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正好,在晋祠走走停停

癸卯仲春,我终于走进了神往已久的太原晋祠。“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清代刘大鹏《晋祠志》中的描述,要言不烦地点出了晋祠之精彩。

关于晋祠,有一段传说。周成王幼年即位,作为幼主,自然童心未泯,一日在宫中与其弟姬虞玩耍,捡到一片泡桐树叶,居然剪成一片玉圭形状对姬虞说:“我用它封你为王。”姬虞就这样被赐封古唐国(今山西翼城一带),史称唐叔虞。《吕氏春秋》《史记》中有“桐叶封弟”的记载,可见并非凭空捏造的八卦。唐叔虞的儿子姬燮后来迁至晋阳,发现境内有晋水,为城邦之母亲河,遂改国号为晋。晋国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即使三家分晋,韩、赵、魏也都列入战国七雄。一时风光,何其了得!

犹忆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因采访之故,与上影厂山西籍青年导演、当时电影界的风云人物杨延晋相识,后结为好友。杨发现我喜欢山川风物、历史人文,有一次对我说:“你应该到我老家晋祠看看。”

这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我却一直记在心里多年。今年春上,山西朋友老杨、老郭邀我赴大同市,公事完毕,才有了初访晋祠之行。

晋祠流水如碧玉。新华社照片

来到晋祠惠远门门口,好一座穿越了两千多年风雨的晋国宗祠、皇家园林。红墙内古木参天,殿阁楼台,飞檐翘角,在暖阳下显得格外动人。

穿过朱红色的山门,晋祠建筑之美扑面而来:古树婆娑、溪池映带之间,一座座古建筑弥漫着千年岁月沉淀的气度。行进路线中的第一个景点叫水镜台,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戏台。它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水镜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致,面向主殿,好像时刻在提醒你,台上的表演都是献给晋祠主人的。据说,水镜台其实由前后两部分拼接而成,一半建于明代,另一半则建于清代。

水镜台西面是智伯渠。走过会仙桥,前方分列着金人台和对越坊。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金人台红、绿、黄三彩的明代琉璃阁。台四周矗立着四尊铁人,均高举着臂膀,显示着威严。这四尊铁人,为何称为金人?原来,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之。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其胸前有铭文标记,保存完整。我问景点讲解员,当年铸金人所为何者?答曰,晋祠处于晋水源头,为防水患,故以金神镇之。这种说法可见诸《太原县志》,这同样表现出先人的朴素认知。

晋祠风景。新华社照片

晋祠的核心景区是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核心景区自然大有来头,故事繁多。

先说鱼沼飞梁。它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方池之上架了纵横交错的两座桥,空中俯瞰呈十字形,犹如大鹏展翅;池中立石柱34根,柱头与普柏枋相连,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承托梁枋。鱼沼飞梁建于宋代,造型独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石木结构十字形桥梁,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梁思成曾赞曰:“此式石筑桥,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为可贵。”

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局部)。洪伟成摄

晋祠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集约载体,演变脉络清晰,时代序列完整且保存完好。唐叔虞祠、圣母殿、献殿等古建筑,都是可上溯西周封唐建晋直至唐宋肇创三晋历史传承的实体样本,独一无二,弥足珍贵。

晋祠最早出现在哪个具体年代已不可考,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据载是在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宋仁宗赵祯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后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宋徽宗崇宁中(1102年-1106年),又重修圣母殿,赐号“慈庙”。政和八年(1118年),于鱼沼飞梁前铸铁狮子一对。金大定八年(1168年),在飞梁东增建献殿,专为圣母子贡献祭品。晋祠圣母殿格局由此基本确立。

发现晋祠并首先在学术上确立其历史文化地位的,当推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4年,梁林夫妇赴晋开展抢救性古建调查工作,偶然路过悬瓮山下的晋祠,惊鸿一瞥之后便判定眼前的晋祠是一座历史遗构未遭人为改变的真“古迹”。结束在汾阳的学术调查后,他俩行装未卸,直奔太原,对晋祠展开研究,并于次年发表了长篇考察报告《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让晋祠作为中国宋代所颁《营造法式》的典范样本、中华文脉历代赓续的物理存在而进入世人眼中,并旋即震惊天下。

鱼沼飞梁相连的是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的圣母殿,梁架采用的“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建造技法;包括大殿的“柱升起”“柱侧角”,都是我国现存古建中唯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的实例;而殿内的斗拱彩画也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中“五彩遍装”的记载基本一致。

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塑像。新华社照片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大殿四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立柱和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木质盘龙殿柱。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虬龙各抱一根殿柱,鳞甲须髯,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腾空欲飞,造型十分生动。殿内无柱,殿身中心间装板门,两梢间安直棂窗。四周柱子皆微向内倾而形成“侧角”,角柱增高而造成“生起”。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色泽均衡精致,整个殿宇庄重而华丽,是为宋代木结构殿堂建筑的杰作无疑。

再看被称作“晋祠三绝”的圣母殿彩塑。大殿正中、幔帐之内,邑姜头戴凤冠,盘腿而坐,一手置于胸前、一手放在腿上,蟒袍沿膝盖垂向座位下方,面部静谧安详,神态端庄华贵,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样式的珍贵资料。左右两边的侍者有的弹奏,有的洒扫,有的奉饮食,有的侍起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讲解员要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侍女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有的人的神情是否有厌倦、幽怨、压抑之色?深宫之内近乎幽禁,岂能无怨。

圣母殿彩塑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样式的珍贵资料。洪伟成摄

“晋祠三绝”的另外两绝,是周柏唐槐和难老泉。周柏唐槐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又称“齐年柏”,相传为周代所植,原先本有两株,如今只剩这一株。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霜雨雪,树身已向南倾倒近40度,但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唐槐则是唐代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遮天蔽日。

难老泉源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老杨、老郭曾多次向我介绍过傅山,称他是明末清初的奇人,三晋大地的文化大纛,学问气节皆受后人景仰。当年李白来到难老泉,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水虽有三个源泉,分别是善利泉、鱼沼泉和难老泉,唯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木雕盘龙。新华社照片

晋祠的建筑多依山而建,对称布局。中轴线向北,分布着唐叔虞祠、昊天神祠、东岳祠、待凤轩、文昌宫等,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取胜;中轴线以南,分别有胜瀛楼、水母楼、难老泉亭、真趣亭、公输子祠、晋溪书院等,星罗棋布,绿树掩映。它们随四季更替,斗转星移,历经岁月沧桑,看尽时代荣衰,年轮清晰,序列井然,静默不语直至今日。

趁着天色正好,我们在晋祠一路走走停停。跨过门,穿过廊,徜徉其间,看红的墙、绿的瓦,看桃李争艳、杨柳吐翠……这里的一切,无不蕴藉着先贤的诗意,灵动着岁月的风华。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来源:作者:洪伟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晋国   镜台   新华社   太原   殿内   山西   铁人   法式   圣母   宋代   天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