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立暑难消 做好养收莫心燥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夏去秋来,草木开始结果孕子,也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立秋是气候由热转凉的交替节气,阴阳二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体内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中医提醒,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由热转凉,但厦门炎热尚在持续,此时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秋燥症、肺系疾病等易频繁发生,养生重点是滋阴润肺。

文/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倪晶莹

养收为主 防燥增酸养“肺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应符合自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养生应以“养收”为主,滋阴补虚,健脾化湿。

厦门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护师陈春兰介绍,秋属金、金主肺,《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此,立秋养生关键在防“燥”增“酸”,养“肺气”。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选择口味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护阴气为主。如何减辛呢?陈春兰介绍,减少辛散之味就要少食生姜、大葱、陈皮等,要多食用苹果、石榴、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

在民间,很多人都会在立秋这天进行大补,俗称“立秋到,贴秋膘”。陈春兰说,这种习俗是有道理的。伏天由于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体重减轻,因此又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时“贴秋膘”,也就出现了“以肉贴膘”的说法。这一天,一般家庭选择吃炖肉,讲究一点的家庭选择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暑热未消 可多服凉润之品

立秋还需养“肺气”。厦门市中医院主管中药师倪晶莹介绍,秋季气候干燥,易伤人体津液,津液被伤,容易出现干咳、无痰、便秘等症状,多服用凉润之品可有效预防燥邪伤人,可多食莲藕、银耳、雪梨、蜂蜜、百合、山药、桔梗、甘蔗等蔬菜、水果,以及鸭肉、螃蟹、鳖、龟等肉类食物。

厦门瑞来春中医门诊部主任周继政说,厦门立秋时气温仍高、暑热还未尽消,此时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羹等,此类食疗药膳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周继政说,待到气温下降到较为凉爽时,则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要顺应自然阳气升发的规律,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如爬山、慢跑、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莫要“心燥”

不妨揉按三穴位

倪晶莹介绍,秋天肃杀之气较浓,肺气虚则肌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使人“心燥”。《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因此,立秋之后一定要重视情志养生,做到“戒怒戒躁”,保持情绪稳定平和,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主动排解,做到精神内守,收敛神气,使肺气保持清肃。

揉按穴位也可养生。陈春兰介绍,可以按迎香穴,该穴位在面部,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该穴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揉按此穴,有祛燥润肺、疏散内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也可揉按四缝穴,该穴位位于第2到5指掌面,掌面的近侧第1到2节横纹中央。该穴位属经外奇穴,揉按此穴,有健脾消积、祛痰导滞等功效。还可揉按极泉穴,该穴位位于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揉按此穴,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舒筋活血的功效。

【链接】

适合秋天的养生运动

快步走:平时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简单方便的排毒运动,它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排毒,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

练瑜伽:瑜伽是很好的排毒运动,能够帮助血液循环,润滑关节,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身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上,来内外调节身体,展开排毒行动。

跳起来:弹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排毒,松弛紧张的情绪,降低胆固醇,改善循环和呼吸,甚至可以驱除蜂窝组织炎。

来源: 厦门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厦门市   暑热   津液   阳气   阴气   立秋   滋阴   银耳   穴位   厦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