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上哪儿?厦门年轻人兴起“城市躲猫猫”,每场活动上百人参与


“躲猫猫”后,上百参与者聚在一起唱歌、玩游戏


游戏地图实时位置共享,还能发送语音


“鼠”玩家的荧光手环标识

  10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婧琳 文/图)还记得童年游戏“躲猫猫”吗?近期,“城市躲猫猫”在厦门的“95后”上班族中走红。“城市躲猫猫”又名“猫鼠游戏”,在上百位参与者中随机选出猫和老鼠,戴上象征身份的荧光手环,再集体打开地图进行位置共享,在你找我藏、你追我跑的过程中,缓解生活压力,找回童年乐趣。刺激的游戏体验,使“城市躲猫猫”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1 参与者:

既能锻炼,又能社交

  换上运动鞋、带上一瓶水,晚饭过后,结束了一天工作的“95后”小余来到集美市民广场集合,准备参加“城市躲猫猫”。集合处聚集了约百名样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游戏开始前,先领取矿泉水、荧光手环等物品,并抽签决定猫或老鼠阵营,抽中老鼠身份的92位玩家戴上荧光手环。随着一声令下,“鼠”率先出发进入园博苑躲藏;10分钟后,8位身份为猫的玩家进入公园,通过共享定位开展捕捉。“猫”抓到“鼠”之后,“鼠”的身份就转变为“猫”,协助抓剩余的“鼠”。

  游戏规则看似简单,实则紧张精彩。奔跑过程中,不少人都满头大汗,但为了躲避追捕或捕捉“老鼠”,他们不仅要“斗智”还要“斗勇”。在湖里区创新园工作的小刘喊上同事特地来集美参加游戏。“有点童年跑跑抓游戏的感觉,玩的时候可以抛开烦恼。”

  小余表示,自己在抖音上看到活动信息后加入了“厦门线下躲猫猫”的微信群,群里有近百名参与者,每个人接龙报名,支付9.9元费用即可参加。“跑一会儿就满身汗,比去健身房有用多了!”对于像小余一样每天要在办公室坐上8小时的上班族来说,参加游戏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逃避“追捕”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跑个两三公里。

  不少性格外向的玩家会主动“结盟”,带动其他玩家一起行动,一方面提高了游戏效率,也自然而然结交到了新朋友。整个游戏结束后,玩家们已然打成了一片。

2 组织者:

场场爆满,3000多人入圈

  “今年9月初开始组织‘猫鼠游戏’,没想到第一场活动就有105人报名,目前已经组织了15场。”组织者边界(化名)也是一名“95后”,还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平时经常好友一起登山、骑行、慢跑。边界是偶然在抖音上刷到其他城市的“猫鼠游戏”,于是萌生了在厦门组织游戏的想法,并将地点选择在园博苑。边界认为,带有互动性质的户外活动能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通常,边界都是在抖音上发起游戏通知,并带上“厦门”定位,就会陆续有人报名。9月初到现在,他已组织了15场“猫鼠游戏”线下活动,已有16个微信群,每个群有近200人。“通常把每场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这样会安全些,整体秩序也会比较好。”

  导报记者注意到,组织者们通常会在现场备用“医疗包”,里面装有创可贴、碘伏等基本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3 心理咨询师:

对抗压力的积极方式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厦门躲猫猫#,能看到不少组织者发送的游戏邀请视频。视频内容包含线下游戏地点、规则、报名条件和人数等信息;评论区清一色在问“如何报名”;除了园博苑,岛内的五缘湾湿地公园、忠仑公园等面积较大的户外公园也是“躲猫猫”的热门地点。目前,在北京、上海、长沙等数十个城市,“躲猫猫”备受年轻人追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夏芳表示,不同于以“摆烂躺平”等方式消极对抗压力,“城市躲猫猫”是年轻人宣泄压力的合理方式,也是对无忧无虑童年的怀念。通过户外追逐、奔跑的方式让年轻人达到运动锻炼的效果,同时也能促使他们“抱团取暖”,培养团结意识。这其中的社交属性尤为重要,可以提供人际链接,从而带来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厦门   年轻人   城市   组织者   参与者   荧光   边界   童年   玩家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