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走遍德化山野溪涧 古稀老人与廊桥结下不解之缘

张英主时不时回登龙桥看一看,这座石木结构的廊桥已成为县级文物。

电影《廊桥遗梦》曾风靡全世界,片中的廊桥曼迪逊桥成了电影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情感纽带。德化也有众多廊桥,虽然多数为外界所不知,但对当地人张英主来说,这些遍布山野溪涧的廊桥是他心中的“宝”,为此他花三年时间,骑着摩托车载着老伴走遍各处,为57座廊桥拍照,探究背后故事,查找史实,并将其编纂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德化廊桥》,成为当地的佳话。 泉州晚报记者 黄墩良 文/图

张英主对每座廊桥都会仔细研究

老年人要做点事

“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儿女们都已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烦心事也少了。忽感时光不再,我们老年人要做点事,留点什么给德化这座生养我的千年古县呢?”说起编纂《德化廊桥》画册的初衷,张英主近日在德化家中接受采访时,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几度。

多年前,张英主参与编写当地的《丁村志》,其任务是搜集编写人物、宗教、风俗、交通、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材料。在搜集过程中,他突然冒出个想法,把德化县境内廊桥搜集编纂成册,以供本地人了解家乡。

说干就干,从2018年开始,他走上寻找廊桥踪迹之路,当时他已经68岁。德化县辖10多个乡镇,有的乡镇离县城近百公里,这对不会开车的张英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只能骑着摩托车跑遍德化的山山水水。儿女们担心路途遥远不安全,劝他放弃,但当过兵的他有一股犟脾气,认定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干下去。

最后,儿女们只好让步,让他载着老伴一起下乡,好有个照应。

认真找廊桥被“嫌弃”

“其实,刚开始,有几个老友陪我到乡下找廊桥,后来他们都‘嫌弃’我了。”老张笑着说,“因为我找廊桥不是‘到此一游’,不仅要拍照,还要找当地人了解廊桥的历史故事,并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就要花费很多时间。”

因此,接下来寻廊桥的路上,老伴成了他最坚定的拥趸。早上7点,夫妻俩早早吃完饭,带上牛奶、面包等食物,骑上加满油的摩托车从家里出发。有时直到晚上才能回程,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食物,偶尔也会碰到热心的村民,邀请他们到家里吃个便饭。

这几十座廊桥中,离县城最远的是位于水口镇淳湖村的湖山桥亭。该村地处德化杨梅、三明尤溪、福州永泰三县交界处,距离德化县城90多公里。骑着摩托车,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到达。

长年累月的骑车下乡跑山路,即便张英主小心翼翼,还是难免发生意外。有次途中,一辆小车突然横冲出来,他眼疾手快急刹车,并用一只脚撑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老伴摔倒。”以为没事的他,到了次日才发现脚肿了,疼得不能走路,休息了2个多月才恢复。伤好后,他又出发了。

展现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登龙桥从宋代造桥到清顺治初年所有修葺都无记载,顺治十四年到乾隆九年记载修复重建五次,乾隆三十九年到民国乙丑年重建达七次之多。从这些修桥历史可以看出,德化人民为改变交通困境,敢于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一次次重建修桥中,也体现了古人不断改进造桥技术,从而保留下来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实属难能可贵。”走在登龙桥上,张英主向记者介绍该桥的历史,“如今登龙桥成为县级文物,当之无愧。”

尽量还原这些廊桥的史实,是张英主的一大心愿。不过,不少廊桥建在乡野之间,少有文字记载,为此,他尽量找廊桥所在地的知情人士了解情况。如今,很多村民入城居住,为了搜集廊桥资料,他有时得跑好几趟,费尽周折才找到熟悉廊桥的老人。他一字字记录下来,多方求证,并与《县志》等对照甄别,确保资料最接近史实。

经过三年的坚持,张英主拍下了57座廊桥图片,并将记录搜集的相关资料一字一句录入电脑,最后请人排版设计成画册。

看着散发着墨香的画册,老张开心地介绍道,自唐五代至今,德化全县建造并保留的新旧廊桥有50多座(部分廊桥遭洪水冲毁后复建时只建桥,无复架廊屋,如云龙桥、龙津桥、信笅(jiǎo)桥、蕉溪桥、下仓桥、通丁桥、岭脚西城桥等),这些廊桥各有特色,是研究不同时期桥梁建筑的有用资料。从各座廊桥的建造史中,能了解德化人民千年来为改变交通状况的付出与努力,看到德化民间能工巧匠的技艺与智慧。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德化   尤溪   德化县   乾隆   溪涧   泉州   古稀   不解之缘   史实   老伴   山野   画册   县城   摩托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