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举人张启元峄山记游

赵瑞峰

张启元,字应贞,号文峰,明代江西龙泉(今遂川县)人,举人。张启元曾任山东滕县(今滕州)知县、南台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著有《务本录》《宗范》《宗谱》《明光起草集》。

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张启元在乡试中举后,即于当年秋天从家乡启程,前往北京,准备参加次年二月举行的会试。经过长途跋涉后,他于当年十月进入山东境内,并走山东中路至邹县(今邹城市)。张启元在此停留数日,他拜孟子庙、观孟母“断机祠”及述圣书院,还游览了峄山。

峄山在邹县东南三十里,“盖古今一名胜也”。张启元因前人的记叙,对峄山非常向往,因此趁此机会前往游览。

与张启元差不多同时代的人,来游峄山的,已有景旸、于慎行、王思任、文翔凤等名家,并且都写作峄山游记,或详叙登山见闻,或借登山而寓感慨。明清两代来登峄山的人,多是从山东面盘旋而上,张启元的登山路线也是如此。

据《游峄山记》记载,张启元“自城中越三十里,始抵峄山山麓纪王城”,即自此“骑行石齿间六七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至山伯洞,张启元描写道,“其草多竹,其木多桐、楷,多松;其鸟多画眉,似瓦雀,微文而善鸣”,这里“有屋数椽,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能出户牖。门前一径,路分两跂,由东入纪王城,西则二郎宫、金仙庵也”。

张启元“循山走北转东约三里,有朱膝桥丽石嘴闸,状若赤虹。攀跻而上,自小门入,绿窗穿云,碧瓦咬雨,四壁无尘。一间如画栋,为静石庵。”东行约一里,见到一石,形状颇怪特,上面皆是凤篆“蝌蚪文”,当地相传这是秦始皇“纪功石”,不过张启元对此存疑。

爬山时峰回路转,有超然亭,张启元说:“中置花石案,光如镜,细腻无剥蚀,叩之有戛玉声。”“亭北有泉,自石罅泻下,浸为小渠,乃溢南流,伏行亭底,至前潴为大池。中有小石蟹、水松、菖蒲者,为源头活水。”

再往北行,有孔子洞,张启元说,“书案无存,尚有石刻之像可观也。”“越如舟石,引白龙洞,有小石桥,仅可步。相扶携而始上者,为停骖处。有松,立者如人,卧者如蚪,直者如幢,曲者如盖。”

张启元又往东行,约数里,到了玉井池,“池中有莲,香远益清,为十丈莲”。张启元还到了宕影亭,“左凭绝谳,后倚峭石,三面开牖,濡灰饰壁,刻钱使君题莲诗于其内者”。张启元游览的其他景观还有石田洞口、吕公塘、仙人棚、万寿宫等,他认为各有其妙。

张启元循小路向北,“渡小涧,攀长葛,步危石,人不堪行,梯而上,履之有恂容者”,到了冠子峰。冠子峰有一个平台,据说当年孔子登临至此而望鲁国,所以也称“小鲁台”。张启元由此向北望,是漏丹峪,“内有五色石盆,即李犹龙炼丹炉也”。

由此而西,从间道入,为一线天,其顶有白云宫,宫前有金银山、小天门,东有藏经楼,与三官殿通,西有圣水泉,后有白云洞,“洞北两峰,其一如剑,其一干霄。有复石蟠踞而上者,如玉龙可望而不可即者,未详何峰也。”

历来名山上的佛寺、道院往往比较多,峄山久负盛名,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因此有许多佛寺、道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佛寺、道院成了人文景观,结合秀美的自然景观,共同孕育了峄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然,在张启元所在的时代,还没有人文景观的概念,对他形成强大吸引力的,还是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游峄山记》末尾,张启元一改前面平实、简约的笔法,施以浓墨重彩,描绘峄山一天之中气象万千的变化及山中四时的不同:“若乃初阳东杲,万山青红,夕鸟南飞,群木紫翠者,山中之朝暮也;烟柳缫丝,晚霞制锦,碧蛇飞草,暮雁归芦者,山中之画图也;樵歌唱晚,牧笛惊霞,天风吟林,晓猿叫树者,山中之鼓吹也;桐花落尽,柏子烧残,闲中日长,静里天大者,山中之受用也……信雁初来,晓露欲滴;山寒苍骨,花出六奇者,则又山中之四时也。”没有登过峄山的人,读到这段描写,难免生出向往之情。

张启元根据登山经历而作的《游峄山记》,以平常视角,循自然行进路线,用移步换景笔法,娓娓道来。他的文笔生动传神、凝练自然,给人印象深刻。《游峄山记》无疑是一篇游记佳作,也是迄今为止,古人所作峄山游记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也已经成为研究峄山历史文化宝贵的文献资料。

这样一篇游记佳作,在明代以来的游记类选本中却很少看到,因此不但《游峄山记》少为人知,知道张启元的人也比较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明代   邹县   冠子   道院   孔子   齐鲁   笔法   举人   佛寺   山东   游记   张启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