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从头陈皮史—国父孙中山对陈皮实用验方传录

《小儿总论神色》26个页面高18cm宽11cm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代时间不到一年半就离开澳门,能流传下来亲笔书写的医疗专用药方手稿极少,此册手稿为孙中山用毛笔书写标题与疗方内容,全册38个筒子页,有内容的筒子页14个(著录有内容的有26个单页面),孙文去世后,为了系统整理国父文稿,宋庆龄在孙文书稿注明写下是在“澳门镜湖所抄”。

孙中山的家乡翠亨村与澳门相距仅 37 公里;13 岁时他经由澳门乘船前往檀香山大开眼界;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于 1892 年 9 月至 1894 年 1月前后在澳门短暂行医。可以说,澳门是孙中山迈向世界的门户和踏进社会的舞台。早在孙中山香港求学期间,他常常利用周末假期前往澳门与好友杨鹤龄、陈少白、尤列聚会,交流反清的革命思想,期间常为澳门华商诊疗疾病。孙中山的医术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为他日后得到澳门华商的帮助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想进入镜湖医院担任华人西医师。由于镜湖医院由华人设立,向来以中医中药施治疾病,对西医西药持怀疑态度,所以颇有难度。澳门华商卢九、何连旺、曹善业、吴节薇等人助孙中山一臂之力尽心引荐,孙中山本人也反复申请,并声明“充当义务,不受薪金”,镜湖医院破例聘用。孙中山由此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

孙中山进入镜湖医院之后,尽管医术高明,但华人社会对孙及其西医西学多持怀疑态度。为此,华商领袖不遗余力,以各种方式积极推介孙的人品和医术,其中包括在《镜海丛报》刊登广告。渐渐的,孙中山以“神乎其技”的医术获得广泛的赞誉。孙中山由是声名大振,慕名病患日多,其医务发展迅速,异常忙碌,被称为国手。

在镜湖医院担任义务医席不久,1892 年 12 月 18 日,孙中山为拓展医务,托 香山籍华商吴节薇担保,向镜湖医院借钱开创中西药店一间。此时澳门华商曹 有、曹善业父子等钦佩孙中山的赠药善举,对“立竿见影”的西医也颇为热衷, 除了“知见”孙中山“揭银”外,还将澳门草堆街 80 号提供给孙中山作为居住 与赠医之场所,并给予资金支持,见证和参与了中西药局的筹款、选址及开办。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中西药局于 1893 年7月底“开市”。孙中山的医务发展更 为顺遂,他在药局诊症,在街外赠药,诊金收入也颇为可观,“一年的医金收入 计算一下,竟有一万元之多”。然而,孙中山这样一位年轻华人西医,竟然被称为“国手”,而且病患盈门,对镜湖医院乃至澳门的中医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与压力,招来葡医以及中医的排挤、忌妒。同时,此时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等经常聚于澳门杨鹤龄寓所,谈论时政,“所谈者莫不为革命之言论,所怀者莫不为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莫 不为革命之问题”,而支持孙中山“悬壶济世”的华商曹有、曹善业、卢九、何 连旺、吴节薇等人因拥有资财,捐有官衔,深得清政府“眷顾”,对孙中山改造 中国的政治言论“心有疑虑”,反应冷淡。孙中山渐渐觉得在澳门无法展其抱 负,在种种原因之下,1894 年 1 月前后,孙中山离开澳门赴广州另创门面。第7页的治牙痛有验方下陈皮配搭,青皮就是没有成熟柑皮入药。


首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澳门   国父   陈皮   国手   筒子   验方   医术   西医   香港   医务   华商   医院   华人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