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坚果、回形针、木棍!小伙子,你还敢吞下什么?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出品|搜狐健康

作者莱博克诺

审计专家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俞飞鸿

编辑袁月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了,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正式踏上了他们能闯祸的“旅程”。由于孩子经常活跃,很容易用嘴去感知事物,然后才知道它们是什么以及是否危险。因此,暑假期间不小心吞下异物而去看医生的孩子不在少数。

再说了,只是你想不到,没有什么是孩子做不到的。大如洗碗海绵,小如磁珠,无人敢吞。如果幸运的话,异物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会有任何反应。但如果异物划伤食道、腐蚀消化道,或者造成穿孔,后果将是毁灭性的。那么孩子不小心吞下异物该怎么办呢?家长如何减少误吞异物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存货!孩子们吃什么?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让我们看看孩子可以吞下哪些异物。

我给大家讲一个最近在北京儿童医院发生的一个案例。

小花(化名)今年6岁,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孩子,出生后接受了手术。三个月前的一天,小花不小心吞下了一颗直径14毫米的金属螺母。经过多纤维饮食、乳果糖等保守治疗后,异物仍未清除,近期频繁呕吐。不得已,他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在消化内镜中心于飞红和主任医师的帮助下,用胃镜将手术吻合口上附着的金属螺母取出。


(医生将吞下的花生从小花体内取出)

模糊不清的“小物体”,如坚果、硬币、磁珠、游戏币、弹珠、棋子、纽扣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误吞异物。相对而言,这类异物对儿童来说危险性较小,大多数可以自行扔掉,但也会残留在胃里。


(2019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打捞出2岁儿童吞食的13颗磁力钢球)

特别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流行的磁珠玩具。如果只吞下一颗,就可以扔掉。如果吞食一些磁珠,进入消化道的磁珠会相互“吸引”并喷射消化道,引起肠穿孔、腹膜炎等紧急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是比较“软”的异物,那么吞下指甲、牙签、枣核、鱼骨等尖锐异物的风险就更大。它们往往会刮伤食道,导致局部感染、穿孔和主动脉弓大量出血。深圳市卫健委制作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中,一名13岁男孩用回形针夹起牙齿,不小心吞下了“工具”。诊所的医生简直不敢相信他是如何被吞下的。


(13岁男孩吞下同形状的回形针)


(取自孩子身上的“H色指甲”,来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吞指甲”还不是最夸张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喀什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曾为一名13岁男孩的十二指肠取出一根7厘米长的木头!棍子刺穿了男孩的小肠壁并刺穿了他的肝脏,导致男孩持续高烧和持续腹痛。

一问之下,他发现这少年是想学习魔法,便找了一块木头,直接吞进了嘴里。

当他感到疼痛时,他连忙接过木棍,只见少了一个东西。


(医生从13岁男孩身上取出一根7厘米长的木棍)

像木棍一样,还有棒棒糖棍等。它可归类为长条异物,可滞留在胃内,难以排出,造成胃粘膜损伤甚至穿孔。


(首都儿科研究所从9岁女童胃中取出长约10厘米的圆柱形异物,系厚海绵不慎吞下)

其他类型的腐蚀性异物也很常见,其中纽扣电池所占比例最高且最危险。一方面,纽扣电池很容易附着在学龄前儿童的食道上,压迫食道粘膜,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坏死,造成身体损伤。另一方面,纽扣电池进入消化道后,很容易被胃酸和其他胃肠溶液腐蚀。4-6小时会造成化学物质泄漏,烧伤周围组织,甚至形成消化道穿孔、瘘管等,对身体造成损害。伤害。

如果不小心吞下纽扣电池,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其取出,否则会危及生命。


另外,在《闪闪的儿科医生》,我们还看到了一起错误食用驱蚊液的案例。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孩子已经出院了。

表现是对消化道异物的警觉性

俗话说“千人千面”,加上年龄不同,异物种类、大小、滞留位置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还出现周围组织的综合损伤,吞咽异物后出现症状。身体也不同。

但家长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表现发现孩子的疾病。例如,当食道内有异物嵌顿时,小婴儿会流口水、呕吐、反复哭泣、拒绝母乳喂养和进食;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胸痛。

如果异物位于食道上部并压迫气管,可能会出现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胃、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异物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的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家长作为孩子最熟悉的人,要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咽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此时要警惕可能不小心吞下异物。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可以将异物吞入气道,此时情况比较严重,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使用海姆立克抢救法,直至异物脱落。窒息危险消除后,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异物是否漏入、损伤食管、气道。

不小心吞下异物怎么办?立即就医就是答案

如果明确或疑似孩子误吞异物,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都建议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不小心吞下了尖锐异物(枣核、针头、鱼刺等)、磁性异物(多个磁珠)、纽扣电池等高危物品,就不得不去医院就诊。急诊室。直接来自医院科室。

不要用拍背、煮喉咙、喝香油、吃馒头等方法来解便。这会造成自残,进一步损害消化道或呼吸道,并增加清除异物的难度。

有的家长希望异物能随着粪便一起排出,这是有道理的。

对于不小心吞下小的钝器异物(如磁性异物、硬币等)而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孩子,如果异物可以在消化道内迁移,医生一般建议临床观察和患者门诊随访,等待异物自行出来。

但应在明确异物类型和部位后制定治疗方法,并且在等待异物取出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穿孔或胃肠道梗阻的临床表现。所以无论如何,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以便尽快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以应对紧急情况。

当异物大于5厘米,或具有特殊形状的高危物体(如角、刺)时,一般很难通过食道或消化道,并且可能在某些部位。胃肠道,或者造成穿孔的风险,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取出异物。

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清除消化道内无法自行取出的异物,且无严重并发症。内镜手术前,需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异物特征、异物位置、实验室检查等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最佳时机。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并且感染的风险很高。只有当内镜手术无法切除或孩子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穿孔、梗阻、瘘管形成等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保护孩子,家长首先要“锻炼”自己“如果你不注意……”是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与医生交谈的常见句型。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隐患。防止孩子误吞异物,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警惕。

鼓励家长做以下三件事:

1、不要给3岁以下儿童吃干果、果冻等食物;

2.营造安全的玩耍环境

家长应该把玩具的一些小部件放在一边,比如纽扣、电池、小珠子、小拼图等。跟他们;

3.经常练习救生和急救

家长要先做好功课,掌握急救知识,帮助孩子逃生。孩子异物窒息发生后,家长反应的时间很短。因此,家长要经常训练,形成本能,否则,突发事件爆发后,短时间内去检查就来不及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儿童医院   回形针   食道   坚果   消化道   木棍   异物   纽扣   小伙子   手术   夏天   家长   小心   医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