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

中医典籍中并无“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名的相关记载,2型糖尿病应归为中 医“消渴”范畴。

《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也……转为消渴”,而现代医学的“脂代谢紊乱”或“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与祖国医 学中“膏”“脂”“血浊”论述相符合,《灵枢·五窿津液别》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 膏者……而下流阴股”。

指出水谷是“膏脂”的重要来源,而《灵枢·逆顺肥瘦》中记 载“血浊”是为“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医学正传》中 论述:“津液稠黏,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

表明了痰浊水饮不化, 积于脉中,日久可演化为血浊;与古代医籍不同,现代中医学所说的“血浊”指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病理学概念,具体来说,是指血流运行和功能的异常的一种状态。

它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即血浊可进一步导致痰饮、血瘀、浊毒生成),2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应属中医“消渴血 浊”“痰证”“湿证”“瘀证”等范畴。

古代医籍中有诸多关于消渴病因的描述,如“消瘅者,膏梁之疾也”“肥美之过, 积为脾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肾脉微小为消瘅”“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 消症大病”“快情纵欲......

五脏干燥,由是渴利生焉”,可见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内伤、情志内伤、房劳过度等与消渴的发生密切相关,消渴血浊的病机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初期为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血亏虚不足,以致燥热内生。

中期为虚火炼津为痰, 痰浊壅滞经络,导致气滞血瘀;病变后期气滞、瘀血、痰浊互结日久,最终可致气、 血、阴、阳俱虚。病位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 虚为气虚、阴虚、脾肾虚弱,标实为燥热、痰浊、瘀血。佟晓哲认为2型糖尿病 合并高脂血症以气阴两虚为本,痰瘀阻脉为标,病属虚实夹杂,日久可继发各种并 发症。

张芳认为本病的产生是脾肾亏虚与痰湿瘀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所致,其 中脾肾亏虚是病变之本,而病变之标“痰湿、浊毒、瘀血”既是病变之本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其的主要病理产物,二者互相牵动,由是诸病相机而发。

目前尚无规范、统一、权威的关于中医药辩治消渴血浊的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各医家、学者关于本病辨证分型认识各有所不同。

于世家教授认为:在临床上消渴血浊的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阻滞证、脾虚湿滞证、 气滞血瘀证为主。刘怀珍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气阴两虚、痰湿阻遏 两证”最为常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遏证分别又以TG、TC升高为特征。

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型。照脏腑辨证将本病的证型分为4种,证属肝郁脾虚者,予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

证属痰浊阻络者,予温胆汤加减,治以健脾和胃,燥湿 化浊;证属肝肾亏虚者,予杞菊地黄丸加味,治以滋补肝肾;证属痰瘀阻滞者,予 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味,治以祛痰化瘀,活血止痛。

关于合并有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参考《糖尿病合并高脂血 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中医诊疗标准》、《血脂异常 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从病证结合出发进行分型论治: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选镇肝熄风汤以滋阴潜阳治疗阴虚阳亢证;选金匮肾气丸以滋阴补阳来治疗阴阳两虚证。

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运用绿豆饮以清热除烦、健脾利湿辨治湿热困脾证;运用李氏清暑益气汤运脾祛湿辩治脾虚湿困证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气滞痰阻证选用加味越鞠丸疏肝解郁、行气化痰。

血瘀脉络证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浊毒内蕴证选用大柴胡汤 化浊解毒;④脾虚湿困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肝肾阴虚证选杞菊地黄丸 滋补肝肾。

脾肾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阴虚血瘀证当用芍药甘草汤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气阴两虚证当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饮以滋阴益气;脾虚胃热证当 用半夏泻心汤以健脾益气、清泻胃火。

《素问》中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 调水道,下输膀胱”,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脾不仅在水谷精微的生成 和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痰湿的形成密切相关。

“肾者,封藏之本,主水”, 内藏元阴元阳,有推动、温煦、濡养各脏腑的作用,参与水液代谢。郭美珠等认 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脾肾亏虚,因此主张在治疗中多采用补益脾肾的中药。认为消渴血浊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阴津亏损、燥热偏胜,应从“脾肾”出发论治本病 。

从肝脾论治《灵枢·五变》中记载消瘅:“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故为消瘅”, 《难经·五十六难》中记载膏脂:“肝之积,名曰肥气”;说明消渴与膏脂、血浊的发 生均与肝密切相关。

林兰教授结合临床观察指出脾虚、肝郁是消渴血浊发病的 主要原因所在,二者可相互影响,最终可导致气滞、血瘀、痰浊的产生;并将本病 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所对应的辨证分型及治法,依次为:肝郁 脾虚证、痰湿中阻证、痰瘀阻络证。

消渴日久可导致痰浊、瘀血等实邪的产生,同时,痰浊、瘀血也是引发消渴血浊的重要病理因素。学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以痰湿、痰浊、痰热和痰瘀体质多见。

消渴患病日久,脾肾虚弱,痰浊内生,壅遏脉道,可阻碍气血运行,引 起经络痹阻不通,从而继发各种并发症。张芳认为本病病机为消渴日久,脾肾 亏虚,湿浊内停,蕴久成痰酿瘀,强调在临床施治中应重视健脾益肾,化痰活血。

柳蕾等研究发现,火绒草可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大鼠的血脂紊乱及胰 岛功能,降低大鼠的血脂,提高其血清胰岛素水平。孙秋等研究得出玉米须提取 物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并能改善高粘滞血症小鼠 的血流状态。

另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枸杞总黄酮提取物可通过保护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改善其胰岛素抵抗来降低其血糖升高的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血脂紊乱,进而延缓病程的进展。

中医十分注重疾病的整体辨证,但因部分方药用药量大、煎煮复杂、口味不佳 影响患者依从性,处于需求,越来越多安全、方便、易于接受中成药出现在临床医 生视野中。

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家选择采用中成药来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并且在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梁嘉朗发现附子理中丸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 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其血脂、血糖水平。

彭景拾用银丹心脑通 胶囊治疗糖尿病伴血脂异常者,发现该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糖、血脂的水平。另有学者在运用中成药通脉降脂丸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2型糖尿病血 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观察中。

发现该药能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 C水平,升高HDL-C水平。因中成药缺乏个性化的辩治,无法随病情的变化及时的加减变更处方用药,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依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酌情选用。

作为中医诊疗体系中一种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的治疗手段,针灸有诸多突出优 势,如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有学者将消渴血浊的病机概括为“脾肾亏虚、血瘀痰聚”,结合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经验。

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制定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三大治疗原则:“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涤痰降浊”。

更有 研究者在“针刺与服用脂必妥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实验中,选用脾俞、中脘、足三里、肾俞、太溪、关元以健脾补肾。

选用丰隆以祛痰,选用三阴交健脾土、补 益肝肾、活血化瘀,并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之法来辨证选穴治疗本病,对比实 验结果表明,针刺在治疗本病上效果更佳。

中医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人之五脏六腑在耳内各部位皆有对应,通过刺激耳中疾病相关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治 疾病的作用,该类反应点及穴位即为耳穴。

有学者发现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 常规治疗中增加耳穴辅助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雪梅等运用五味消渴汤合 用耳穴压丸法(选小肠穴、神门穴、交感穴等)治疗伴有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表明中药汤 剂联用耳穴压丸提升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因胰岛素分 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

依据WHO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将其分为4种类型,其中T2DM占绝大多数。T2DM患者若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状态可继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多种并发症,导致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发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高脂血症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脂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以TC、TG、LDL-C升 高及HDL-C降低为主要表现,其可危及动脉、心脏、脑、皮肤等处,与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

T2DM患者除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外还能够继发 多种代谢紊乱,尤以血脂异常最为常见,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因 素,更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形体肥胖、倦怠乏力、胸闷腹胀或伴头晕、头痛等症状;该病患者除了血糖血 脂异常,还存在免疫功能、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等指标异常。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糖尿病大国,近40多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已从1980年的0.67% 上升至2020年的11.2%。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T2DM患者占90%以上。流行病 学研究表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有 脂代谢紊乱的发生,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2%存在脂代谢紊 乱,而一项中国地区的横断面研究表明T2DM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为87.7%。

治疗率 为68.0%,LDL-C总体控制率为43.1%,高危人群达52.7%,极高危人群达36.1%,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总体控制率为19.8%。

合并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 病患者更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抵抗又是二者共同的发病基础,2型糖 尿病者长时间存在脂代谢异常更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另有学者研究发 现,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 病患者,其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也可能与患 者血脂水平的增高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糖尿病   耳穴   中医   活血化瘀   胰岛素   探析   血糖   紊乱   中医药   血脂   患者   异常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