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诺贝尔奖,不代表要形成“诺贝尔奖情结”

高路遥(郑州大学)

自10月2日起,2023年诺贝尔奖的“开奖周”正式开始,截至目前,作为诺贝尔奖的六大奖项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与化学奖已揭晓。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都是全球科学界和人文界的盛事。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不仅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备受赞誉,同时也因为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而受到广泛尊重。他们的成就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普通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福祉。

截至9月23日,英国专门刊登全球博彩的著名网站Nicer Odds显示,当前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第一名的,是中国湖南作家残雪。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不过,此前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影响。科学史家弗里德曼就曾在《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一书中批露了大量史料,将诺贝尔奖拉下了神坛。

同时,今年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增加诺贝尔奖的奖金金额,这无疑是对诺贝尔奖的进一步肯定和鼓励。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获奖者的尊重和认可,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鼓励更多的人们投身于科学研究和人文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贡献。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关注诺贝尔奖,就是对全社会的一次集体科普,更是对科学精神的高度褒扬。

对于即将揭晓的另外三项2023年诺贝尔奖,我们满怀期待。无论最终的获奖者是谁,他们的成就无疑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让我们一起期待,见证这一世界顶尖科学奖项的诞生,为获奖者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和敬意。

简而言之,重视诺贝尔奖,不代表要形成“诺贝尔奖情结”。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用诺贝尔奖来证明自身的心态,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屠呦呦的获奖,是新中国人才培养体制和国内科研水平共同进步的成果。莫言的获奖,同样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象征。因此,不管有没有中国人得到诺贝尔奖,都无法概括中国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诺贝尔奖   诺贝尔   残雪   获奖者   研究成果   中国   奖项   情结   重视   中国人   科学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