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蜀道① 从金牛道开始,一路聆听历史的回声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让蜀道闻名遐迩。

李白所指的蜀道,即翻越秦岭和巴山入蜀的道路,包括陈仓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以及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等等。

作为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古蜀道是中原和西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带,可以与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等文化线路相媲美。

今天,散布于这条古道上的古迹遗存仍是我们触摸历史的凭证。

金牛道/

五丁开山开出了蜀道

开通时间:战国中期(公元前316年前后)

全长:约600公里

路线:成都出发,经德阳罗江县、绵阳梓潼县,至广元剑阁县,过剑门关至昭化,渡嘉陵江,经广元朝天区往东北方向至陕西宁强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有关遗迹: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庞统祠、昭化古镇

金牛道的得名,源自一个传说:秦惠文王告诉蜀王说秦国有一种石牛,屙的屎是金子。蜀王想要这石牛,但是秦惠王说道路艰险,运不过去,蜀王便派了五个大力士去凿山开路,于是就有了金牛道。

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从建成以来,金牛道便成为联系川陕最重要的蜀道。而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也沿金牛道修建。

导致古蜀亡国的“葭萌”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昭化有不少重要的发现,包括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而金牛道的历史,也可以从昭化讲起。

蜀王开通了金牛道,觉得这里位置重要,便把自己的弟弟葭萌封在了昭化。不过葭萌马上就起了反叛之心,他甚至打算与三峡一带的巴王联合,进军成都。蜀王亲率大军平叛,葭萌跟巴王自知抵挡不住,就去秦国求援,秦惠文王便借此机会伐蜀,在昭化附近打败蜀军,之后又灭亡巴国,尽收巴蜀之地。

史料显示,秦灭巴蜀后,对巴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史记·货殖列传》记“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葭萌,就是现在的昭化。昭化附近除了古城址外还发现了一批战国至西汉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点,似可证明,当年秦人入川,正是从这里的金牛道上走过。

昭化古城(图/视觉中国)

后来刘备从荆州入川,驻兵于此,最终成就帝业,便把这里改名为汉寿,寓意蜀汉的统治与日月同寿。不过,到了宋朝,赵匡胤派手下大将王全斌经金牛道攻打后蜀国,结果王全斌一路烧杀抢掠。赵匡胤知道后,为示安抚,便把这里改名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时的昭化,不仅是金牛道的要冲,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因此城中终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杨慎都有题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金牛道上,最险要之处就是剑门关。绵延数百里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剑,却在其中有一个天然的缺口,这个缺口便是今天“剑门关”之所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也正是这里。

剑门关(图/视觉中国)

以一敌万自然是夸张了,但剑门关确实是从未被人从正面攻破过。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凭借剑门关的天险,抵御钟会的十万大军,还多次取胜。直到邓艾偷渡阴平道,刘禅不战而降,诏令姜维投降,剑门关这才失守。

五代时期,当时还是后唐大将军的石敬瑭,也无法从正面攻破剑门关,他只能派人绕道,前后夹击方将剑门关拿下。后来,徐向前率领的红军,也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才攻下剑门关。徐向前对剑门关的地形记忆犹新,“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难。”

1936年修公路,原来的关楼被全部拆毁了。现在看到的关楼,是2009年重新修建的。

“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广元往东33公里,有明月峡。这里原名朝天峡,因唐玄宗来此避难,当地官员在此接驾朝拜而得名。明清后,取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改为明月峡。

明月峡(图/视觉中国)

这段峡谷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有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有通过这里的金牛道,有峡中江边船工们修建的纤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还有川陕公路对面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铁路隧道。所以,这里也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

想要开通金牛道,就必须想办法通过明月峡。古人的办法是在崖壁凿孔架木,修建栈道。到了近代,栈道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须在此开辟公路。但是明月峡全是石壁,简直是无处下手。工程技术人员只好沿明月峡古栈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药硬生生炸出一条凹槽式的道路。现在,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峡上方,就是老川陕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祁山道/

诸葛亮其实只走过两次

开通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全长:约300公里

路线:从甘肃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陇南市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到达汉中市略阳县。

有关遗迹:祁山堡、大堡子山秦公陵园

祁山道因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闻名。那诸葛亮为何这么喜欢走祁山道呢?他无非是爱这里平坦易行——地势平坦才好排兵布阵,才是生来谨慎的卧龙先生的战场。

秦人崛起的地方

祁山道见诸历史,始于《尚书·禹贡》。其中写道,当时的梁州各地(秦岭以南的陕南、甘肃陇南、四川)通过祁山道往来交流,各地贡品经嘉陵江、渭河运达中原。

另外,祁山道往北进入草原,向南则连接金牛道进入四川,祁山道便成为一条沟通川蜀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十分繁荣。

唐代之后丝路中断,祁山道的地位随之下降。不过,茶马贸易开始活跃,这里成为茶马古道青藏线“唐蕃古道”的一部分。这一直持续到清代乾隆年间“边茶贸易”代替了“茶马互市”,祁山道也渐渐淹没在茫茫史迹中。

在祁山道上,从礼县到西和只有短短56公里,却要经过秦西垂陵园、祁山堡、长道故城、塞道峡、石堡、法净寺石窟、西峪建安城遗址,这一连串古迹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秦公簋(图/视觉中国)

秦人,便是在祁山道上崛起。祁山道上的礼县,是秦人的龙兴之地,秦早期的西垂都城和陵园都在这里。1917年,在礼县红河乡的王家东台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就是现藏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秦公簋”。

诸葛亮两次出祁山

下山东行不远就到了祁山堡。这是西汉水西岸一个不大的小山包,山上的夯土城基清晰可见,城内的取水地道仍存。在山顶,有一武侯祠。与祁山堡对峙的是西汉水东岸的观阵堡,传说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曾住在观阵堡。“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小说夸张的写法。诸葛亮其实只走过两次祁山:一出祁山,诸葛亮收复天水、南安、安定等郡,还设计收服了大将姜维。不过马谡却在街亭为司马懿所败,诸葛亮只好原路返回。

今甘肃天水街亭古镇。(图/视觉中国)

今天的街亭,位于天水市北部的秦安县陇城镇。街亭,是由西汉街泉县的名称转变而来,到了东汉时,街泉县被人们称为街泉亭,后来,人们又简称为街亭。“泉”便是古镇上的古井,上有一块古碑,上书“街亭三国古战场”。

诸葛亮第二次走祁山道,则是小说中的“四出祁山”。那一次诸葛亮复出祁山,抢割了天水的麦子,但还是粮尽退军,顺带在木门道射杀了魏将张郃。

木门道,便是祁山道的一条支道,范围较广,意为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到了今天,陇南的礼县和天水的秦州区都有木门道这个地方。在秦州区的牡丹乡还建起了一座武侯祠。

阴平道上亡了蜀国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国力日衰,由姜维努力维持。后来钟会、邓艾领兵伐蜀,被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邓艾便回师阴平郡(今甘肃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一路向南直抵成都,灭了蜀国。阴平道便从此闻名。

祁山道往南,也与阴平道相连。不过,相比祁山道,阴平道无须借道汉中,而是直接从甘肃南部进入四川,所以更为便捷。但是阴平道只是一条羊肠小路,是“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路。

在文县,如果从阴平桥、玉垒关入川,就要经过险崖坝栈道,其中最险要的一段为“天柱式”结构——有300多米的悬崖因无法立柱或斜撑,仅在崖石中凿洞插入横梁,铺设木板而成。当地人每次通过这里都要吓得大汗淋漓。

这一路,都是七百余里没有人烟的山路,邓艾一路凿山造桥才能通过,到了摩天岭时只能将衣甲与武器先丢下山崖,然后身上裹上毛毡再滚下去。邓艾滚崖而下的地方,现在叫做落衣沟。

连云道/

连接两条古道的“新路”

开通时间:北魏(公元507年)

全长:约235公里

路线:从陕西宝鸡向南,到达凤县凤州镇后折向东南,越柴关岭进入汉中留坝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有关遗迹:连云栈道、大散关、凤州古城

连云道颇为取巧,北段借用故道(陈仓道)的一部分,南段则沿用褒斜道的路段。这样它既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险峡,又避免了故道的回曲绕折,既利用了故道的缓冲开阔,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捷足先登。因而,自北魏新开凿此道以后,连云道上一直是畅通无阻。

连接故道和褒斜道的新路

连云道的历史,先要从故道讲起。

从汉中到西安,故道是翻越秦岭最古老的一条通道。秦代以前,古人们还没有开建栈道、架桥的能力,所以想翻山就只能绕远,从宝鸡向西南出散关,沿故道水(嘉陵江)前行——当时翻越秦岭最近的道路就是故道,虽然它相比后来的褒斜道已经绕了太远的路。

故道又称陈仓道。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即今天的宝鸡市,这里是故道和连云道的起点。

连云栈道的诞生,则是在褒斜道修通之后。由于走褒斜道比较快,古人便从故道上修了一条新路直插褒斜道。在凤县连云寺村头的古褒斜栈道口,有清乾隆年间一块石碑,上刻“对面古陈仓道”。

连云道,也因连云寺得名,再加上这里地势险峻,云天相接,确确实实是连云栈道。

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也称散关,是连云道的起点。其得名有的说是因为大散岭或者散谷水,有的则说是因为这里是西周开国功臣散宜生封国的关隘。这里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就是“川陕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不过,这里也是诗人留下墨宝的地方。相传老子西游,在大散关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其后还有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接连作诗,到了宋代的陆游在此抗击金兵时,更是留下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名句。

现在的大散关,已经成为旅游景点。这里群山叠嶂,古木蓊郁,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

大散关(图/图虫创意)

沿着崎岖的山路,再转十八个弯,就到了嘉陵江的源头。嘉陵江古称“故道水”,因其发源于秦、汉时的故道县,现在这里属于陕西凤县。

直至1935年前,连云道一直是川陕官道。当时的过往行旅、客商、成群结队的骆驼队、上百的马帮,来来往往,一片热闹景象。1936年,川陕(宝汉)公路通车,连云道便废弃了。(成都商报大周末)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17

标签:金牛   嘉陵江   汉中   天水   祁山   礼县   阴平   街亭   故道   蜀道   栈道   回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