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一代影后,写下“人言可畏”四字后,自杀而终

1935年3月8日的一个深夜,一代影后阮玲玉留下四字遗言,“人言可畏”后,吃下大量安眠药自尽,抢救无效后身亡,年仅25岁。

阮玲玉,民国诸多奇女子中的一个,中国默片时代一个赫赫有名的女演员。

也许,她的作品距离现在时间太久,很多观众对她并没有什么的印象,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个什么人。但是,阿娇在《演员请就位》中表演了阮玲玉自杀前的一个片段,让很多人对她有了很大的兴趣。阿娇把她演得太美、太绝望了。

张曼玉也曾被她的故事吸引,出演电影《阮玲玉》,这部电影让张曼玉斩获了包括最佳金像奖、金马奖等在内的10多个国内外重量级奖项,还被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选为百部华语电影之一。

所以,阮玲玉到底是何许人?她发生了什么故事?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

阮玲玉,被西方媒体誉为“中国的嘉宝”,16岁出道拍摄电影,至25岁而终,在短暂的9年演员生涯中,总共出演了29部电影,是中国默片时代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

她也是当时的无冕影后,因为她很擅长扮演低下阶层的女性角色,深受大众的喜爱。

一代佳人的香消玉殒引起了轰动,对于她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她遇人不淑,因情而死;也有人说小报记者的恶意诽谤,让她备受舆论折磨。

1.

坎坷的童年

阮玲玉的父亲阮用荣,是一个农民。母亲何阿英,是阮用荣的同乡,21岁时嫁给了阮用荣。

由于当时朝代更替,时局动荡,农业凋敝,农民在农村难以为生。阮用荣只好带着妻子,到上海谋生。他在浦东亚细亚火油站谋得一个工人的职位。

1910年4月26日,在上海一间阴暗狭窄的小屋里,这对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夫妇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小女婴。阮用荣应该还是更盼望生个儿子的,他给这个小女婴娶了一个略带男孩子味的名字——阮凤根,小名唤作阿根。

这个可爱而柔弱的婴儿出生不久,中国的朝代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朝政府垮台,民国政府掌权。千千万万像阮用荣这样的底层家庭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久,对这个飘摇的小家庭来说,更大的不幸降临了。阮用荣在火油站工作,常年吸入浓烈呛人的挥发性气体,日积月累,对肺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小凤根才刚刚六岁,阮用荣就英年早逝,留下何氏和孤苦的小凤根在这动荡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何氏为了养活母女俩,只好去给大富人家当仆人。小凤根无人照顾,只能跟着母亲一起去。何氏工作的时候,小凤根就在后院仆人的房子里一个人待着。她总是很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事,惹得主人家不高兴。

何氏虽然出生乡下,没读过书,但是在上海这样的繁华之地住久了,也很明白要让女儿有出头之日,必须要让女儿接受教育才行。

母女俩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小笔钱。在小凤根8岁的时候,何氏终于能够送她去上学了。她给小凤根换了一个更端庄的名字——阮玉英。

刚开始,玉英进的是一家私塾,主要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学。何氏觉得私塾教授的《三字经》、《女儿经》等有点过时了,她目光长远,为女儿未来计,她决定让女儿改进洋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这种洋学堂学杂费都很昂贵,本来不是何氏的经济能力可以承担的。但是她为人勤快,颇得主人的欢心,而她的主人当时正担任崇德女子学校校董。于是,在何氏的恳求下,小凤根获得减免一半学费的优待,得以进入崇德女子学校学习。

上海崇德女学是上海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在当时来说,可谓妥妥的一所贵族学校。能进入这所学校读书的人大都出生在有权有钱的富贵人家。何氏怕女儿被人瞧不起,告诫小凤根千万不要对别人讲起母亲是佣人的事。遵照母亲的叮嘱,小凤根在学校也是小心翼翼,对自己的家庭身世避而不谈。

玉英9岁到16岁,一直在崇德女校读书。日子过得也算平静而充实。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课余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也喜欢参加文艺活动。闲暇时,则和几名好友一起去看电影和戏剧。

阮玉英本来生得十分秀美,加上在崇德女校的学习让她气质和举止都很优雅,在14岁时,她就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了。联华公司出版的《阮玲玉小传》中就曾这样描写阮玉英当时的样貌:

“亭亭长成,琼葩吐豔,朗朗照人,虽荆布不饰而韵致嫣然。”

她的秀美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母亲做帮佣家的四少爷张达民。张达民的出现打破了玉英平静的学习生活,她的幸运和不幸都悄悄在酝酿了。

2.

富贵公子张达民

张达民和玉英是偶然的一次相遇上认识的,张达民对玉英一见倾心。他使出了富家子弟拿捏少女的那一套,对玉英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加上他本身生得俊雅,翩翩公子一个,玉英很快就沦陷在他的柔情蜜意里。

张达民内地里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白天四处闲逛,晚上泡在舞厅,没有任何生存技能,只能依仗家里的资助。

张达民

张家四少爷和一个佣人的女儿谈恋爱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张家太太的耳朵里。这种出格的爱情立即遭到了她强烈的反对,张太要求他们两个立刻断了关系,否则就断了张达民的经济来源。

张达民不敢违抗母亲的意思,毕竟他还要依靠家中过富贵的生活。但他和玉英也难舍难分。于是,他在外面租了一所小公寓,让玉英和他悄悄同居在一起。

16岁的玉英,完全沉浸在爱情里,她选择了退学,成了张达民不可见光的情妇。

起初,张达民对玉英也是很好的。他照顾她们母女俩的生活,时不时用甜言蜜语哄她开心。可是时间一久,张达民的本性就渐渐暴露了,他对玉英渐渐冷淡起来,又回到以前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去了。

张达民变心后,对玉英的生活资助费给得也少了,玉英母女一家生活变得拮据起来。这时,另一个改变玉英的人出现了,那就是张达民的哥哥张慧冲。

张慧冲拥有一家小型电影公司,她建议玉英去参加影业公司的面试,以赚取一些费用补贴家用。

張慧沖

虽然玉英毫无电影表演经验,但她在崇德女校读书时就热爱文艺,经常参加一些学校的表演活动,并且她也很喜欢看电影,对张慧冲的这个建议她欣然接受了。

说她是一个天赋型选手也毫不为过。在面试中,玉英被导演一眼相中,出演电影《挂名夫妻》的女主角。

电影公司为了包装她,给她取了一个更为新潮的名字阮玲玉。后来,阮玲玉这个名字也一直陪伴着她,见证了她的光辉和心酸。

出演《挂名夫妻》后,阮玲玉算是小有名气,也能赚得一些钱贴补家用。但是,她电影生涯开挂的转折点,是她遇到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导演孙瑜。

1929年,孙瑜将法国小说《茶花女》改编成一部电影,名字为《故都春梦》。他大胆启用名气还没有那么大的阮玲玉来主演。

1930年8月,《故都春梦》上映后,好评如潮。这部电影的成功和阮玲玉的精彩演绎让她打响了名气,她也成为华联影业公司的一名演员。

此后,阮玲玉的影视事业顺风顺水,接连出演了《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等6部广受欢迎的影片。不论是封建势力压迫下的弱女、命运凄苦的风尘女子、打破传统婚姻观的新女性,阮玲玉都能把这些角色演得收放自如,站稳了影坛一线演员的地位。

就在阮玲玉事业一路高歌的时候,张达民的生活却遭逢大变。张家大老爷去世了,整个张氏大家族失去了顶梁柱,几个子女瓜分了遗产。张达民本来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又花天酒地,花钱大手大脚,很快就将他得到的那份家产给败光了。更糟糕的是,他迷上了赌博,欠下了大笔高利贷。

走投无路的他,打起了阮玲玉的主意。他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不断地找阮玲玉要钱。起初,阮玲玉念在旧情,对张达民有求必应。后来,她发现张达民把她当成了摇钱树,就拒绝了他的无理索求。

张达民要钱不成,就耍起了手段。他不顾昔日情分,想尽一切办法来逼迫阮玲玉给他钱。其中,包括扬言要把阮玲玉16岁就和人同居的事捅出来。

当时阮玲玉已经是一名大演员,这个消息一旦传出,会大大损害阮玲玉的公众形象。被迫无奈的阮玲玉只好用钱息事宁人。

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发,日本侵略的战火烧到了上海。富绅、权贵都纷纷逃离上海,涌入香港避难。阮玲玉也随着所在的电影公司南下,她还带上了张达民同行。

在香港,阮玲玉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唐季珊。如果说,张达民是阮玲玉不幸人生的开始,而唐季珊的出现,则是彻底把她赶到崩溃的边缘。

3.

富商唐季珊

与张达民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形象不一样,唐季珊是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他从事茶叶生意,同时又是阮玲玉所在的联华电影公司的大股东,在整个东南亚都是有名的富商。

唐季珊

两人相差17岁,但唐季珊的成熟稳定给了阮玲玉足够的安全感。在和唐季珊走到一起后,阮玲玉向张达民提出了分手,尽管两人没有夫妻协议,但是有同居关系,游手好闲的张达民打定主意要她的财产,最后闹上法庭,由阮玲玉每月给张达民一百元,补贴两年,达成分手协议。

分手协议让阮玲玉获得了暂时的宁静,她全身心投入第二段感情中。阮玲玉把唐季珊当成自己的真名天子,即使影坛前辈张织云写信警告她,

“今天的我,就是明天的你,唐季珊不是一个好男人。”

并且,她在信中还指出,唐季珊其实已有家室,他是一个情场高手。

但是,正在热恋中的阮玲玉对这些警告竟不相信,她以为这是别人嫉妒她,在挑拨离间。

如果阮玲玉不是一个恋爱脑,如果她足够清醒,也许她的命运会不一样。

跟阮玲玉在一起不久后,唐季珊就露出真面目。他们开始不断争吵,在争吵中,唐季珊甚至会出手打阮玲玉。如果阮玲玉应酬回家晚了,唐季珊会无情地把她锁在家门外。

在阮玲玉疲惫应付与唐季珊的这段情感时,张达民又阴魂不散的出现了。

他嗜赌成性,不久就败光了阮玲玉给他的分手费。一贫如洗的他故伎重演,威胁阮玲玉要把他们的过往情史透露给小报记者,让她身败名裂。

阮玲玉把张达民勒索她的事告诉了唐季珊。唐季珊可不是一个软柿子,他坚决不让阮玲玉答应这个索求。恼羞成怒的张达民把阮玲玉和唐季珊告上法庭,控告他们非法通奸。

消息传出后,许多小报记者也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给阮玲玉泼脏水,甚至写出了《阮玲玉通奸记》等等不堪的文字。阮玲玉与两个男人的故事,轰动上海滩,张达民透过媒体的推波助澜,让阮玲玉成为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笑话。

恶意毁谤随之而来,阮玲玉被围攻谩骂,成了上海民众口中不知廉耻的女人,昔日风华绝代的女星,现在连出门都得躲躲藏藏。

舆论的压力虽然折磨着阮玲玉,却没有将她彻底打垮。唐季珊的花心和家暴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唐季珊一边和阮玲玉同居,一边又爱上了上海另一个有名的交际花梁赛珍。他对阮玲玉无情,家暴时下手就更狠了,阮玲玉与张达民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也让唐季珊耿耿于怀,他一想起来就很生气。

梁赛珍

阮玲玉在两个男人间饱受身心的折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女人要承担未婚同居带来的污名,而被家暴也是一个女人见怪不怪的遭遇,无处可申诉。

她要逃离却无处可逃,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向她伸出救援之手,她就会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

而她认为的这根救命稻草,就是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蔡楚生。

4.

知名导演蔡楚生

在拍摄电影《新女性》时,阮玲玉遇到了同样出身贫寒的导演蔡楚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蔡楚生这个名字,但喜欢电影的观众应该都知道《渔光曲》,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而导演就是蔡楚生。

在拍摄《新女性》电影过程中,阮玲玉和蔡楚生相知相惜,互生好感。

情感和事业双双受挫折的阮玲玉,把蔡楚生当成了拯救自己的最后希望。她要蔡楚生带她远走高飞,远离一切是是非非。

蔡楚生

但是,她高估了蔡楚生对她的感情。他确实仰慕和欣赏她,但是要他抛下家室,抛下他的功成名就,他却是万万做不到的。

阮玲玉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1935年3月7日晚,阮玲玉和唐季珊一起参加了联华电影公司的聚会。席间,阮玲玉谈笑风生,一切如常。临近席终,她和大家热情拥抱,一一作别。大家以为她是醉酒了,也不以为意。

回到唐季珊和她居住的那幢小洋楼,阮玲玉对母亲说,她饿了,想吃一碗面。

母亲依言给女儿做了一碗面条,阮玲玉端着面条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晚上一点多,阮玲玉写下遗书,对着镜中的自己做了告别,将30粒安眠药都倒进了面中,一起吃了下去。

在25岁的芳华年纪,阮玲玉香消玉殒。

有人说,她是为情而死,也有人说,是因为社会舆论。阮玲玉死后,还有一个谜团就是她究竟写了什么遗书。因为当时在场的除了阮玲玉的母亲,就是唐季珊了。

唐季珊提供的阮玲玉遗书版本:

“我死何足惜呢?不过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思明商学报》经过资料搜索,发现阮玲玉疑似留下了两份遗书,一封写给张达民,一封写给唐季珊。

达民:我已被你迫死的,哪个人肯相信呢?你不想想我和你分离后,每月又津贴你一百元吗?

你真无良心,人们一定以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的争夺品,但是太迟了!不必哭啊!我不会活了!也不用悔改,因为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

季珊:没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做吧!我死之后,将来一定会有人说你是玩弄女性的恶魔,更加要说我是没有灵魂的女性,但那时,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


5.

贪着一点爱,一点依赖

阮玲玉自杀的消息轰动影坛和媒体。1935年的3月15日这一天,纽约时报罕见的刊登了中国女艺人的送葬新闻,称之为“近代国际史上最大葬礼”。在上海,有将近30万人为了阮玲玉送葬,队伍绵延至少三公里。

魯迅在阮玲玉自杀身亡后,也专门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开头有一句就写到了阮玲玉的死,

“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导演卜万苍曾经这样评价阮玲玉,

“你们看,她像有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

不料,他一语成谶。她的悲剧人生不仅在电影里,也在她的真实生活里。

在电影《阮玲玉》里,有一首主题歌,叫做《葬心》,把阮玲玉的一生唱得那么凄切。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

阮玲玉就是贪着一点爱,一点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人言可畏   联华   崇德   影后   上海   中国   导演   母亲   女儿   电影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