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体质,选对中药好祛湿

夏季雨水偏多,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且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喜吃凉菜,易损伤脾胃,脾虚湿盛,引发诸多不适。湿气重都有哪些表现?除湿的中药该如何选用?湿气不除又会带来哪些疾病?“辨体质,节气巧养生”系列节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药师 高燕菁 跟您说说:雨季选对中药好除湿。


祛湿有妙法!对照看看,您是否湿气严重!

一、男性体湿的表现

1.体形肥胖,啤酒肚,脂肪肝。

2.容易出汗,让人觉得是个“油”人。

3.总是觉得腰膝困重酸痛,不精神,见床就躺,那叫和床一个亲呀。

4.头晕晕乎乎,眼睛迷迷乎乎,眼屎多。

5.嘴黏黏乎乎,或口中犯甜;口腔溃疡总是不好。

6.耳朵流水或湿痒。

7.胸膈痞满,食欲不振,经常胃胀不乐意吃饭或者饭量很大,说明又有胃火。

8.大便溏稀,黏黏乎乎。

9.小便混浊,不清亮。

10.阴囊潮湿,脚气。

11.脚气。

二、女性体湿的表现

1.油脂分泌旺盛,一张脸蛋像是油田,总是油光满面。

2.容易出汗,让人觉得不清爽。

3.体形肥胖,总是觉得浑身困重,懒洋洋的。

4.喜好食用甜食和油炸食品。

5.头晕晕乎乎,经常头晕还查不出毛病;眼睛迷迷乎乎,眼屎多。

6.嘴黏黏乎乎,或口中犯甜;口腔溃疡总是不好。

7.耳朵流水或湿痒。

8.胸膈痞满,食欲不振,经常胃胀不乐意吃饭。

9.腰膝困重酸痛。

10.大便溏稀,黏黏乎乎;小便混浊,不清亮。

11.白带多,阴痒,妇科炎症久治不愈,反复发作。

12.脚气。


三、湿邪不单单存在于某一部位

中焦脾胃为生湿生痰之源,脾胃虚弱,湿邪丛生,可千万不要以为,湿邪就单单会存在于人体某一部位,比如有些人认为存在于胃肠就会胃胀、长期腹泻,或者自己有了阴囊潮湿、头脸多油、白带多这些湿邪后,机体别的地方就不会有了,湿邪就不会到达别的地方了?大错特错。湿邪一旦发生,全身上下,无处不在,你家中蒸个馒头,水蒸气单单就会在厨房转悠?不会随风飘到别的地方?不可能。

所以,一定要明白,只是表现的轻重不同,你自身的感受不同而已,故张仲景对湿邪的说法就是: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

四处流行,随邪变化,

各具病形,按法诊治,

勿失纪纲。

要结合上、中、下三焦进行统筹分析,但是湿邪大部分是以中焦为发源地。


四、具体部位湿邪表现

脾虚的人:大部分都是瘦子,不长肉,吸收不好。

脾湿的人:大部分都是胖子。

脾虚的人吃什么拉什么,这叫完谷不化。

脾湿的人喝水都长肉,吃什么都变成脂肪和垃圾存货,这不是真胖,是湿气太重。

太瘦的是脾胃吸收差,太胖的是脾胃湿气重。

上身胖:是脾胃不好;下身胖:是肝胆和脾胃不好;胳膊粗:是肠胃不好;后背肥:是膀胱经不通和虚寒,兼见月经不调。

我们都知道,天气冷的话,我们都会多穿一件衣服或者棉袄,同样的道理,我们身体哪个部位体寒了肉就会多,就会格外保护相应的脏器,这就是寒湿、湿邪所致的部位表现。

结合自己的身体,对号入座吧!


五、常用的祛湿的方法有利湿、化湿、胜湿、燥湿等

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应在每个不同体质的人身上,用药方案就会不同。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几种适合日常运用的简单思路: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其实就是通调水道,把湿气通过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尤其适用于水湿内盛所致的水肿、癃闭、泄泻小便不利等情况。

【常用药】茯苓皮、泽泻、赤小豆、车前子、薏苡仁、冬瓜皮、玉米须。

【食疗推荐】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赤小豆50克,陈皮2克,生姜3片、鲫鱼一条。

做法:赤小豆先浸泡30分钟;鲫鱼除去内脏,洗净、两面煎一下;把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1小时,调味即可。

温阳化湿

大家都知道,有阳光的日子,衣服特别快干。而我们的阳气,就如同我们体内的阳光,阳气足盛可以帮助我们驱除体内湿气,反之则湿气内困,无法驱除。这也是很多人千方百计祛湿效果总不好的原因,一味地用祛湿药,尤其是一些偏寒性的药物,阳气不仅没有得到辅助,反而还损了。而一些人喝冷饮,这也会损耗身体的阳气。

你可以把阳气想象成是体内的“烘干机”,没有阳气的温煦,体内的湿气就更难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温阳化湿了,特别适合那些水湿内停、外有表寒,表现为腰膝冷痛、胃寒、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脉浮等。

【常用药举例】党参、黄芪、芡实、白术、菟丝子、干姜、桂圆、花椒等。

【食疗推荐】参杞粥

材料:党参10克,桂圆10克,芡实10克,粳米150克。

做法:党参切片,和芡实一同浸泡15分钟,再将所有材料和粳米一同熬粥。

芳香化湿

在中药里,有一类药是带有独特香气的,独特的芳香气味可以辟除浊气,而湿性沉浊,因此也能化湿。此外,芳香气味还能醒脾,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更有助于湿气的驱除。那些表现为腹胀、没胃口、感觉身体沉重、打不起精神的人可以尝试芳香化湿的方法来祛湿。

【常用药举例】藿香、佩兰、苍术、草果、木香、豆蔻、砂仁等。

【食疗推荐】砂仁陈皮鲫鱼汤

材料:陈皮5克,砂仁5克,香菜10克,生姜3片,鲫鱼1条。

做法:砂仁敲碎、香菜切段备用;鲫鱼除去内脏后和陈皮、生姜一起,加入适当的水,熬煮1小时左右;加入砂仁和香菜,煮5分钟,熄火、调味食用。

清热祛湿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热为阳邪,其性相反。两者若相结合会导致熏蒸不化,形成湿热的情况,此时祛湿就需要增加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辅助。这类人群表现为泄泻、大便粘腻、皮肤长痘、口干口臭,舌苔黄厚等。

【常用药举例】荷叶、茵陈、桑叶、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白茅根、木棉花、槐花等。

【食疗推荐】桑菊饮

桑叶5克,菊花3朵,泡茶或煮水,代茶饮。

健脾运湿

健脾运湿,说的是通过强健脾胃来提高对湿气的运化能力。这对于本身脾胃功能就较弱的人尤为重要,需解决脾胃的问题,然后才能更有效地化解因环境、饮食而产生的湿气。

【常用药举例】山药、莲子、白扁豆、大枣、五指毛桃。

【食疗推荐】五指毛桃排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20克,莲子10克,干山药10克,生姜2片,排骨200克。

方法:先把五指毛桃、莲子、干山药浸泡15分钟,排骨焯水备用,所有材料加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煲1小时左右,调味饮用。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的去除确实不易,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人群,长期处于湿气重的环境当中,祛湿就成为了日常养生保健的必要事项。掌握一定的祛湿思路,有助于日常保健,但当身体不适很明显的时候,还是得求助医生,莫让疾病拖延了治疗。



来源:我爱问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毛桃   赤小豆   砂仁   陈皮   阳气   湿气   脾胃   食疗   体质   中药   不好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