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 融合民族特色

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 融合民族特色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坐落在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云南丽江,是大陆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深具中国民居鲜明风格。

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一大特色。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丽江古城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古城建筑融合汉、白、彝、藏、纳西各民族精华。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体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高度成就,建筑物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现存大陆古城中实为罕见。古城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建筑融合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展现纳西族独特风采。因水之活用,呈现特有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一大特色。

地处云贵高原的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即仓廪,「知」指集市,丽江古城曾是储藏米谷的仓廪集散地。据说因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南宋宝佑元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驻军于此。明洪武15年,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隔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古城居民达千余户。

丽江古城建筑物依山就水、错落有致。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四方街是古城心脏,以民族歌舞表演欢迎游客。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丽江古城,是大陆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经途九轨影响,无规矩道路网,无森严城墙,格局自发性形成坐西北朝东南,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曲、幽、窄、达之风格。形式布局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民居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揉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技艺,形成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主要景点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四方街是古城心脏,历代集市中心。据说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建成,广场像方形的知府大印。四方街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众多民族文化在此交汇生息。四周有六条五彩花石铺地街,依山随势,辐射而去,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如今古城为小吃一条街,每家餐馆皆有云南特有米线,因此也称「丽江米线街」。

四方街是古城居民开展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常以民族歌舞表演欢迎来访旅客。始建于元代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其内悬挂历代皇帝钦赐匾额11块,反映木氏家族盛衰历史,此处曾拍摄讲述丽江木氏土司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在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均建于明清时期。以四方街以东的大石桥最具特色,其为古城众桥之首,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从桥下河水可见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众山之祖老君山 景色壮丽

老君山拥全大陆面积最大、最壮观的丹霞地貌群。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老君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大陆国家地质公园、大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项桂冠。主峰「金丝玉峰」海拔4,515公尺,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景区内分布大陆体量最大的丹霞地貌,珍稀动植物,丰富高山植被,众多冰蚀湖,与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彝族等多姿多彩民风民俗,构成老君山景区极具旅游与科学考察价值的独特景观。

九十九龙潭,冰蚀湖群周围,冷杉林和杜鹃花丛环抱,美若仙境。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乡境内的老君山,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黎明高山丹霞、九十九龙潭、格拉丹高山草原、金丝厂四大景区。黎明景区高山丹霞,总面积逾250平方公里,是全大陆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最壮观的丹霞地貌群,其相对高度、色彩绚丽程度,均属全大陆之首。因红色砂砾岩层在强烈的地质运动中发生断裂、侵蚀、风化而形成的红色陡崖峭壁、孤峰深谷等地貌形态。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除了嶙峋诡怪的山地景貌,由于黎明丹霞地貌景观相对集中,空间距离小,造就一日内太阳三起三落奇观,黎明乡因此称为「太阳的故乡」。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红石街上,立足于此一天之内,可见三次日出日落。冬至清晨,太阳先从东方的缚虎岩升起,一个小时多后被「石猴祈天」挡住;再由山侧冒出,两个多小时候后钻入五指峰右侧,最后由山背跳出,经历「三起三落」过程。每一次的「日出」和「日落」,都将山峰装扮得金光四射,瑰丽壮观,古人感叹,「世上方一日,此处已三天,一天当作三日过,此生能活三百年。」

九十九龙潭位于老君山北侧主峰下,由近百个清澈如镜的水潭连缀而成。这些冰蚀湖泊形状各异,湖水幽深,在日光与花木映射下呈现蓝、绿、黄、澄绚丽色彩。冬天龙潭遍布着冰棱,构筑成奇美无比的冰雕幻境。春末夏初,怒放的杜鹃漫山遍野,万紫千红。相传潭中有神龙潜居,行人到此若高声喧哗,潭水便会翻滚变浊,电闪雷鸣,令人胆颤心惊。

彝族服饰 绣进古老文化

多姿多采的彝族服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云南大部分县市皆有彝族。彝族原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是虎,「倮」是龙,意指勇敢和强大。后改为「彝」,意为房子下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

彝族,是个把自身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变化多姿,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挑花刺绣是其特点。2014年彝族服饰,列入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其古老民族文化,诉说悠悠历史岁月。

彝族服装多由纯羊毛手工打造,从收取羊毛、纺成线、浸染,到织布、裁剪、刺绣,全由手工完成。纹样丰富多变,色调简洁明朗,一般以黑或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文化喜红黄的审美观有关。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形似斗蓬,长至膝盖下,下端缀有毛穗子。彝族服装的花纹、花边,带有浓厚民族色彩。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及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图案。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镶花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名为「天菩萨」,是神鹰栖落之眼,男子灵魂藏身之地,是神圣不可侵,绝不许任何人触摸。天菩萨缠绕于头顶,形成螺髻状,酷似座峭拔山峰,又称「男人头上的风景」。

彝族女子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姑娘很喜欢穿镶边衣,即右衽宽长的上衣,衣袖和胸襟绣有金、红、紫、绿等色花纹图案,是彝族女子的一种护身符。

相传从前有位姑娘爱上勤劳小伙子,无奈父母把她许配给富家之子。聪明的姑娘缝嫁衣时,在衣服镶上花边。到了抢亲日,姑娘找了众女子,皆头梳浏海,身着镶花边衣,富家抢亲者,无法分辨,找不到新娘,只好败兴而归,之后姑娘便和心上人结婚,从此镶边衣便成彝族姑娘争取自由幸福的护身符。

东巴纸 手工造纸活化石

纳西族东巴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和秀红,展示手工造纸「活化石」东巴纸。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东巴纸创制于唐朝,距今逾1,200年历史,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专用纸。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有汉族抄纸法与藏族浇纸法造纸特征,纸厚实具象牙色泽,纤维粗抗蛀性强,吸墨性佳,不易变色,经久耐用,保存近千年不朽,是当今世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造纸,有人类手工造纸「活化石」之称。因承载纳西象形文字,书写卷帙浩繁,东巴经卷,享负盛名。

纳西族东巴祭司,以东巴纸记录的东巴经卷。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东巴纸,经数十道纳西族家传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纳西族东巴画传承人,用东巴纸进行创作。图/本报云南丽江传真

东巴纸采纳西族地区特有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阿当达」,即丽江荛花制作。因荛花有微毒,造就东巴纸具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长的特性,故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造纸过程包括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环节,工具主要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臼等,是中国造纸法与印巴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

纳西语对纳西族象形文字称谓之一为「东巴特恩」,意指东巴祭司应用的文字。纳西族东巴用蒿笔、竹笔、铜笔,将象形文字书写在东巴纸上,记录纳西族神话故事、宗教经典等。2003年以纳西族象形文字,硬笔书写的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具有文字书写形式起源发展活态研究、传统东巴经典传抄传承探讨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丽江   云南   纳西族   纳西   彝族   龙潭   高山   古城   传真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