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才陈戌源尘埃落定:“毒”从何来“路”往何去?

杜兆才已进去180多天了,陈戌源、李铁更是在里面各久居200多天、300多天,这段日子应该都不好过。

别的不说,起码杜局逛不了夜场,老陈头没有打牌和“七种饮料”过瘾,铁子吹刘海也不会那么爽。

不过总算告一段落,10月7日杜兆才被公布“双开”,此前陈戌源、李铁先后被提起公诉。

杜兆才“双开”公告中有句话:“靠体育吃体育”“靠足球吃足球”,既想当官又想发财。

这话很有代表性,陆续落马的一众足坛大佬都有这个“爱好”,算是人以类聚吧,因为“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追求”才走到一起。

到目前这一步,也意味着漫长的调查阶段已经过去,该尘埃落定了。

这时候一般人反倒会长舒一口气,好赖随它去,该吃吃,该睡睡。

估计杜、陈、李诸位也是如此。

正当此际,足球名帅、里皮老爷子接受外媒采访时说过的一番话,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话很中肯,也很扎心,不知足球界人士怎么想。

“我一直坚信那时的中国足球能够打进世界杯,那时本土球员有一批好苗子,七八个归化球员的实力也很不错,冲出亚洲没问题。

然而花巨资搞了归化,却又不重用他们,这是我看不懂的。除非他们不想进世界杯。

当初我辞职,除了球员没有拼劲以外,还有就是有很多事情我无法左右,后来我才知道,中国靠足球吃饭的人,比踢球的人还多。

我到中国赚了很多钱没错,但我不想这样抢钱,辞职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里皮是个纯爷们,1.8亿的团队高薪不香吗?但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搞足球就搞足球,那么多“门道”,他这个“战术大师”脑子再好使,也架不住啊。

有句戏言流传甚广,“爱因斯坦来了也得递烟,霍金来了也得站起来敬酒”,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道出了某种现实。

更早一些里皮接受采访说的一番话,同样振聋发聩:

“中国足球理念跟欧洲足球是有区别的,欧洲球员踢球,虽然也需要为钱生活,但永远把追逐梦想放在第一位。

而中国球员,很多没有荣誉感,也不知道自己踢球为了什么。相反,俱乐部开出巨额奖金,更能激发这些球员的积极性。”

银狐就是银狐,点问题一针见血!

考虑利益也正常,但唯利是图,为了利脸厚得赛城墙,脚却软得像稀泥,正常吗?

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就没人看到?

问题是看到了又能咋的!即便是响当当的大佬,也无可奈何。

赵本山对足球很狂热,2005年那阵他正值巅峰,不顾范伟劝阻接手辽宁足球队,前后投了几千万,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按他想的,自己投拍影视剧、经营刘老根大舞台这些事,都搞得红红火火,搞足球应该也可以有一番作为吧,谁知从激情到结束总共180天,最终得到一个体验:“水太深!被忽悠了!”

他接受采访时说:

“这就是中国足球,一个好看的游戏就这样被他们玩砸了!

中国足球是盘好菜,但夹菜的筷子都有毒,还传染给了其他拿着干净筷子进来夹菜的人,这样搅在里面就没意思了。”

赵本山演大忽悠享有盛誉,却发现自己在中国足球面前,也只有被忽悠的份。

多年后赵本山再次接受采访,问他“现在还关心足球吗?” 他说:

“看见足球就要转台,它给我带来了很多不美好的回忆。”

还有王健林,“不管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富贵险中求,敢闯敢干竞风流”,多有魄力的人!三度勇闯足球圈,前后投资超40亿,想好好竞一竞风流。

结果呢,堆了满肚子的气:

"你们这么做,就是把我们二十几个人,变成你们的提款机。我玩不起,永久退出!"

要知道王健林,投资眼光非同一般,纵横商海所向披靡,但足球能坑得他没一点脾气,你看绝不绝?

王健林曾提出联合几个俱乐部,送一批优秀孩子去巴西青训,足协知道后,要求每个孩子缴纳50万元的“学费”。

那些俱乐部老总一脸懵圈,搞不懂自己的球员为啥还要给足协缴学费,当时足协的回复竟然是:

“因为他们学成归来后,还要在国内踢球,这样会让我们培养的球员无球可踢。”

对足坛的“苟苟营”和“马户又鸟”,擅长“放炮”的范态毅早就看不下去了,他表示:

“都说中国足球水平低,是因为足球人口少,家长不愿意让小孩踢球,这是真正的问题吗?那为什么伊拉克、叙利亚这些战乱的小国家我们都打不过呢?

足球职业化快30年了吧,现在依旧一地鸡毛,俱乐部都是企业队,没有职业队,我们只看到一小撮人在敛财,打着足球的名义贪污受贿。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拥有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国足的水平何谈提高?

作为一个足球人士,有义务尽自己的能力,把中国足球搞上去,而且要热爱,不要想着怎样捞钱,那些钱不是我们该挣的!”

范大将军开起大炮来,就像他开大脚 —— 快准狠。

很长很长时间了,国足表现一直很”稳定“,国足在哪儿,哪儿就是“死亡之组”,亚洲三流球队都把国足当软柿子捏。

这次杭州亚运,男足不出意外地止步八强,这可是在家门口主场作战。

为什么中国足球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跛驴追快马 —— 越追越远呢?

透过杜兆才、陈戌源、李铁案,许多问题是值得反思的,比如:

一、有些人关心的压根不是足球,而是利益。

杜兆才喊出“让足球引领社会风尚,提升社会正能量”,陈戌源豪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李铁声称“当国家队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国家队”,说得漂不漂亮?

实际上呢,喊的是“为足球全力以赴”,干的却是“为钱袋冲锋陷阵”。

当然不止他们几个,是大有人在,简直像谁不那样倒成怪物了。

难怪有人调侃,“费劲巴拉拿成绩,哪有大把大把拿钱爽!”

二、干不过人家,不是“技战术”问题,而是“心术”问题。

输得满地找牙,仅仅是技战术问题吗?

连召谁进国足,谁能上场,谁能当主力,都分远近亲疏,看是不是自己人,看“表示”的分量足不足,看有没有大佬打招呼 …… 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而有些球员,谈荣誉感就是笑话,来国家队只是为了镀金,攒攒名气好拿大合同、接代言,还怕太卖力受伤影响挣大钱。

联赛中甚至踢假球、赌球,暗暗操控比赛。

像这样搞,能踢好才是怪事。

三、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人才涌现的良性土壤。

正如很多人讲的,能踢球的孩子,还要托门子找人,要花钱疏通关系,那么球踢得好、家里没钱的孩子怎么办?

有人透露,别说进省队以上,就是进市队,不敬献多少W门都没有;想上场还得另算,看“诚意”能否打动领导和教练。

包括足球管理人才,为啥陈戌源时期,像谢晖、孙继海这样真正想干事的足坛名宿得不到重用,即便个别名宿进了足协,也只能当个“打酱油”的角色,反倒刘奕、陈永亮之流却风光无限,不就是因为所谓“圈子”吗?

杜兆才被双开,陈戌源、李铁被提起公诉,他们把中国足球祸害得够戗,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更应“公诉”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害群之马,为什么会上演种种乱象,找准并治理根源,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推动足球事业不断向前。

足球如此,其它领域也如此。

( 图源网络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佬   球员   俱乐部   尘埃落定   足协   中国足球   中国   足坛   国家队   孩子   足球   杜兆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