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属外感病范畴,病位在肺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个小小的“关注”,方便您阅读其他优秀文章,也方便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病因病机的研究

传统医学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属外感病范畴,病位在肺,通常涉及脾、肾,病机以正虚卫表不固为主。小儿五脏六腑具有“形”与“气”皆不足的生理特点,《小儿药证直诀》谓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明代万全进一步提出小儿“肺、脾、肾常不足”。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曰:“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达成了共识,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薄弱,正气不能盈余于机体,卫外功能不及,在此基础上反复感染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形成循环往复之势。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外因责之于六淫邪气侵袭、喂养调护失宜、环境毒邪污染等。

近几年的研究提出几种新论点:(1)五运六气论:有学者根据研究对象出生时间相应的“岁运”及“六气”时段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五运六气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2)情志因素论:当今儿童由于受到溺爱,性情骄纵者不在少数,稍有不顺则易情志不畅,木旺侮金,气机升降失司,肺气的宣发肃降受到影响,卫外功能减弱招致外感;木旺乘土,脾胃纳运失常,食物摄入及水谷精微的运化受到影响,营养失衡易致外感。

白思远通过meta分析指出精神因素是儿童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3)瘀热内结论:有课题组基于Delphi法总结众多专家临床经验后,报道某些RRTI患儿因邪气内伏,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瘀血内生,血热与瘀血相互搏结,临床表现为多汗、口腔异味、大便干燥、夜卧不宁、唇咽红、手足心热等瘀热症象。

综上,小儿生理特点是RRTI发病的基础,再加之内因外因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为此病。

辨证分型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将RRTI分为肺脾气虚、脾肾两虚、营卫失调、肺脾阴虚4型。张奇文主编的《实用中医儿科学》将RRTI分为肺脾气虚、肾虚骨弱、少阳失利、虚实夹杂、肺胃实热、积热内蕴等14种证型。

游金勇等通过临床观察2000余例RRTI患儿,发现病性多属虚,病位多涉及肺、脾两脏,证型分布中以肺脾气虚证最为多见。杨季国等开展微量元素与RRTI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发现肺脾气虚型、脾虚肝旺型复感儿血锌、铁、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王玉香通过研究发现肺脾气虚型、胃肠积热型RRTI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王渝评研究发现RRTI的病程、好发季节及患儿的饮食习惯、体质均可影响中医证型的分布。

梁颖瑜等利用Z-BOX型脉象仪检测348例复感儿脉图参数,发现肺气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等不同证型复感儿脉图参数均存在差异,提出了RRTI辨证分型可根据客观脉图参数作为参考。上述研究围绕RRTI中医证型与体质、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脉图参数等因素的相关性展开,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临床辨证和诊治。

治疗中医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优势显著,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外治法等,各医家治疗RRTI着手点不一。

内治法

总结近年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治法,可基本归为三类:①分期辨证论治。②分体质论治。③自拟经验方施治。王素梅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发展特点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急性期(风邪犯肺)、亚急性期(余邪未尽)、缓解期(卫表不固)、恢复期(脾肺两虚)进行论治,疗效确切。

李德栋把观察组复感儿分为肺脾气虚质、脾肾两虚质、营卫失和质、气阴两虚质四种基本类型,而后根据患儿体质差异分别施以中药调理,相较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对照组复感儿,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较少、病程更短、治疗有效率更高。

陈莉等自拟扶正抗感方治疗肺脾气虚型RRTI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儿肺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

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如今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为穴位贴敷疗法,邱亿明在“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于三伏天阳气正盛时应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结果表明此法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

陈红蕾等研究发现治疗RRTI患儿时,使用常规疗法配合小儿推拿疗法可降低其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缩短病程。叶青艳等研究发现耳穴贴压作为RRTI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此外,香囊佩戴、热敏灸、穴位埋线、刮痧疗法等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上述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RRTI中具有独到优势,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驱邪扶正固本、调理增强体质,且避免了中药内服口感差的缺点,患儿及其家长接受程度较高。但仍有不少医家认为外治法与内治法相比,其药物的功效、作用机理及吸收途径不尽相同,仍有待严谨独立的药物外用理论体系来指导临床。

西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病因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RRTI的病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除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外,其发生与内部(遗传、免疫功能等)及外部(环境、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息息相关。

1.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免疫系统不成熟等免疫功能异常是RRTI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IgA亚型缺陷、IgG亚型缺陷、尚无免疫记忆等。小儿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成人相比有一定差距,且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而出现紊乱。刘萍萍等通过观察发现RRTI的发生与体液免疫水平及细胞免疫水平关系密切。

2.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与反复感染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营养不良可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如精氨酸、半胱氨酸缺乏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下降,感染风险增加;反复感染又可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若机体营养状况难以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则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国内外研究表明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皆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既往有不少研究证实维生素A、D、E、C、K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杨倩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RRTI患儿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且维生素A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骨密度呈正相关。

另有研究报道机体缺乏维生素E时可通过造成免疫细胞膜脂质自由基损伤,从而影响细胞膜稳定性,破坏呼吸道正常屏障及细胞因子平衡,导致呼吸道高敏、易感,进而防御能力被削弱。

同时,维生素E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当维生素E缺乏时体内自由基增加,免疫细胞氧化性增加,补体C3活性降低,最终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E摄入量与IL-2、CD4+、IgG等免疫调节因子呈正相关,VE还可通过与VA的协同作用影响免疫功能,引起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C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形成,调节炎症因子,抑制炎症细胞浸润,修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方式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其缺乏可引起营养性贫血、坏血病等,导致患儿的抗病能力低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

有学者通过临床观察482例RRTI患儿的血清维生素C水平,发现低于正常范围的占比高达50.41%。锌、铁、硒、铜等微量元素与RRTI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一方面,微量元素可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有研究报道锌参与体内呼吸酶、碳酸酐酶等40余种酶的合成,其缺乏可使T细胞的数量减少及活性下降,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及淋巴结)重量减轻,核酸、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障碍,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进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铁在酶的合成及酶活性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色素酶、氧化酶等,这些含铁酶参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的过程,故铁元素缺乏时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耿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RRTI患儿伴有血微量元素缺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Cu、Ca、Fe、Zn水平与RRTI相关。卢海梅等对铁元素缺乏的RRTI患儿予以口服铁剂治疗3月,随访一年后统计结果,发现其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微量元素缺乏易引起小儿食欲不振,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间接影响患儿免疫功能,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外感   传统医学   微量元素   机体   小儿   范畴   维生素   免疫   细胞   脾气   水平   功能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