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六大禁忌,一定要记住

2023年免费学中医全新升级:40余种实战病例,1000多分钟高清视频,价值数万元,限时免费领取,永久回看。领取方式:转发本文到头条,回复“头条领课”,私信头条领取。



一、忌艾灸顺序颠倒!


艾灸时顺序不当,也会影响艾灸的效果,因为人体阳气流动自有规律,一般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


艾灸可以提拔阳气,当艾灸能量进入人体时,假如不顺应体内规律,就可能影响体内阳气的正常运转。


虽然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但会使得艾灸效果打上折扣,准确顺序如下: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


如果节省时间,可一次几个穴位同步艾灸,总之不要顺序颠倒,既然选择了艾灸,就尽力把它的功效发挥出来。




二、忌用劣质艾条!


艾条的品质,是艾灸产生效果的前提,劣质艾条通常杂质多,燃烧时易产生有害物,用来艾灸反而可能损伤经脉。


而且燃烧过程容易掉灰,甚至整个火头掉落身上,烫伤肌肤。市面上艾条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时要慎重,不要贪图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的便宜。


当然,也不要追求各种所谓银艾金艾噱头,一般没有特殊需求,选用合格纯艾条即可。


品质好的纯艾燃烧时一般不易掉灰,艾灰呈灰白色,当然,具体还是要看自己使用,如果发现艾条质量不佳,及时更换。

2023年免费学中医全新升级:40余种实战病例,1000多分钟高清视频,价值数万元,限时免费领取,永久回看。领取方式:转发本文到头条,回复“头条领课”,私信头条领取。


三、忌水浇灭艾条!


一般来说,纯艾点燃之后,再要灭火是不容易的,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


很多人为了灭艾条,会选择用水去浇,这是不科学的,一来有损艾条质量,二来留下火灾隐患!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专业艾条灭火器具,或者把艾条放进封闭的铁盒闷上几分钟,或者插进沙子里面,艾条都会缺氧自动熄灭。




四、忌艾灸完洗澡、吹风!


艾灸后的一段时间内,灸力还在体内发挥作用,此时宜静不宜动,坐等艾灸发挥作用即可。


不要立即洗澡或者到室外吹风,如果有急事要外出,记得把熏灸的部位裹住,尽量避免受风受寒。


这是因为艾灸时,身体表层的毛孔开张到最大,立即洗澡吹风,会使病邪趁虚而入,好比你打开大门把风寒迎进来一样,那艾灸的工作就白做了,可能适得其反。


艾灸完,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再洗澡,还要避免吹风受寒,如果灸量比较大,间隔的时间还要更长一些。



五、忌随便重灸!


所谓重灸,指的是施灸时灸量很大的一种艾灸方法,比如某个穴位一次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或者用艾绒直接艾灸穴位,像古代的瘢痕灸就属于重灸。


重灸的优势在于灸力猛,效果更强烈明显,像某些顽固性疾病,一般的温和艾灸方式效果有限,通过重灸,可能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缺点是不易把握,且并非谁都能够承受,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虚不受补。


一般而言,阳气尚足,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一点,体弱积病者、老人、小儿,灸量要小,循序渐进,慢慢的延长。


大多数人艾灸时,还是适合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时先少后多,由浅入深,不要一上来就随随便便重灸。


2023年免费学中医全新升级:40余种实战病例,1000多分钟高清视频,价值数万元,限时免费领取,永久回看。领取方式:转发本文到头条,回复“头条领课”,私信头条领取。


六、忌半途而废!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


意思是说,用艾灸调理疾病时,需持之以恒,时间到了,灸量足够,身体里的气抵达病根,病情变会开始痊愈。


好比烧开水,水没有烧开,是加热的时间和热力还不到,时间够了,灸力足了,水自然沸腾。艾灸同理,灸到足够的量,效果也就来了。


“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这说明治疗疾病,不仅艾叶要陈、而且时间要久,这样才能去病除根。


有人艾灸效果不好,一部分原因就是施灸一段时间后反应不大而信心动摇,坚持的不到位,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对灸量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艾灸的过程中,发现暂时没有效果,或者出现排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可继续坚持,忌半途而废。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艾灸   艾绒   阳气   穴位   病例   私信   禁忌   顺序   本文   效果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