的短视频带你看完世界名著;

没有耐心学习,不要紧,省去枯燥论证的干货文直接给你答案。

但是碎片信息的堆砌,不会让人丰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不能使人深刻。

一味沉浸于“短平快”视听产品,只会让你陷入信息茧房,沦为互联网投喂的宠物。

“微信之父”张小龙分享过自己刚毕业后的工作经历。

当时网络还未普及,每次遇到技术难题,他只能通过研读专业书籍来寻求解决方案。

有时为了写好一行代码,他要翻看上百页的资料,推算满黑板的公式。

多年的积累,帮助张小龙形成自己的产品思维,并最终设计出FoxMail、微信等国民级应用。

但最近几年,他发现很多年轻程序员,越来越热衷上网找答案。

复杂的问题,随便一搜,就能搜到网友的思路分享。

有时直接照搬网上的代码,只要实现功能便万事大吉。

结果效率是提高了,他们自己却失去思考和创新能力,成为随时可被替代的螺丝钉。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你接收怎样的信息,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一个人沉浸于低密度的信息泡沫,只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

深刻的理论,大部头的著作,不会刻意照顾你的阅读体验。

但当你沉下心来去品读,培养了深度思考的习惯,收获了人生向上的力量。

04

无用关系迎合你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酒鬼掉进水里,酒友们不仅没有救他,反而继续给他递上酒杯。

有些人就是这样,只是一味迎合你的不良习惯,带着你沉沦到底。

当你身处这样的圈子,但凡有些上进的念头,都会被立马扑灭。

美国教育家布莱德·科恩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综合症,说话时会频繁抽搐、打嗝。

他想成为一名老师,却在求职时屡屡碰壁。

他听从父亲建议,在亲戚公司一边上班赚钱,一边继续面试。

大家知道他的病情,平时都会主动搭把手,这样他就不用经常说话。

亲戚也会安排一些较为轻松,且不用和别人交流的任务。

科恩身边人都觉得,这是最适合他的工作。

就连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惬意,不用再为妥瑞氏综合症头疼。

直到有天翻到某个小学的面试邀请函,他才发现自己几乎忘了当老师的理想。

科恩立刻辞职,重新去各个学校面试。

学校不会迁就他打嗝的症状,却也倒逼他不断改善自己的交流方式。

无数次受挫后,科恩被一家公办小学聘用为候补老师,并一步步成长为“全美十佳教师”。

舒服的圈子,恰恰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就像投资人冯仑说的那样:

“真正能帮你成长的人,不会过多在乎你的感受。而是会在认知上碾压你,思维上颠覆你,让你时刻保持成长的痛感。”

最值得相处的,不是让你很快乐的人,而是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如果圈子阻碍你的成长,尽早远离,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负责。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罗辑思维》里的一句话:

“决定你成功的因素,不是你能享受什么,而是你能承受怎样的痛苦。”

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岖小路抵山巅。

一个人选择想要的生活,就必须要去面对不舒适的环境。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斯蒂芬   底层   都会   阶层   思维   习惯   人生   快乐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