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去“一带一路”看看!安徽驴友新选择 - 长歌行⑩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

朱晓明在阿根廷莫雷诺大冰川

对于出境旅游领队朱晓明来说,今年是他从事导游行业的第二十年。


二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的火热,朱晓明将更多的中国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透过他的视角,不断见证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日益紧密。


策划 | 潘艳刚

组稿 | 梁巍

记者 | 吴梦君

编辑 | 徐宏博

校对 | 李黎

审核 | 马翔宇

安徽商报“政经八百”工作室

出品



走出国门看世界


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踏上了前往中国的丝绸之路。24年后,他又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威尼斯——他的游记激起了欧洲对神秘东方的向往。


不到20岁的朱晓明,同样对认知以外的世界,有着无限憧憬。


“念高二的时候,我记得地理课上有一节重要的知识点,介绍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山地多、平原少,那时候家住淮北平原,我天真地以为课本上写错了。后来有机会和家人去了趟广西,出了安徽以后进入湖北境内,沿途目光所及皆是巍峨绵延的高山,我才发现世界之大,个人见识之局限。”


朱晓明清晰地记得那是第一次“观世界”所受到的震撼,也为此后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旅游事业种下一颗追寻的种子。


2003年从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开始踏上了真正的旅途。在担任国内导游期间,朱晓明积累了大量从业经验。自2006年起,他开始从事出境旅游领队工作,带领更多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看世界。


2012年到2015年,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那时候国内的游客对于出境游的需求特别旺盛。”朱晓明告诉记者,随着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中国游客热门目的地,更多国内导游转型出境旅游领队。接受记者采访时,朱晓明刚带团回国不久,“熟悉的节奏又回来了”。


朱晓明在罗马斗兽场外围


并不陌生的汉语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的火热,朱晓明将更多的中国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


沿着古老的河西走廊,走过甘肃、新疆的丝绸之路;感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各国文化的激情碰撞;体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令人魂牵梦绕的文艺气息;南太平洋的邮轮驶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通向东南亚诸国的海岛风情……


“‘一带一路’跨越东西方四大文明,共建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朱晓明说,近年来,大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不少国内游客的首选。


“如果说肯尼亚代表狂野,新西兰意味着纯净,那用‘惊艳’来形容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是最恰当的。”


当世界上最古老的红沙漠出现在眼前时,“极致”“线条妖娆”“色调魔幻”“叹为观止”……这些字眼不停地在朱晓明的脑子里飞速旋转。


朱晓明描绘着纳米比亚的奇妙之处: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倒沙入海”的奇观,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天空如一块神秘的深蓝丝绒,缀满了钻石般闪耀的繁星,星河将天幕分隔,像一幅不停变幻的星之卷轴。


对游客来说,出境游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够最短时间感受异域风土人情,领略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融。这些年,朱晓明先后带团到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阿根廷、古巴、阿联酋、伊朗等地,累计达100多个国家,跨越五大洲。


“‘一带一路’的不断延伸,让我感觉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文化的深度交融,心灵的相通。”


朱晓明说起了旅程中的一个有趣现象。有一次他带团来到秘鲁,在当地发现很多餐厅被直接称为“吃饭”,他感到不解。后来餐厅老板告诉他,在秘鲁,大家习惯用广东话“吃饭”(“chifa”)代指中餐馆,当地民众时常还会用一个亲切的西班牙语“paisano”,意思是老乡,来称呼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


汉语也逐渐成为广受秘鲁年轻人喜爱的第二外语,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融合共生,中国文化也在秘鲁文化、语言和习俗的方方面面留下了深刻印记。


“有一年我带团在塞尔维亚游玩,这个国家位于欧洲东南部,是巴尔干半岛的心脏,与8个国家接壤,首都贝尔格莱德已有2000多年历史……”沿着多瑙河顺帆而下,走进欧洲的“神秘花园”塞尔维亚,朱晓明打开了记忆的阀门。突然,他抛出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国家,你会首先想到什么?”他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遍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双语标牌。


漫步在塞尔维亚的市中心步行街上,朱晓明惊讶地发现,带有醒目中文标识的路牌在路上随处可见。


“如果有中国游客去塞尔维亚旅游,根本不用害怕迷路,即使有不懂的地方,当地人也会很热情地介绍,当地政府还会在城市各个角落为中国游客打造更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在异国他乡看到熟悉又亲切的汉字,这让朱晓明和游客都感觉到塞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越发深厚。


现在,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已开通直航,前往塞尔维亚的中国游客不需要签证,游客的回归,给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朱晓明在爱沙尼亚塔林


不只是风景


朱晓明明显感觉到,今年毕业旅行、暑期游等出境旅游需求正在加快回温,节假日的增加,也赋予中国游客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深度体验。游客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旅游的意愿增强,停留时间也更久。


共建国家的旅游热,也催生出游客对行程规划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游客们都希望这趟旅程是特别的、难忘的。”朱晓明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对出境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打卡知名景点,他们更想要融入当地人的平常生活中,探访更遥远的目的地。


2019年10月,朱晓明带团在非洲南部游历。


期间,大家来到赞比亚一个小村庄里,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气息,融入当地人生活、劳作的轨迹。赞比亚人民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在向导带领下,朱晓明和游客们走进当地小学。


“校长告诉我们,他也是从这个村走出去的,学成归来后又回到村里办了这所小学,希望改善家乡教育现状。”朱晓明感动不已。临走前,他和游客们买来糖果和书本送给学生。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朱晓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语言不通,但在那一刻,我们彼此的心更贴近了。”


朱晓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游客出境游呈现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旅游目的地中的“隐藏款”——风景很美但游客很少到访的地方,开始显露出未来可期的潜力。


现在,部分国家通过简化签证手续、推出全新路线等方式吸引中国游客的到访,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得以更快实现。


在朱晓明看来,“一带一路”不仅催热了出境游市场,对入境游也有明显提振,“安徽璀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值得海外推广,我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期盼更多国际友人来皖旅游观光。”


“不去观世界,何来世界观?不同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这是朱晓明很喜欢的一句话,入行20年,他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足迹版图”,也带领更多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


在他的眼中,现在的旅游业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模式,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出境游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旅游业也需要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思路,奔赴一场“颠覆性创新”。


朱晓明在赞比亚当地小学


相关报道:


特稿:港口很近,“20万+”不远! 长歌行①

特稿:“90后”,中欧班列上的老司机!|长歌行②

特稿:去西非,卖普洱茶的小姐姐都改行卖徽茶了!|长歌行③

特稿:来自安徽的这束“光”,百余国家都在用|长歌行④

特稿:这个国家气温骤降至-50 !安徽人飞来了 | 长歌行⑤

特稿:在一个全面免费医疗的国度,安徽医生很忙!| 长歌行⑥

特稿:安徽一群“挖呀挖”的人,在热带雨林邂逅豹子 |长歌行⑦

特稿:跨国“拌嘴”,为啥他总能劝成“和气生财”?| 长歌行⑧

特稿:“老外”在安徽学会的三件事 | 长歌行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歌行   特稿   安徽   赞比亚   塞尔维亚   中国游客   游客   更多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