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足迹,赓续精神力量

刘美华

国庆假期,我与老公三姐弟及配偶一行六人开展了一次红色之旅,与他结婚34年,这是我们六人第一次相约出行。我们的目的地是郴州许家洞七一一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我公公婆婆和我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也是老公与他哥哥出生的地方。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缅怀父辈,沿着他们当年的足迹,感受父辈们强核报国的精神力量。

从长沙驱车3个多小时抵达矿区。屹立于矿中心广场的“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石碑尤为醒目,七一一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奠定了它的第一功勋铀矿的历史地位。紧邻石碑的"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深动再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兴核报国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基地展厅里,我们看到了公公当年领头撰写提交的铀矿储量报告。墙上的说明述说了当年的背景:“苏联提出必须在1957年7月1日前提交500吨以上的铀矿储量,才能考虑后续矿山和水冶厂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1956年1月,三0九队组建十分队,日夜奋战,舍生忘死,终于在1957年4月11日,向国家提交金银寨主矿带的中间性储量报告。”遥想当年26岁的公公,刚从大学毕业,便被委以三0九队十分队地质技术负责人的重任。为实现这一目标,不负祖国重托,公公等前辈们筚路蓝缕,不畏生死,用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和决心,克服重重险阻,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展厅的“中国铀业功勋榜”前,我们久久凝视公公的照片,敬重他、感叹他,只有心怀赤诚的铀矿报国之志,才能在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探明并提交了郴州金银寨大型铀矿床,干成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书写了核工业铀矿找矿史上崭新的篇章。

走出基地展厅,沿着通往8号井口上山的路,步行20多分钟,在一处长满荒草的山坡上,我们寻访到了当年三0九队十分队驻地,掩映在杂草丛中的砖房经过近70年的风雨侵蚀,早已成为废墟。我们试图走进屋内看看,但比人还高的滕蔓荆棘挡住了大门。公公婆婆的两个儿子均在这里孕育出生。我们伫立在废墟前,想象60多年前婆婆独自一人拎着包袱,提着打狼棍下山生产的情形,我们泪目了。

下山后我专门来到充满儿时记忆的许家洞火车站,我的父亲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 1964年来到七一一矿,1973年调回长沙,在矿里整整工作了九年。那时父亲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儿时的我与母亲从长沙坐1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许家洞探望父亲,有时坐不上绿皮车只能搭乘拉货的闷罐火车,没有车窗,里面漆黑,母亲说我总是哭喊着“不要坐烂屋子”。我长大后,承袭父业,投身核工业,成为光荣的核二代。

在返回长沙的汽车上,我们深深感叹父辈创业的艰辛,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把照片发给家人微信群,家人们纷纷点赞此行太有意义,身为核三代的儿子写道:“兴核方能强国,中国有如今的国际地位和引导力,离不开老一辈核工业人不懈的奋斗和拼搏。致敬老一辈的核工业英雄,正因有了你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啊,没有父辈的舍生忘死,哪有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这次七一一矿之行,让我们全家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爱岗爱家教育,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让核工业精神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父辈   郴州   铀矿   核工业   长沙   功勋   储量   公公   足迹   当年   父亲   力量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