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际如何应对情绪失调

每到秋冬临近,门诊接诊和护理的人群中,就会有一些人莫名出现失眠、易疲劳、烦躁的症状,看什么都不顺眼、不顺心,喜欢挑毛病。而那些已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人,则往往症状更为严重。

这其实正是人体与自然之气相应的表现,现代医学把它称为“情绪感冒”。

为何秋天让人如此不适呢?常言道:“自古逢秋悲寂寥”,到了秋天,花草树木开始枯萎,给人一种凋零、荒凉、凄冷的视觉影像,进而引起人内心的变化。再者,深秋气温、昼夜节律的改变,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大脑中的5—羟色胺活跃度下降,让人精神倦怠,而褪黑素分泌增加,容易让人感到乏力。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发现了季节变化与人体情志之间的呼应,在与四季相关的精神调摄中,《黄帝内经》对春季和秋季着墨尤多,主要原因在于春与秋均是阴阳之气转换的关键时节,人们容易出现消极、低落、抑郁情绪。

正常的“悲秋”能够适可而止,不会给心理及生活造成大的影响。症状严重者,则需要考虑是否为季节性抑郁。

季节性抑郁是抑郁症的一种,也叫作季节性情绪障碍,每年同一时间发病。典型的季节性抑郁多数开始于秋末冬初,结束于春末夏初,症状轻重不一,一般可以结合如下三方面征兆及早防御:吃的变化。包括食欲大增或削减明显,难以控制的进食高热量食物,味觉减退、口味加重等;睡眠的变化。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变浅、多梦易惊等睡眠改变的表现,也有人出现睡眠过多、昏昏欲睡的症状;情的变化。情绪变得不稳定、烦躁易怒、大发脾气,或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恐惧等。

中医在秋季养生中提倡保持情绪的平稳、收敛与淡泊,平静心志不焦躁。对于大部分轻症个体而言,可以通过饮食作息、正念冥想、体育运动等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行调节,同时,日常多留意自己情志的变化,实时、客观地看待这些变化,不为此徒添烦恼。从医学的角度讲,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病情、掩盖症状。

总之,在秋冬交替,“情绪病”高发的时节,公众要提高对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识别能力,懂得有情绪是正常的现象,接纳这一切发生,保持平衡的心态,同时与人交往多一些理解和同理,不度量、不抗拒,缓和秋气对肺金的伤害,为冬季潜藏阳气做好准备。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 刘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羟色胺   黄帝内经   情绪   季节性   低落   时节   秋季   秋冬   症状   抑郁   睡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