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高效治肝病

我治疗迁肝和慢肝

作者/姜春华


姜春华,1908 1992年,江苏南通县人。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


代表著作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年逾八旬推出力作《历代中医学家评析》 。


一、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


有些病人在患急性肝炎之后,常转为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表现为四肢乏力、胫酸、腹胀、纳呆等气虚型症状;或为咽干口苦、内热、溲黄、少寐多梦等阴虚型症状。


这两种类型的患者,还可兼有湿热,表现为舌腻,口苦;或兼肝气郁滞,胁胀腹满;或兼肝肾两虚,腰酸胁痛。还有气阴两虚,即气虚、阴虚两者兼而有之。


这些症状,往往错综交叉。也有少数患者,毫无症状,或症状很不明显。我治疗“迁肝”、“慢肝”,以化验指标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这种病,在过去只是根据症状治疗。


症状固然与病的本质有关,但有时症状还不能完全反映出病的本质来。现代检查,可以反映病的本质,但不反映人的体质。


病与人,在我看来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客观检查,看到病的实质;通过诊察症状,了解人的体质,两者不能偏废。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辨证论治”为手段,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治疗经验:常取“三步走”


对气虚脾弱类型的患者,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香橼(或陈皮)、蔻仁、藿苏梗等以益气健脾;对阴虚火旺类型的患者,常用生地、五味子、旱莲、女贞子、首乌、杞子、夜交藤、柏子仁、功劳叶等以养阴清热;如果气阴两虚,则将以上两类药合用。


对于病邪,表现转氨酶高,加用治急性肝炎的药,清热解毒以祛邪。对于“慢肝”锌浊度等指标高的,有时加入丹皮、连翘、羊蹄根等以清血热。有黄疸的,加入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药。


肝区疼痛,有刺痛、隐痛、胀痛、牵痛之别,疼痛不止,对人的体力有影响。我最初用疏肝利气药,如柴胡、元胡、橘叶、青皮、枳壳、绿梅花等,疗效不显。改用柔肝药,如白芍、生地、金铃子,也无效。后来看到有人报道,说金铃子、白芍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影响,也就不再采用了。如此摸索,竟没有好方法。


后来有一位做护理工作的同志患了肝病,几年来一直肝区痛,我治疗四五个月无功。有一次,她来看妇科病,说肝痛已好,我问用何方药,她说用的肉桂、沉香、檀香等药。于是我就将这些药试用于其他病员,结果无效。这也说明了药之于人有适应性。


后来我又反复思考,省悟到中医之“肝”,一是实质的、主藏血之“肝”,二是疏泄的、主情绪之“肝”,两者并不相同。


情志抑郁,可用利气药,所谓疏肝解郁,用于妇女情绪不畅之症。今之肝炎,乃是肝细胞肿胀坏死,属于郁血性的,即中医所谓的“瘀血”。


既是瘀血,则气为血阻而致气行不畅,郁结为痛,利气、柔肝,只治其标,不治其本,用活血化瘀才是治本之道,因此我改用活血化瘀兼加利气药,如当归、桃仁、丹参、䗪虫、五灵脂、生军、九香虫等。


我常取“三步走”:一步活血化瘀,二步加九香虫,三步再加五灵脂、制乳香


乳香,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消痈疽诸毒,活血定痛,伸筋”;黄宫绣《本草求真》说“使气与血互相同活”。


五灵脂,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说“能行血止血,治血气刺痛”。


九香虫,有理气止痛作用,一般用治肝胃气痛。


我对肝病,总认为是血瘀,所以对“迁肝”、“慢肝”,直至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都以活血化瘀为主。


但在不适应时即不用,如气虚阴虚明显,即先用益气养阴药,等症情好转,再用活血化瘀药,必要时又停止使用,再转到益气养阴方面。有时一法坚持到底,有时改弦易辙,总以病人体质、症状、化验指标合参。


记得一友人介绍一慢性肝炎病人来诊,主诉肝区剧痛,已服药200余剂而痛仍不减,每于办公痛剧时以右胁抵住案角。按之肝脏肿大,舌有紫斑,瘀证明显,乃用下瘀血汤,数剂即痛止。


我用这“三步”,是不是完全解决了肝痛问题呢?说老实话,没有完全解决,但大部分解决了。有些病人如减少劳动,多加休息,痛也可以减轻或解除,所以劳动与休息也得注意。


三、治验举隅


现再举两例,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女性青年,肝炎已3年,转氨酶一直不正常,面色红润,仅大便数日一行,别无痛苦,但面颊多㾦瘰。此种㾦瘰在青年男性为常见。对此我也没有重视,照样采用清热解毒,针对转氨酶的药。初服14 帖,转氨酶不见改善;再服 14 帖,反见增高;仍用此法,仍然增高。


后经仔细考虑,才想到女性面部㾦瘰如此之多是少见的,于是改用防风通圣散,服两周后化验,转氨酶大见下降,又服 14 帖后,完全正常。此后服药巩固,迄今从未复发。


防风通圣散为刘河间方,治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三焦皆实之证。据河间所述,能治多种疾病,举凡疮疡肿毒、斑疹㾦瘰等皆可应用。此方据本人临床经验,用途确实很广。本例说明固定的几味下降转氨酶的药(如田基黄、垂盆草等),不一定对所有的患者起作用,古方对证施用有时也能使转氨酶下降。



男性中年,亦系慢性肝病,在某医院治疗时所用药也是清热解毒,半年不见好转。经友人介绍来诊,见其有气虚表现,乃改用补气药,不一月即恢复正常。


我体会益气药对治疗迁、慢性肝病有效,故常将它与清热解毒药同用,以扶正与祛邪并举。不过,湿热偏重,或实热之证,先不用补气药,待情况适合时再加入。我用补气药黄芪常用大量,少则半两,多至二两


四、多种病可导致转氨酶高


以上说明,针对性的治疗,还要考虑到辨证施治。有些以“迁、慢肝”病来诊的患者,其实不是肝病,只是转氨酶高而疑为肝病,譬如胆道疾病、心肌病、流感、疟疾、流脑、糖尿病、甲亢等,均可使转氨酶增高


最常见的是牙齿病。我在金山时,横沙有一病人不远百里赶来就诊,主诉肝病已有三四年,转氨酶高达200以上,一直不下降(其它指标正常)。我起初亦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数月不见效。后检查其口腔,发现门齿镶有金牙,已腐蚀,因而怀疑有慢性炎症,嘱其到牙科除去金牙。结果金牙一除,转氨酶即直线下降,从此不再服药。


又门诊一女性病员,服药 2 年,转氨酶始终不降,亦系蛀牙引起,拨除后转氨酶即正常。我经历多人,均因义齿、蛀牙而转氨酶增高,因此对这类仅转氨酶高,而其它化验指标都正常的病人,均以清除坏齿为治,不再用药。


五、失眠在肝病中常见


在“迁、慢性”肝炎患者的见症中,失眠也是一个难题。一般用柏子仁、酸枣仁、硃茯神、夜交藤等药。


从理论上说,失眠有多种原因,如心血耗损,心肾不交,心火上炎等等,因此遣药必须审因而用,如果一概使用上述药物,势必影响疗效。


《本草》说柏子仁养心脾,润肝肾,有宁神作用,而据临床观察,安眠作用不强。酸枣仁用于肝虚不眠之症,过去刘惠民每次用一二两为治。


今枣仁来源少,用量不得不小,但小则少效。茯神与茯苓同,无安眠作用。硃砂拌茯神是中医习惯,但硃砂含汞,对肝脏不利,不宜使用。


我在临床见到的“迁、慢肝”失眠多为心火、肝火偏旺,或是阴虚火旺。对于心火者常用川连;对于肝火者常用山栀;一般阴虚,除予养阴药物外,再加些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失眠在肝病中常见,对病人也有一定影响,故应予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河间   肝病   本草   转氨酶   活血化瘀   补气   高效   肝炎   症状   病人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