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嘉年华(三)





暑假嘉年华(三)


不知不觉中,暑期已过半,我们迎来热火朝天的八月,“小蚂蚁”们深入行走红色场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劳动创造幸福,进社区参加公益行动,履行小公民责任;丰富阅读,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红蚁”行天下

走进上海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8月3日,天气宜人,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边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刚走进展厅一楼,我就被正在放映的《上海简史》所吸引,我足足看了好几遍。

二楼是《古代上海》展厅,三楼,四楼是《近代上海》展厅。

我边走边看,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去和今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都市。展览馆展现了上海这所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是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参观就要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展馆。在回家的路上,我对爸爸妈妈说:“今后要参观更多的红色基地,了解更详实的革命历史。”我暗下决心今后要更努力地学习,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撰稿:二(4)班 金诗滢

拍摄:二(4)班 金诗滢爸爸

审稿:二(4)班辅导员 许育虹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7月,我参加了区少年宫开展的“重温抗战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参观了位于光复路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这些光荣的少先队员走进了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手扛长枪的士兵雕塑,他们或趴,或伏,或与敌军对峙,面部表情丰富,栩栩如生。通过这些雕塑艺术,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战士们激烈战斗的场景。整个展馆外墙体布满了弹孔,这些弹孔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无声地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跟着讲解员的步伐,我参观了纪念馆的一楼和二楼,那里陈列着一封封催人泪下的家书。通过讲解,我了解了当时的英雄谢晋元带领着“八百”士兵,在缺乏弹药和粮食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苦守仓库4天4夜,成功抵挡住了敌军十多次进攻。他的事迹可歌可泣,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走在展馆的出口,我回望着在墙上的结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定会记住你们,记住那些曾经为我们奋战的英雄们,哪怕你们未曾留下名字,但是你们的身影却是那么高大,就像墙上写着的那样:“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你们的英勇事迹也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撰稿:四(2)中队 孙梓豪

摄影:孙梓豪家长

审稿:四(2)中队辅导员 杨碧雅



“小蚂蚁”参观四行仓库

今天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四行仓库抗日纪念馆,透过那面经历枪林弹雨的高墙,我仿佛看到英雄的顽强坚守,前仆后继、誓死抵抗,通过参观,我再一次见证了那场战争的残酷。

出门前妈妈让我看了管虎的《八佰》后,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来到了真实的发生地——四行仓库,那些不怕死的汉子,为了这个国家的存亡,敢于奋起反抗侵略者,民族的危亡时刻,总会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或手无缚鸡之力,但是胸怀天下和万民。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不会在挨饿受冻,上不起学,国家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源于中国人勤勤恳恳的作风,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今四行仓库西墙,还残存着8个炮弹孔;400余个枪眼,每个弹孔背后都有一个无名英雄奋战牺牲的身影。

谢晋元被誉为梅州蕉岭“抗日三英杰”之一,中国抗日英雄,他在淞沪会战中率“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馆内开篇便是他写给爱妻的家书,和众多战士的家书交相辉映,英雄也是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展馆里最后是88师以420名烈士的姓名墙,不可考证的姓名也都是以“88D”的名牌代表着,被我们每个小学生所铭记。

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我们自己的文化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特性,在困难和暴风雨中前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撰稿:四(5)中队 徐熙媛

摄影:四(5)中队 李莉娜

审稿:四(5)中队辅导员 庞悦


“小红蚁”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上周末,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去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别看它名字叫图书馆,其实是一所国家级的纪念馆、博物馆。

图书馆里基本陈列共分为四个部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展示了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爷爷,从求学到科研发展到回国报效祖国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爷爷满怀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参加航天事业的建设。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他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美国人说:“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他自己说:“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他没有低头却步,而是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他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没有什么是比外国人差的!

钱学森爷爷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真诚友善的待人态度等等无一不使我们感动。我们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好学,严谨细致,敢于尝试,克服困难,成为新时代好少年,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撰稿:四(6)中队 周紫馨

摄影:四(6)中队 周紫馨家长

审稿:四(6)中队辅导员 白立群



苏州河工业沉浸式体验之旅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上周末,我们小队来到了苏州河畔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开启了一场苏州河工业文明沉浸式体验之旅。

这幢是红色砖墙的新建筑,它是在上海眼镜厂的旧址上改建而来的。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黄铜色的雕像75式冲饼机,他是九五上海纸币厂研发的,用来制造1分、2分、5分硬币的机器。往里走,一幅老上海工业的“清明上河图”在我们眼前铺开。它的两岸有很多工厂,面粉厂、化工厂、制皂厂……一系列的老照片展现了这些生产场景。“快看,这是什么巨无霸?”王嘉诚好奇地拉着我们往里走。原来是馆内一个重量级的展品——一台清花机头,它可是上海纺织厂的重要机器,配合着后方的老照片,我们仿佛听到了纺织厂轰隆隆的机器声。

走上二楼,一排灯泡架和老式办公室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瞿天泽打趣地说:“这是爱迪生的灯泡试验场吗?”我们凑到旁边的海报栏,还用放大镜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这里上海灯泡厂的办公室场景。再往里走,还有很多互动的游戏。这里还有苏州河答题竞赛呢!答对一道题就可以给苏州河增添生机,答对越多,用时越少,排名就越靠前。如果你们也来这个展览馆参观的话,不要忘了来试试哦!

随着上海的发展,这些老工厂都搬离了苏州河。经过治理,上海的母亲河也变成我们的生活区,可以乘坐游艇欣赏美景,可以在沿岸跑步,还可以在公园休憩。上海的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参与活动队员:四(7)中队史令好、施懿菡、王嘉诚、瞿天泽

撰稿:四(7)中队 史令好

摄影:四(7)中队 史令好家长

审稿:四(7)中队辅导员 周维



小蚂蚁”爱劳动


“小蚂蚁”做家务

每次当人家问我爱好是什么,我经常回答:“我爱劳动!”别人有点儿不相信,但我确实很喜欢劳动,我早就计划了在这次暑假里大干一场!

正好暑假里,外婆回自己家了,妈妈要照顾我和妹妹两个人,别提多辛苦了,所以她要分一部分家务给我们。妈妈首先分给我的活儿是擦玻璃。我非常欣喜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以前看外婆擦玻璃,觉得很轻松、很快。可是轮到自己擦,有时候不小心抹布多蘸了水,有时候动作不对,反而把玻璃擦得像一张画脏了的花脸,看得妹妹在一旁哈哈大笑。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要擦得干净,首先要动作对。只能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一个方向,不能来回画圆圈,更不能东蹭几下,西划几下。擦玻璃的抹布只能蘸一丁点的水,擦完刚刚好就干了。

自从掌握了这个技巧,我每次都能把玻璃擦得透亮透亮的。看着阳光下明晃晃的玻璃门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虽然天气炎热,我感觉好像透亮的玻璃给我带来了更多凉风,让人心情舒畅。

妈妈说,我长大了,现在是家里的劳动高手,给大家分担了特别重要的家务。而我在劳动中,还想起书上看到的话:劳动后面跟着幸福。这个暑假里,我体会到了每天坚持劳动的辛苦,更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撰稿:四(4)中队 曾泓逸

摄影:四(4)中队 曾泓逸妈妈

审稿:四(4)中队辅导员 赵逸宁



夏日乐悠悠 暑假乐无忧

——五(2)班之“公益劳动我尽责”

蝉鸣渐起,夏日已至。绚烂的夏日拉开了暑假的帷幕,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五(2)班的“小蚂蚁”们化身为“公益小天使”和“环保小卫士”,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他们爱心的足迹吧!

季烨磊:

虽然捡垃圾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为社区出一份绵薄之力,让我倍感欣慰。我觉得小区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刘一涵: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我发现有些盲道上会被放置共享单车等障碍物,这样会使盲人在通行时受到阻碍。

今天我来到家门口的人行道上,这里有一辆单车倒在盲道上,我急忙把它扶了起来。顺着盲道一直走,沿途我还发现了一些横在盲道上的单车,我把它们都挪进了单车专用停放处。

在此,我呼吁大家都行动起来,规范停放单车,保障盲道通畅,给盲人提供安全的行走空间。


庞程:

“梦工坊咖啡吧”是一家由浦东辅读学校的毕业生们经营的咖啡店。所有的咖啡师均患有不同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当中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以及脑瘫患者。但是有了梦工坊咖啡吧,他们有了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可以让这群特殊咖啡师们受到尊重,体面地生活下去。

和梦工坊的员工们一起打扫卫生让我非常感动,他们认真地收拾每一块抹布,细致地擦拭每一个角落,在努力劳动时,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美好生活努力的人!


夏日炎炎,假期漫漫。五(2)班“小蚂蚁”们劳动的热情并没有减弱分毫。通过此次公益活动,让队员们树立了“尽我之力,为社会献力”的爱心理念,度过了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让那个志愿服务普及更多人。


撰稿:五(2)中队 王思语

拍摄:五(2)中队 季烨磊妈妈、刘一涵妈妈、庞程妈妈

审稿:五(2)中队 辅导员 潘健智




假日寻宝记

因为跟妈妈约定了暑假开始,谁也不能进我的房间,所以当暑假还没放肆欢乐两天,我的房间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为了确保房间的独家使用权,我决定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

首先,把没吃完的薯片、做完没收拾的手工和看到一半儿的书都放到他们该在的位置。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拿来湿抹布,把床头、书桌、柜子的表面都擦了一遍。最后扫地、拖地。“很简单嘛!”我心想,“这些小事可难不倒我。”

快拖完地的时候,我看到床底下的一个箱子,我趴在地上看了看,天哪!箱子上厚厚的一层灰!我赶紧把箱子拖出来,结果随着拖动又带出了一个个“灰尘团”。“不行,这可不能让妈妈看到,否则会收回我的管理权的。”

我再一次拖动那个灰蒙蒙的箱子,“咦?这不是我缺了一本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嘛!”难怪一直找不到,它从床边缝掉到了箱子上,之前怎么也找不到。

“诶?那个角落里躺着的是什么?”床底下有个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把上半身探入床底,摸到了那个小东西。原来是我遗失已久的乐高人仔的特效武器。

这时,床底最深处露出一张纸,我想可能是废纸垃圾吧。好不容易拿扫帚够出来,竟然是外婆写给我的卡片。曾经我天天当宝一样压在枕头下面,已经失踪好久了。

终于打扫完毕了,全套书终于集齐了,武器也回到了乐高人仔的手里,卡片被妥帖得收在秘密宝盒里。原来劳动不只是打扫卫生,还是一个寻宝的过程呢。


撰稿:五(5)中队 王彦皓

摄影:王彦皓妈妈

审核:五(5)中队辅导员 薛少军




小蚂蚁”爱阅读


“小蚂蚁”爱阅读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莫高窟,是一座历经千年的艺术殿堂,其中的每一窟、每一副壁画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国人存在的历史证明,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

自从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在敦煌领略了莫高窟内精美绝伦的壁画、形态各异的彩塑和璀璨的佛国世界后,我就一直对这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今年暑假伊始,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去书店购买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开启了暑假的阅读之旅。

这本书的口述者是樊锦诗奶奶,全书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讲述了她求学北大、扎根大漠、守一不移的峥嵘岁月。

樊锦诗奶奶自小体弱多病,第一次去敦煌实习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但当她毕业被分配去敦煌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她还是无畏地接受了。她暗下决心:这一次去敦煌,一定要取得真经再回来,绝不能中途折返。

樊锦诗奶奶自此专注投身于考古事业,并没有安常处顺。在那穷山恶水的地方,埋头苦干,甚至不惜将孩子托付给亲戚,骨肉分离。她说:“我深知莫高窟会慢慢走向衰老,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但我们不能就这样任凭其消亡,而是要想办法做一些抢救和补救,尽可能延缓它的衰老,延长它的寿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扎根大漠的莫高窟守护者们,正是因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和无私奉献,才使千年莫高窟能够熠熠生辉、扬名中外。看完这本书,我敬佩于樊锦诗奶奶的信念和毅力、勇气和坚持。我们也要像她学习,坚守信念、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撰稿:五(1)中队 田倚凡

摄影:五(1)中队 田倚凡妈妈

审稿:五(1)中队辅导员 林薇



撰稿:郭颖

审核:董陈 学生成长部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莫高窟   历史博物馆   敦煌   暑假   中队   辅导员   嘉年华   上海   蚂蚁   仓库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