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一个小辫子,反映的不是父爱,是不平等

一只蝴蝶的微小振翅,都可能在世界的这头掀起一场风暴。


一段爸爸给女儿扎头发的家庭视频,竟也能在网络上掀起万层浪。


这几天,一段爸爸给女儿梳头、扎辫子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社交平台上一片讨论声。


那个动作娴熟、爱心满满的爸爸一夜间成了“感动中国”的标杆和榜样,评论区里夸奖不断。



然而,当我们抛开表面温情,穿过层层迷雾,仔细审视这段视频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时,心中却不免升起一丝苦涩——


这真的只是一段单纯的“感人”视频吗?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又是否那样美好?


这位爸爸无疑付出了一位父亲应有的爱心与责任,但主流媒体为何要将一个家庭日常提升到“感动中国”的高度?


无数网友也为何要如此激动地盛赞一个爸爸最基本的家庭职责?这其中是否透露出某些偏见?


细读评论,许多声音让人吃惊。“爸爸扎头发辫,厉害了!”“这爸爸像极了妈妈的样子啊”“孩子能有这样的爸爸,真是来世有福”......


种种言论背后,似乎透露出一个信息:爸爸给女儿扎个头发,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事。



若是视频中的妈妈给女儿扎头发,场面还会如此轰动吗?妈妈的付出与爱护,是否也会得到同等的关注和赞美?


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有少数清醒的妈妈们妈妈们也选择了为自己发声。



在许多人心中,爸爸扎个头发就成了稀罕事,是对孩子额外的“恩赐”。


这反映出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爸爸的本职是挣钱养家,家务和孩子是妈妈的责任。


然而,在这个爸爸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何不审视一下那些日复一日、甘为人母的普通妈妈?她们的付出和奉献,又为何鲜被关注?



我曾听一个朋友讲起她的亲身经历。她怀孕后,公公婆婆前来“照应”,却强烈要求她不要让儿子进厨房洗碗。“这是女人的活!”


公婆如此说道。而她的丈夫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理所当然地推脱说:“我的工作就是挣钱养家。”


可见,传统观念的束缚依然存在。家庭中琐碎的育儿和家务劳动,被假想为“女人的职责”。一旦父亲做出些许贡献,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夸奖。


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责任是一样的,父母都有同等的义务与担当。


如果父亲可以轻松推脱日常的育儿劳动,而将一切都强加给母亲,这是对双亲角色的不公平定论。


一个父亲完成了本就应该做的事,就被社会视为出色的好男人。这其中暴露的性别预期真的让人担忧。


如果我们继续夸大父亲的育儿参与,反而会强化这一错误观念:育儿是母亲的主场,父亲只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助攻”就已出色。



未来的社会,应该鼓励父母平等分担育儿重任。


希望每位父亲都应该牢记,育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而不是用于讨好女性的加分点。


换个角度想,如果自己的母亲需要独自承担一切,抚养自己成人,该有多不易。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每一位默默承担育儿任务的普通母亲。不要因为她们的付出被习以为常,就认为那是天经地义。


相反,需要更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敬意与认可。


我的一位朋友她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天早上,她要早起为女儿准备营养的早餐,然后送女儿去幼儿园。下午三点,她需要从工作中抽身,去幼儿园接孩子。工作后,她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她洗澡、读书、陪玩、哄睡......


她的付出,是365天持续不断的。


而她的丈夫,一周仅参与孩子生活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他会觉得工作冲突,无法投入过多时间陪伴女儿。可妈妈也在工作呀,她被迫成为了“单亲母亲”。



一个孩子的成长,靠的不是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双亲的共同参与。父母应该本着平等的心态,一起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如果父亲不愿意为孩子洗澡、喂饭、换尿布,这会给母亲带来怎样的压力?如果母亲也以“我要工作赚钱”为借口逃避育儿,孩子该何去何从?


我们不应再强调“这是父亲应做的,那是母亲应做的”,只有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育儿这辆车才能平稳前行。


扎一个小辫子,可以反映一个父亲的用心。但我们更需要鼓励的是,父母一起扎起幸福家庭这根大辫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小辫子   头发   父爱   爸爸   父亲   母亲   父母   女儿   妈妈   孩子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