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因,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 证。轻者胸闷如窒,呼吸欠畅,心前区、胸膺、背部、肩胛间区隐痛或绞痛,历时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反复发作,经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迅速缓解;重者则有胸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休息或服用药物后仍持续不能缓解,大汗淋漓,又名真心痛

本病证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 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肝、脾、肾亏虚,心脉失养。


1. 寒邪内侵 寒主收引,既可抑遏阳气,所谓暴寒折阳,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胸痹。或素体阳虚,胸阳不振,则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导致胸阳不展,血行不畅,痹阻胸阳,发为胸痹。


2. 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嗜好烟酒,以致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使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或嗜食辛辣醇酒厚味,以致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心阳被遏,痰浊痹阻,留恋日久,痰阻血瘀, 痰瘀互结,发为胸痹。



3. 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湿生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而发胸痹。


4. 劳倦内伤 劳倦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致气血亏虚,心脉失养, 拘急而痛。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脉不畅,发为胸痹。


5. 年迈体虚 年老者,肾气自半,精血渐亏。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 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 旺,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发为胸痹;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进一步耗伤肾阴;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以上诸虚,可因虚致实,导致寒凝、气滞、血瘀、痰浊,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为胸痹。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本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因实致虚,亦有因虚致实者。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 滞、痰瘀交阻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胸痹   劳倦   厚味   心痛   胸痛   阳气   脾胃   内伤   虚实   不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