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凌晨1点的济南街头,才懂张爱玲:穷人不生下孩子是一种善良

前言

在当今中国,生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生育率下降的现实,国家先后出台了二孩和三孩政策,试图增加生育意愿。然而政策推出后,生育热情并未显著提升。究其原因,生育率问题牵涉的不仅仅是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也与普通家庭的生育观念和生活状况密切相关。一个普通家庭的生育抉择,往往能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近,一段网传视频引发了公众对某贫困大家庭生育三孩的讨论,这也引出了人们对当下生育环境的思考。

一、凌晨一点,贫困母亲还在摆摊,三孩熟睡身边

8月2日凌晨1点22分,济南街头一幕令人心酸的画面被一位网友记录在了镜头里。只见一个头上裹着头巾、身穿简朴衣裙的妇女正坐在路边一张简易的小木桌前,桌上摆满了水果。她双手忙碌着给水果码价、包装,眼里透着疲惫与专注。就在不远处,三个熟睡的小孩躺在地上,丝毫没有被周围喧嚣的风声雨声所惊扰,睡得安稳香甜。

这个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已经不是深夜,而是一个城市最寂静的时候,一个母亲仍然坚持工作挣钱养家,而三个孩子就睡在脚边。这无疑透露出这个家庭极度的贫困。一个贫穷的母亲,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真的值得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吗?

细心的网友很快就找出视频中的妇女,她叫李凤兰,家住济南市历下区延安路一带。李凤兰的丈夫王军去年出门打工就没有再回来过。王军本是一位建筑工人,为了挣更多的钱养家,他去了一座较远的城市打工,离家出走将近一年。李凤兰被丈夫抛弃,独自一人扛起了这个家。白天,她推着小车在街头卖水果,挣些微薄的收入。晚上则担心孩子们睡不好,就把他们带在身边一起工作。

街道两旁喧嚣的车水马龙并未让李凤兰分心,她专心致志地计算着每天的收入,时不时看一眼睡在脚边的孩子。虽然她的丈夫已经一年没有回家,但她没有一丝怨言,只是一心想着如何省吃俭用,把孩子们拉扯大。李凤兰脸上的皱纹比实际年龄要深刻得多,可见她经历了怎样的操劳。即使到了深夜,她也不肯浪费一分一秒休息时间,只想多挣点钱。李凤兰瘦弱的肩膀上扛起了整个家,可唯独没有人来分担她的负担。

三个孩子睡相各异,大的王天蜷缩在一起,小的王美睡得四仰八叉。可他们都睡得很香甜,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也许正是因为童心未泯,他们才能在骄阳似火和风雨交加中安然入睡。这三个孩子就像三朵刚刚绽放的花蕾,在贫穷的土壤中顽强生长。李凤兰时不时看他们一眼,目光中满是慈爱,她在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浇灌这三朵花朵生长。

二、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独自扛起家计

“她丈夫太不负责任了,出门工作就再也没回来过,孩子全靠她一个人拉扯大。”

“这么晚了还让小孩子睡在外面,也太心狠了吧。”

网友们看到这个画面,大多数都表示同情李凤兰,并痛骂她的丈夫无情无义。但是,事情真的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李凤兰的邻居阿姨张开口为王军说话:“看不起人家老汉不负责任,你们也未免太不公平了。王军是去邻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才出走的,他工作了一年也就回家看过一次。我看见他时,人已瘦了一大圈,手上都是茧,衣服都磨破了好几个洞。他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回来养家,我看这哪里不负责任了?”

原来,王军为了赚更多钱养活这个家,选择离乡背井到远方工作。他虽然整日在外流浪打工,但一分钱都掐着自己用,存下了很多钱寄回家给李凤兰。他深知妻子一个人养三个孩子多么辛苦,所以尽自己最大努力赚钱照顾家人。他对孩子的爱并不输给任何人。

王军离开家已有一年多了,这对一个父亲来说着实不易。起初,他也舍不得妻儿,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狠下心离家出走。他找了一份在远方城市的建筑工人工作,虽然辛苦但工资更高。王军整日与水泥和砖头为伴,双手满是粗糙的茧子。他知道妻子一人辛苦带孩子,心里既 guilty又心疼。所以王军从不要求妻子寄钱过来,所有挣的钱都自己省吃俭用,多寄些回家。他也无暇顾及自己的衣食住行,衣服破了就随便补一补继续穿,老是要饿着肚子挨到工资发放日。

一年多来,王军就只回家看过一次。那一次见到妻子瘦弱的身影和孩子们日渐长大的脸庞,王军的心都揪成一片。可他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这个家需要他的努力。所以王军只在家小住几天就又舍不得地离开了。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必须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三、贫穷家庭生养三孩,网友议论纷纷

三个孩子中,大的名叫王天,今年10岁,是个早熟的孩子。小的两个分别是王海和王美,一个7岁一个5岁,都还在上小学。

小区里一位理发师刘哥是王天的发小,他说起王天来眼中有光:“天天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常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来找我,说要把头发剪短些,免得遮住眼睛影响学习。你说这孩子是不是很有担当?”

王天虽然生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家庭,但是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努力学习想改变命运。王海和王美也哥哥的优点,渴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会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推脱。

网友们看到三个孩子,都不禁感叹这个家庭怎么会选择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还要生三个孩子。他们认为生活都很困难了,三个孩子会加重夫妻二人的负担,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孩子太多了,他们的父母根本给不了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

“这三个孩子的父母也太不负责了,连几张口的粮食都买不起,为什么还要连续生三个?”

“我觉得生活贫困的人不应该生太多孩子,他们要憋着一口气把一个孩子培养大才对。”

很多网友都在质疑这个家庭的生育决定。他们认为生活都很困难了,为什么要选择生三个孩子来承受更多压力呢?这不仅造成夫妻二人更艰难的生活,也会使孩子们失去应有的关爱与教育资源。

但是,也有一些更为中立的网友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应该妄下判断,认为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不应该生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我们很难评判他人的选择。”

“生育是个人的权利,我们没有资格剥夺别人生育的自由。重要的是生下孩子要养育好孩子,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是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会因生育孩子而怠慢孩子,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对于这个家庭的选择,每个网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应该做出径直的判断,却也不能掉以轻心。生育孩子是一件负责任的事,需要父母三思而行,不能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伤害孩子的选择。

四、惭愧式教育,给孩子带来扭曲心理

然而,贫困家庭的孩子想要通过读书翻身改变命运并不容易。他们的父母打工时常会用一种“惭愧式教育”的方式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回报父母。比如经常说“为了你们,爸爸妈妈吃了多少苦”“我们辛苦工作养你们,你们就该好好念书”等话。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一种莫名的惭愧感和负担感,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还有的父母甚至会以“我辛苦工作你应该知足”来遏制孩子的合理需求。这些方式看似出于爱心,其实都可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扭曲的阴影。

王军和李凤兰也不例外,他们经常通过这种“惭愧式教育”来要求孩子勤奋学习:

“爸爸在外面那么辛苦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让你们上学读书。”

“妈妈每天那么累,你们就不能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吗?”

“爸爸妈妈现在吃不上好的,都省着用,你们以后要报答父母,要好好念书赚大钱。”

种种话语中透露的都是对孩子的惭愧要求,希望他们能勤奋用功回报父母。其实,王军和李凤兰的艰辛坚持也是他们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而孩子不应背负这样强烈的惭愧感。但是长时间的“惭愧式教育”还是对孩子心理产生了影响。

王天作为长子,感受最深。他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否则就是个不孝顺的孩子。所以王天孜孜不倦地学习,生怕自己的分数不够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其实,王军和李凤兰也并不会要求孩子必须全班第一,但王天自己给自己极大的压力。

弟妹王海和王美则表现出了另一种心理。由于父母经常说“你们要镜照哥哥”,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自信。认为自己永远不如哥哥优秀,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这种压力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也随之懈怠。

其实,父母的期望本是出于好意,但若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这点我们还需深思。

五、时代变迁,年轻人生育观念转变

如今,生育率的下降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育或者少生育。他们有自己的考量,担心养育子女的巨大代价和身心压力。马云说过一句名言:“只有100万存款才生得起孩子。”可见生孩子的成本之大。同时,一些女性生完孩子后,需要为照顾孩子暂时放弃事业,这也使她们望而却步。

与父辈相比,这代年轻人对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父辈看来,生育孩子是一种责任,是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因此,多生孩子被看作为一种美德。而在80、90后看来,生育更多是个人选择,他们追求的是生活的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生育会严重影响这些,他们可能会打消生育的念头。

当下年轻人承担的生活压力远超过父辈同龄段。购房难、就业竞争大、养育成本高,这些都让他们对生育问题更加审慎。年轻人群体的观念也更加开放和个性化,不再有传统的生育观念作为约束。所以即使国家鼓励生育,他们也会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生育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了当前生育率的下降。作为个体,年轻人选择少生或不生都属于个人自主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但是从国家人口政策的角度,如果生育率长期过低,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尊重年轻人自主选择的同时,进行合理的生育政策引导,是当前的一个难题。

六、三胎政策下,部分家庭仍生三胎

2021年,政府出台了三胎政策。但是即使政策鼓励生育,许多年轻人依然选择思考“生不生”这个问题。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精神面貌已和父辈有所不同。不过仍有一些传统家庭选择响应政策,生育三个孩子。他们有的是为传宗接代,有的则是为了生一个男孩继承香火。但遗憾的是,有些家庭即使最后没有如愿以偿,也未能培养出开明豁达的心态,反而怨天尤人。

针对三胎政策,不同家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些传统大家庭为传承香火而选择积极生育三孩;一些现代中产阶级家庭则按一两孩的家庭规划生育;还有部分家庭选择随遇而安不盲目生育。可以看到不同阶层对这个政策接受程度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三胎政策的效果目前并不明显,生育意愿整体处于低水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育不应该成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手段,也不应是完成国策任务的工具。理想的状态是,个人、家庭、国家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在充分尊重意愿的基础上作出负责任的生育决定。否则,如果仅为完成任务而生育,不仅无法给孩子幸福,也无法提高人口素质,对国家积极性也无益。

七、生育孩子,父母要负起应有责任

当父母做出将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选择时,他们就应该为之负责,给予孩子应有的爱与呵护。生养孩子,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不是一个赌注或者资本,更不是父母的养老保险。一个生命的到来,本该受到慎重对待和入心考量。否则,随随便便将一个孩子生下来,却不能给予幸福,那样的选择实在残忍。

王军和李凤兰生下三个孩子,他们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父母,他们不应该只把养育孩子看作一种任务,而要以真诚的爱心对待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困难不如意都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因为艰辛就疏于关爱。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当然,经济条件困难也是不争的事实,但精神关爱是不应该缺失的。

同时,父母也要反思自己的生育决定。生育三个孩子确实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这一点不容忽视。对于生活已处困境的家庭来说,生育问题需要三思。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判断。

八、贫穷限制生育?还是谨慎为善

对于贫穷家庭来说,生育确实需要三思。在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和生活保障的情况下,生育终究是种自私和不负责任的选择。一个网友评论得好,生下孩子,是为了让他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如果生下来的孩子注定继承自己的贫穷,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然而,我们不应该做出绝对的判断。认为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不应该生育,那样可能又落入另一个极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还是需要谨慎对待。其实,真正重要的是生育的观念和方式。贫困并不是生育的绝对阻碍,关键在于父母的养育观念。如果父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给孩子健康的家庭环境,贫穷也可以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需要被慎重对待,更需要被温暖对待。我们不能用经济条件划分出孩子应不应来到这个世界,而要看生他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责任与爱心。这需要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念与环境。当孩子到来时,不分贫穷富有,都应感到被爱着、被尊重着。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生育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李凤兰和王军的生育决定值得我们反思。但更需要反思的是这个社会的生育环境。我们需要更多理解与温暖,而非责难与偏见。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需要孕育生命的阳光与土壤。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生下   生育率   孩子   济南   穷人   贫穷   善良   观念   街头   父母   政策   环境   家庭   网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