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谨防食源性疾病趁势来袭

记者 王小蒙

“食源性疾病”是来“源”于“食物”的各种致病因子,通过进食到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的说就是“病从口入”。

山东省疾控中心食品营养所副主任技师宋柬表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有很多,包括有毒动植物、微生物和一些有毒的化学物。如野生毒蘑菇、来路不明或野生的小龙虾、腐败变质的凉拌菜或卤味、没煮熟的菜豆等等都能够引起食源性疾病。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危及生命。但食源性疾病是可防可控的,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

一、保持清洁

注意手卫生,交替处理生、熟食品过程中和餐前便后要洗手。盛放处理食物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避免虫、鼠及其他有害生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

生熟分开是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最好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与直接入口的熟食;也可先用清洁的器具处理熟食后,再处理生食。

三、烧熟煮透

烧熟煮透,即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 ,持续时间至少1分钟,可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肉、禽、蛋类和海产品要煮透,不要带血丝;冷藏的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熟食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里也不能过久贮存食物。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符合安全标准的自来水是最好的消洗剂。生食果蔬前,应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叶菜类先将叶片分开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仔细冲洗。食材要新鲜,变质的食材要及时扔掉。在采购食品时,也要选择新鲜的食物,不要购买一些三无产品或过期食品,尽量到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摊位购买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疾病   熟食   器皿   微生物   因子   刀具   腐败   清洁   食物   天气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