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中国顶尖技术问世,美国虽垂涎不已,却三次求而不得!

大家好~阅读文章前求求大家点下“关注”,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哦~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马不停蹄连夜为您更新优质内容。

文 |大声科普

编辑 |大声科普

2017年,我国一项高端技术问世震惊了全世界,只因此技术仅为中国所有,且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这让美国感到坐立难安。

为了拿下这项技术,美国曾三次求购,甚至出价高达30亿,但都遭到我国的拒绝,2022年我国还专门将其列入限制出口名单。

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是什么?美国“三顾茅庐”又打着什么歪主意?

新技术的横空出世

中国的顶尖技术——3D打印高端机床问世啦!2017年,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的巨大进步。

这次突破性的进展意义非凡,不仅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贡献,在国外也是遥遥领先的。

在此之前,我国的高端机床技术一直属于科研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几十年来一直无人突破,研究工作上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每次需要打造各种精密零件时,只能依靠国外进口的先进打印设备,这些设备往往需要高昂的保养和维修费用,工作状态也不是很稳定,经常迭代更新。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要定期更换,又要花上好大一笔钱。

通常这些设备机器,我们都是从美国进口,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严峻,中美贸易问题白热化严重,美国时常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这也间接导致了我们在高端机床技术领域发展的受限和缓慢。

30年前,美国的高端机床技术就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于是他们一直对外出售高价的设备,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核心技术垄断。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备受打压、封锁,国家的科研实力也迟迟上不去。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项技术美国早已领先,我们还算什么世界第一呢?

事实上,像美国、德国、日本这样的科技大国虽然早就有这项技术的存在,但是他们设备的精密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美国,他们的机床制造更多偏向产出的效率问题,这是他们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因为过于追求效率会导致机器的磨损率增大、机器的使用寿命缩短。

所以想要兼顾效率、损耗、稳定的高端机床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海鸥教授下决心到日本求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努力学习3D高端机床技术的研发。

终于在10多年后,研发成功,这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不少发达国家眼红心热,因为张海鸥教授和他的团队攻克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中国科研领域的崛起。

那么相对于目前市面上进口的3D打印设备而言,我国研发的技术有哪些突破呢?

除了对进口机器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安全性有大幅度提高外,最重要的是让3D打印机床将锻铸铣三个性能合为一体,进行智能化打造。这项技术在世界科研领域是史无前例的。

3D高端机床打印技术的研发,给我国的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去了极大的便利,例如交通工具的精密零件生产、航天工程零件的打磨、建筑领域的大型工程的锻接等等。

此时我们不用再向美国高价进口打印机床,我们从被垄断走到自主研发的路上,终于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赢得阶段性的胜利。

那么,美国在得知我国研发出如此厉害的技术之后,到底都做了什么?

美国急切想要买断

当这项技术问世后,美国就急切地想要收购,这是他们一贯的手段,一次被拒后还不死心,继续申请,不惜花30亿的美金想要垄断这项技术。

他们找到张教授,表示自己对这项技术的认可,还十分希望和张教授合作。

这种公然挖墙脚的行为让人气愤,想到当初我们自己进行技术攻关时,美国联合其他欧洲国家对我们进行的技术封锁,这种小人做法就让人感到不齿。

现在看到我国机床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就想着收购了去,不难猜到即便此项技术被收购了去也不能造福世界,相反他们会再次利用它发大财,靠着它谋取私利。

面对美国的利益诱惑,张教授并不放在心上,他断然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因为这项技术是张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极其艰难的国际环境下研发出来的,这背后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最终经过国家各方面的考虑和探讨,一致决定将这项顶尖技术列为限制出口技术之一,人们看到这也表示终于可以放心了。

因为这项技术背后的研究者们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新技术背后的研究者们

一项顶尖技术的研发背后,都有一群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科研工作者们。

张海鸥教授就是这项技术的引领者,他还在读硕士期间,导师就曾推荐他到日本进行深造,张海鸥深刻了解当前中国机床科研技术的落后的状况,一心想为国家做贡献,于是来到日本的东京大学刻苦求学。

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师从世界制造业超精密加工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川威雄先生。读博期间,他经常和导师深入交流,遇到问题和导师一起研究,他的勤奋和刻苦让中川教授都叹服不已。

在校期间,他还获得日本模具技术协会奖,这在日本还是史无前例的,留学六年后,张海鸥顺利拿到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日本的老师和同窗都希望他在留在日本发展,继续在东京大学研究和授课,还给他开出了极高的待遇,可是张海鸥还是一心想要回到祖国,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求学初心。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的高端机床技术基本还是属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张海鸥选择归国研究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难题,但是他没有丝毫后悔和怨言,只想着怎样才能提高这方面的科研实力。

他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一边在华中科技大学授课,为国家培养有天赋有潜力的技术后备军,一方面一头扎进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中。

十多年,张教授和他的妻子王桂兰以及他的团队们不间断的从0开始,一步步探索、一次次实验,不断失败、不断遇到发展的瓶颈,有时还会遇到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张教授也自掏腰包。

在最忙碌的时候,张教授每天几乎泡在实验室,家和实验室就相隔700米,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疲惫不堪,严重时还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

由于每天要接触各种电子设备,检查各种指标数据,眼睛长时间得不到放松。他经常顶着红肿充血的眼睛上课、皮肤干裂蜕皮,身体也大不如从前。

但是他们始终不放弃,克服种种困难,突破重重阻碍终于迎来了春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他们紧紧相拥,热泪盈眶。

长期的坚持没有白费,努力终会有回报,张教授他们的科研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也明白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研发的必要性。

如果这项技术至今无人涉及和研究,我想,中国的命脉相当于一直握在他人手里,在这一领域也将永远没有话语权。

正因为国家有这样的人才,他们有先见之明,敢于冲破一切阻碍,不为个人私利,心怀国家才能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坚定的走下去。

那么,对于这些科研人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像张教授一样留下来为国奉献呢?

高科技人才的待遇问题

这里我们常绕不开一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人才不少,为什么大多数愿意到国外发展呢?

这几年也总有新闻报道,某高校著名学者前往国外深造并在国外长久定居,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教育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的角度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很多科技水平处在世界一流地位,高科技人才留在那边有更好的发展资源和前途。

还有一个是有关的人才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外在这方面十分重视,为了留住人才,有些国家可谓用尽手段,给予人才最好的待遇和最大的自由。

因此很多人在国外发展,个人前途也是一片灿烂。

回到国内,他们可能会像当初张教授所面临的情况一样,一无所有,从头开始。

面对这样的差距性,很多人会考虑到现实的问题,会产生畏难心理,这对于那些读书本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过得更轻松的人来说,会觉得国外的久居才更适合他们。

还有一个现状就是目前国家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待遇问题,国家需要尽可能的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和更好的发展平台。

除了关注人才的基本需求以外,还要重视他们的隐形需求,需要关注他们家庭的发展状况,生活各方面的福利以及生病和退休后的保障等等。

也许当国家加大对人才的重视,让他们有更好的出路和更好的科研环境时,人才也就不会流失那么严重吧。

中国3D打印机床的问世,突破了美国对于我国的技术封锁,证明了中国研究核心技术科研实力,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科研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致敬坚守在科研领域一线的研究者们。

没有他们一次次的实验和创新,就没有今天这项顶尖技术的问世,也就没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我们感谢他们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当今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希望他们都能留在故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国家更加富强。

往期精彩推荐

北约峰会扬言:中国应提高核透明度,配合世界检查,中方果断表态

中科院学者即将宣布朱鹮灭绝,陕西农民语出惊人:我曾在这见过!

美国几乎从不车检,中国却“暴力年检”,是为了安全还是另有所图

给个关注再走吧~/(ㄒoㄒ)/~~拜托拜托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美国   中国   技术   日本   海鸥   机床   科研   教授   国家   人才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