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之间的“潜规则”:管住自己这三样东西,就是最大的体面


作者 | 奈先生(ID:renshengxiuxing88)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莫言曾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笔名的由来。

他直言,自己小时候放牛时,没什么事情做,就爱管闲事,乱说话。

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总是插手,经常因为这一举动招来事非。

一回到家,妈妈就哭着训斥他。

父亲一本正经地教导他:儿子,不要多说话,要学会管好自己。


之后他开启了写作生涯,给自己取了笔名“莫言”。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少说话,管好自己的嘴巴。

其实在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少说话,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如果你竭尽全力的去干涉别人的事情,可能会将事情会变得更复杂,反而适得其反。

《论语》当中有一句话: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谁也不能左右别人的生活。


因此相处的时候更要懂得保持一点距离,不必过分打扰。

哪怕是助人为乐,也要学会审慎思量、不能鲁莽行事,不越界,不逾矩。


01/

管住自己的手


莫言成名后,曾有不少读者请求他写一篇文章,专门分享读书方法。

莫言就在散文《杂谈读书》里,做了两点回应:

第一,读书就如穿衣吃饭,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

第二,我的女儿正读初中,我从不去指点她的功课,因为时代变化,我的老方法说不定不适合她。


不管我们个人取得了多高的成就,有多少的经验,都没办法去直接复制到另一个人的人生里。


我们不了解别人的处境,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如果强行带入会将对方带入到一个更混乱的境遇。


董宇辉曾在直播间讲述过一件事情,让他现在还感到自责,因为这件事导致他与弟弟不敢有太多联系,他认为只要减少联系就能避免弟弟去回忆曾经的苦难。

弟弟原来在老家打工,虽然赚的不多,但是还算过的比较舒服。

董宇辉知道后,觉得年轻轻的不应该太早的去享受安逸,应该去挑战更困难的事情。


弟弟听从了他的意见,辞掉了现有的工作,去找到了一份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


然而这份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估,入不敷出,每天抑郁寡欢。

之前虽然比较安逸,但至少生活的自在,现在每天为生活发愁,最后还是回了老家。

直播时,董宇辉忏悔到:我犯了这个错误。

我偏见的、片面的、狭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所以我再也不会劝告别人了。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看别人的处境,不自觉地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规划未来或给别人建议。

即使他真心地“为你着想”,却忽视了对方的想法、结果就大错特错了。

作家陈忠实就曾出于“好心”指点了别人,结果却让自己悔之不及。


许多年前,他收到一封来自乡下的信。

发件人想在文学的路上发展,便给他寄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陈忠实看完觉得文章枯燥乏味,但还是鼓励他说:“你的文章不错”,继续写下去。

发件人感受到了肯定,便放弃了种田,开始整天写作。

结果一辈子连一点小名气都没有,也没有写出过一篇经常的文章。

陈忠实万万没想到,自己随便的一句话,却害了一个人一辈子。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说: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但是不要阻止别人吃。每个人的口味和需求都不一样。


天地广阔无垠,一个人能看到的、知道的,始终是有限的。

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他人的言行,很可能只会体现出自己的浅薄。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柴米酱醋的生活,有人弃之如敝履,有人却甘之如饴,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自己愿不愿意。

生活中我们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归根结底只有三件事儿:老天的事儿,他人的事儿,自己的事儿。


我们唯一有资格、有权利去管的,就只有自己的事儿。

别人的事儿,不要轻易去管或者下评判。

于己,这是涵养;于人,这是慈悲。

02/

管好自己的嘴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见解去给这件事情下定论。

当你转换角度去看时会看到不同的答案。

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想法,不用的视角,不同的经历。


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教导指点他人,会对他人带来隐形的伤害。

莫言在小说《红唇绿嘴》讲述过覃桂英的故事。

一年春天,学校要求老师带学生到地里种水稻。

干活的时候,其他同学纷纷挽起裤子跳进水田,而覃桂英一个人站在田埂上,一脸羞涩。

李老师很凶的叫她下地里去。

让她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并不想下到田里去。

李老师认为,覃桂英太矫情了,觉得田地里太脏,不想下去。

于是,李老师在全部同学的面前冷嘲热讽道:“把你的绣花鞋脱了!”


学生们也嘘她,说她像民国小姐。

受到了嘲讽的覃桂英,一起之下直接走进了田里。

干活时有一只水蛭钻进了她的鞋里,吸到了脚底。同学们想要帮她除掉水蛭,于是都聚集在一起帮她拖鞋。


脱下鞋后大家看到了她的双脚都是六只脚趾。

得知真相后,李老师非常内疚并多次道歉,但这件事最终还是在覃桂英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当我们凭第一印象随意评判他人时,得到的结果大多是肤浅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看不到海底汹涌的暗流。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 不必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的私事非邀,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是一种修养,最好的礼貌,就是不多管闲事。


03/

管好自己的脚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博主在爬华山的途中,看到挑夫背着100多公斤的行李走在陡峭的台阶上。

累得满头大汗,觉得他很可怜,便想要上前去帮忙,挑夫当时拒绝了。

他觉得挑夫是在和他讲客气,执意拿走了挑夫一般的物品。可没想到所有东西因为这一举动失去平衡,散落了一地。


其实是出于好心的去帮助挑夫,可是在不知道具体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识鲁莽行动,不但没帮上忙,反而还增加了别人的麻烦。

史铁生说,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乱掺和。

出于好心的去帮助人,不但没帮上忙,反而还增加了别人的麻烦。

俗话说,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大多源于一颗爱管闲事的心。爱管闲事,美名其曰“热心肠”,其实往往给别人带去困扰。


少操别人的心,管好自己的事,别人舒心,自己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魏晋时期,嵇康和山涛,同为“竹林七贤”。

两人性情相近,经常一起作诗作赋,畅谈人生,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孙女为妻。

司马家族当政时,为了不惹事,嵇康就想要隐居起来。山涛觉得自己的朋友很有才华,不应该被埋没。


于是他向皇上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后勃然大怒,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从此和山涛断绝关系。

由于山涛在没有询问他人意愿的情况下,自以为是的为他人做出了选择,让他们长久以来的友谊就此破裂了。

《偷影子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和,就算你认为收益的是对方。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境遇,不一样的需求。


人和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不知边界,用自己的经验干涉他人的决策。最终,不仅不欢而散,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一位哲人说过:在人生的这一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去到不同的地方。


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丈量他人的价值取向。

认可自己的生活方式,认可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挑夫   水蛭   都会   管闲事   生活方式   体面   事儿   潜规则   弟弟   说话   事情   东西   高手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