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户离奇扣款 慎用“免密支付”及自动扣款功能

近日,家住宁波市鄞州区的某消费者发现自己的微信账户无端被扣去了1402.92元,查询后得知是一个从未见过的蛋糕。

2023年8月18日,该消费者向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管局反映了这一离奇的案件。原来,消费者手机中下载了某电商APP,并开通了免密支付和先用后付功能,同时,开通的微信支付功能额度还不低。2023年6月16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该电商APP莫名产生了一个蛋糕订单,于2023年7月6日完成自动扣款。至于平台是否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产生订单,姑且难以定论。即便是消费者因误触屏幕导致误点购物链接而产生订单,在蛋糕配送的过程中,消费者又怎么会没有接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呢?

带着深深的疑问,辖区内潘火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和消保分会工作人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及调查。经查实,该订单所涉案的商家为平台内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某电子商务经营者。商家坚称该订单是消费者自己下单的,由于蛋糕是属于鲜活易变质商品,下单后,一概不予退货退款。商家与消费者通过平台沟通时,透漏出订制蛋糕是该商家通过全国加盟连锁方式经营的业务,鄞州区潘火街道某蛋糕店收到总部划转的订单,制作并配送。按规定应该在消费者下单后第二天内进行配送,商家通过消费者留在订单里的虚拟电话告知消费者即将进行配送,因联系不上该消费者,故而没有配送。但消费者所填收货地址是24小时有人值班的单位门卫,即使打不通送货电话,商家也应该实际履行货送义务,将制作完成的蛋糕配送到指定的地址。同时,商户在知晓消费者真实号码的情况下并没有主动联系,是以故意营造无法联系的假象。而经核查,商家提供的位于鄞州区潘火街道的蛋糕制作店,据店内工作人员反馈,从未接到相关蛋糕订制订单,也不存在所谓的配送。根据上述调查情况,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商家涉嫌消费欺诈,存在涉嫌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欺诈违法行为。日前,鄞州区市场监管局将案件线索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依法处理。

打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自动下单的吐槽。免密支付本意是为了缩短购物流程、优化消费体验,而先用后付则更是体现了信用支付的方式,通过提前体验商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化、人性化、多样化选择,也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兴支付方式本是科技创新改善生活的典范,却有可能被不法经营者利用成为其手中欺诈消费者的工具。在此,鄞州区市场监管局和鄞州区消保委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事前要谨慎开通。对于某购物软件的免密支付、先用后付等功能,甚至开通银行卡、微信支付要慎重,了解运行机制和相关风险。决定开通前应保证其他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开通后要检查是否有不知情订单,为追回损失争取时间。

第二,事中要积极沟通。遇到类似情况时,及时向平台反映,与商户取得联系,进行协调退款。保留聊天记录、订单详情、被扣款记录、通话记录、电话录音等关键信息,为后续投诉举报提供线索和凭证。

第三,事后要敢于维权。遭遇不愿配合退款或有恶意欺诈嫌疑的商户时,应妥善保管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保委投诉,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菏泽市   宁波市   功能   山东省   离奇   账户   蛋糕   订单   消费者   商家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