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支持 助力消费恢复和扩大

张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和“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据央行上周五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7171亿元,同比多增6076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消费性贷款增长,一方面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后消费场景恢复,居民工作生活回归正常,收入恢复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有所回升。另一方面是央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对消费贷、房贷、车贷、装修贷、信用贷等给予了较大支持。同时,大力推动居民贷款利率下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购车及其他消费需求。

谈到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王运金认为,一是金融要更好支持消费产品供给与消费场景恢复建设,给予相关企业较大的信贷与债券融资支持,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惠的支付结算缴税汇款等金融服务。二是支持餐饮、文旅、娱乐体育会展、养生健康等服务消费,为相关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三是鼓励银行降低车贷、装修贷等贷款利率,刺激大宗商品消费。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消费金融业务,加大信贷宣传与信用维护教育,增加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降低农户经营贷、信用贷款利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吉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金融支持消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与大宗消费不同,服务消费具有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这要求金融机构要更加市场化,贴合市场需求,丰富消费场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市场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行为,将切切实实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需求。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需求,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助力国内消费恢复和扩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消费贷属于小额信用贷款,解决消费者的临时小额资金需求,以平滑日常消费支出,有助于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并拓展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空间。

《通知》要求,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王运金指出,银行对消费信贷的用途有明确规定,信用贷不能用于股票、债券等高风险证券投资,装修贷不得用于旅游、购车等其他消费,个人经营贷不得用于购房等。为了有效监测资金流向,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明确界定消费信贷的规定用途,要求借款人定时上传相关消费凭证,做好信用维护宣传教育。

周茂华表示,消费信贷资金若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可能导致消费者杠杆过快上升,反而抑制消费潜力的释放。消费者资产负债由于期限错配,也面临潜在流动性风险。同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助长投机炒作,导致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并可能挤占其他经济部门的资源。

“银行金融机构也面临一些难点,例如:客户账户信息较为复杂,业务数量大;客户资金交易复杂,资金流向管理难度大。同时,少数机构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等情况。”周茂华说,需要加强客户信息管理,不断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压实业务主体的责任,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   流向   助力   金融机构   信贷   贷款   消费信贷   消费者   资金   信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