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丨“捉拿动物”很好玩?对大自然少“动手动脚”的好

龚先生

网红旅游打卡拍照又双叒叕“翻车”了——近日,有科普博主发帖呼吁,手抓鼠兔拍照有危险。这一事件已在热搜登顶。

视频加载中...

视频来源 @燃新闻

博主称自己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不少游客晒出手抓野生鼠兔的照片,质疑“在青海祁连山草原,抓鼠兔和喂旱獭是否成为了旅游项目?”博主后续解释,鼠兔有一定概率携带染疫蚤传播鼠疫,接触它有危险。

当地疾控部门也表示,因存在染疫风险,在鼠疫防控指南里,明确规定了禁止接触和投喂鼠兔、旱獭。

随着旅游方式的丰富,如今人们有更多可能去亲近大自然,在旅游中打卡拍照发布在社交媒介引发关注和点赞,是当下流行的旅游打开方式。辽阔的草原、萌萌的鼠兔,这些元素搭配下的打卡拍照显得“很新奇”,无怪乎在社交媒介上一些人提着一只鼠兔的照片不少。

游客打卡拍照可能只是为了好玩、“出圈”,并不了解潜在的染疫风险和对生态的破坏。这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大自然面前,人们对类似“出圈”的向往不妨克制一下。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几十年来其内涵不断扩充,但有两个要点始终不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人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要零距离接触,而是要从旅行中体会敬畏自然生态系统的伟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出行必备》 新华社发 谢正军 作

近年来,旅游文明不断普及和推广,不文明旅游现象越来越少,但生态旅游的价值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社交媒介天然有猎奇的属性,需要新鲜和新奇来激发新的流量高潮。在社交媒体“出圈”的冲动下,一些人不惜采摘珍稀野生植物、捉拿或驱赶野生动物、踩踏丹霞地貌等,以获取足够特别的网红打卡“资本”。这些人心中没有对大自然的基本敬畏。

要规范此类破坏自然的旅游行为,并不容易。面对广袤的自然环境,法律法规的约束有一定限度。尽管1997年“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纳入刑法,2020年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宣判,但从执行层面看,不文明旅游行为被抓住被追责的几率不高,其违规成本偏低。

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2020年5月在江西高院二审宣判。图片来源 江西高院

相关部门可以从旅游端发力,着力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提醒游客正确亲近自然,禁止将采摘珍稀野生植物、捉拿野生动物作为卖点;相关平台应规范推介行为,对涉及自然生态保护和旅游安全的行为做出提示。比如,上述新闻中涉事平台已经清除了游客手捉鼠兔的照片,出现了提示语“尊重自然规律,请与野生动物保持合理距离”,这就是良好的引导。

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理念,倡导亲近自然的正确打开方式。生态旅游是为了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不破坏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打卡拍照分享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能任性采花、捉拿动物,甚至踩踏自然遗迹。

在“出圈”的冲动面前,我们应该多些对大自然的敬畏。

来源:中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旱獭   大自然   动手动脚   野生动物   敬畏   遗迹   社交   亲近   生态旅游   动物   自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