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里的生活经历

这段文字描述了闫啸天的生活经历和他出狱后的生活。闫啸天曾因非法猎捕和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刑,而在监狱中,他通过学习股票投资和金融知识,获得了一笔股票投资收益,成为他出狱后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下是文章中的要点和细节:

1.闫啸天在监狱中跟着一位股票高手学习股票投资和金融知识,手抄了大量金融知识的重要段落,并在一本黑色笔记中记录了股票的价格、收益和总市值。

2.闫啸天尝到了股票投资的甜头,但他决定不深陷其中,以免被套牢。

3.2014年夏天,闫啸天和朋友王亚军在河南辉县非法猎捕了珍贵的野生动物,导致他被判刑10年半,而王亚军则被判刑较短。

4.该案件曾引发广泛争议,法学家对判决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判决过重,而另一些人认为判决是正确的。

5.闫啸天在监狱中表现积极,获得三次减刑,最终在8年10个月后获释。

6.闫啸天出狱后,他感到陷入了一场噩梦,时常被梦境困扰,他尝试找事情来填充自己的时间,包括种植和养鱼,这些技能是在监狱中学到的。

7.闫啸天在社会中遇到了智能生活的便捷,但他仍然觉得自己与周围人不同,因为他的生活经验与他人不同。

8.闫啸天目前没有工作,缺乏专业技能,与同龄人相比,他感到差距明显,但他希望先考取驾照,然后开始挣钱,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9.他的同伙王亚军也获得减刑机会,但他过上了相对避世的生活,工作在汽配厂,生活简单,主要以工作和钓鱼为主。

出狱5个多月,闫啸天唯一的收入来自炒股盈利:一笔四千多元的意外之财。

这个"本事"是过去在监狱里跟着"股票高手"学来的。他脑子灵光,一边听对方传授个人经验,一边学习财经报刊上的金融知识,重点段落全部手抄下来。 在一本黑色笔记里,他密密麻麻写满了诸如宇通客车、恒顺醋业、密尔克卫、苏泊尔等股票的每月价格、收益、总市值。 这是闫啸天重回社会的"一次投资实践"。

尝到甜头,他便果断离场,再也没碰过,"这玩意儿不能弄太深,否则被套死。" 如今走在街头,无人知晓他的过往身份——曾经轰动全国的"河南大学生掏鸟"案主犯之一。 2014年夏天,大一放假的闫啸天和朋友王亚军,在河南辉县的老家树上掏了十几只燕隼,部分转卖。随后,他还单独收购了一只凤头鹰。 这都不是普通的鸟。非法猎捕和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为闫啸天带来10年半的刑期王亚军比他短半年。

当年案件判决一公布,迅速在全国引起大讨论,国内多位知名法学家意见各异,立场分属"不同阵营"。 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法撰文称该案"判决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正确,并未枉法裁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则认为,"生效判决在事实依据上是不充分的。" 漫长激烈的反复争论,让该案被列入2015年度河南十大法治热点事件,甚至还被写进《河南法治蓝皮书(2016)》。 出狱当天,媒体去闫啸天家里采访 一方面,公众的矛盾情绪,聚焦于"掏鸟"行为在字面意义上的"社会低危害性",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掏个鸟判十年,拐卖妇女儿童、贪污受贿判几年?" 与此同时,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又额外获得外界对他的同情惋惜,不少人认为法院"判得太重了",而后续牵扯出办理该案的检察员索贿,更是加剧了舆论的极度撕裂。


入狱时,闫啸天只有21岁,带着莽撞稚气,把原本最自由开阔、充满想象的人生时光,投入到漫长枯燥的监狱改造中。 他表现积极,三次减刑,8年10个月后回到家中。他对当年的判决不服气,找律师写下6000多字的《刑事申诉状》,反复推敲每一个字,并于11月2日寄往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 对一个刚服刑完毕、临近而立之年的青年人来说,重建生活或许是眼下更实际的困难。他看不清未来,像一艘经历了海上风暴的渔船,在被浓雾遮蔽的海面,试图重新寻回航向。 停在原地 每次饭吃到一半,或刚放下碗筷,闫啸天都迅速冲向厕所,一蹲十来分钟——这是遗留在他身体里的"监狱后遗症"。 劳改生活让他不得不常年趴在缝纫机上,眼睛追随细小的针线舞动。他先后患上近视散光、肩周炎和肠胃疾病。 夜晚的监区灯光依旧长明。

睡在上铺的闫啸天,距离白炽灯泡不到1米。长时间的不关灯睡眠后,他几乎失去了对黑夜的感知。1米77的个头,体重不足63公斤,营养补不进去,父母摇头叹气。 他觉得回家有些不真实。连续好多个夜晚,他躺在崭新的被单里,陷入场景相似的噩梦中。 梦里,他总被一群人莫名其妙戴上手铐关进监狱,怎么挣扎喊叫都无济于事。在床上来回翻身、甩头环顾四周,才惊觉是一场梦。 这几个月,他总是刻意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在家门口的空地上,他种下韭菜、香菜和小葱,还在三楼平台养了几条鱼——种植经验是在监狱攒起来的。失去自由后,他负责照料监区的花花草草,还养了一只拳头大小的。 黄瓤西瓜是闫啸天近期的得意之作。西瓜籽是几个月前和同学聚会吃完瓜后掏出来的,种到铺满泥土的花盆里,他给花朵人工授粉,按时浇水、施肥。

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时间。 如果一定要盘算,出狱之后还剩下多少从头再来的可能性,年龄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优势。 闫啸天入狱之前已经有了微信,只是"密码忘了",发朋友圈、视频聊天、地点定位之类的功能,上手学起来也很快。这几个月,他尝试用软件打车出行,到郑州坐了新开通的地铁,还和朋友坐火车跑到厦门看海——这是他30年里去过最远的地方。 智能生活的便捷超出他的认知。他遵循往常记忆,去超市只带现金,买火车票也到现场排队,茫然看着别人结账,要扫一团黑乎乎的码。 "好像只有我是个怪异的人。"他这样想。 出狱后,闫啸天和朋友们聚会 出狱后没多久,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上了他。

一个接一个的饭局上,话题总是围绕着婚姻、赚钱和社会地位,谁混得好,谁结婚了,谁又离婚了之类。人人感叹时间飞逝,"一晃都快10年了"。 大家都刻意不提"掏鸟案",但闫啸天的焦虑总会在聚会结束后浮现出来。眼下,他没有任何工作,也缺少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和同龄人的差距肉眼可见,"别人都成家立业了,我还停在原地。" 但他对生活不敢抱有太高远的目标,想着切实具体就好:先考完驾照,然后挣钱,开车带家人外出旅行。 他的"同伙"王亚军,也获得减刑机会,于2022年8月返回河南辉县的老家。 他出狱后更避世一些。去汽配厂做苦力,生活里除了工作和钓鱼,再无其他。言谈甚少的王亚军比闫啸天大6岁,初中都没毕业。

闫啸天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曾经因非法猎捕和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被判刑入狱的人如何在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的挑战和经历。

1.犯罪与判刑:闫啸天和他的朋友在家乡非法猎捕和转卖珍贵鸟类,这一行为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导致他们被判刑入狱,分别服刑10年半和短半年。这一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社会对于刑罚合理性的争议。

2.狱中生活:闫啸天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8年10个月的时间。监狱生活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在监狱中积极表现,获得三次减刑。然而,他也因监狱生活导致的身体问题,如近视散光、肩周炎和肠胃疾病而受苦。

3.出狱后的挑战:出狱后,闫啸天面临着重新融入社会的挑战。他发现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智能科技领域,他需要重新适应这些变化。此外,他也面临就业问题,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4.重新建立生活:闫啸天尝试着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通过学习和种植来填补时间,同时也努力与旧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他希望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如考取驾照、赚钱和外出旅行。

5.与同伴的不同命运:闫啸天的同伴王亚军在不同时间获得了减刑机会,并选择了远离社会的繁忙,以简朴的生活方式过日子。

这个故事突显了犯罪与刑罚之后的社会复原过程,以及对于刑罚合理性的争议。闫啸天努力适应社会变化,同时面对就业和生活的挑战,这也反映了出狱后的人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辉县   刑罚   河南   野生动物   判决   监狱   珍贵   时间   股票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