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四家5A级景区,哪些最值得一看?

不为人知的神山圣水

青海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省域面积72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四位。这里冰山高峙,水量充沛,长江、黄河、澜沧江皆发源于此,故被誉为“江河源头”;这里是进入新疆、西藏的要冲,故而又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和“西域要冲”的称谓。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青海:“对边疆,她像内地;对内地,她像边疆。”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海都是陌生的。也许大家仅仅知道青海湖和“天空之境”,其他关于青海的信息总是那么零散,甚至有人将之视为不毛之地。

实际上,青海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青海远离全国经济中心,经济区位有众多现实的劣势,但同时又有诸多潜在的优势。青海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处在我国西部民族文化过渡地带的枢纽位置,战略位置尤为重要。

人们通常将沙漠视为不毛之地、死亡之地,但柴达木的旅游资源却是独一无二的。风沙在柴达木盆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它们千姿百态,屹立于旷野之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美。

此外在青南高原,最值得一提的是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是中国大地上最美的一片荒野,有着众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更有着为数众多的野生动物。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看到像非洲肯尼亚国家公园中,大群动物在原野上游荡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壮观场景。可可西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生命的禁区,而是一片生命力旺盛的土地。

青海的实际风貌却超出了人们的有限视野。肥沃的河湟谷地、高耸的昆仑山脉、神秘的三江源头、富饶的柴达木盆地、生命力旺盛的可可西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象在青海交汇融合,演绎出中华大地上的别样风姿。

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截止发稿时,青海的四家5A级景区。你觉的哪个是最值得一看的呢?评论区告诉我吧!

(青海湖)

青海湖景区(评定年份:2011)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巍峨的橡皮山。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系咸水;一名耳海,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

最佳旅游季:7月、8月

特色关键词:湖泊

最适合人群:欣赏自然景观的人群

(青海湖)

青海湖,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湖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湖滨山水草原区主要有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热水温泉、错搭湖、夏格尔山、包忽图听泉和金银滩草原等。

青海湖,湖中有五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十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小泊湖湿地位于青海湖东岸,北临沙漠,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栖息地。小泊湖湿地是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后遗留下的一片沼泽草甸,草甸周围数以百计的淙淙泉水注入湖中,形成一幅水清天蓝草绿的美丽画卷。

(青海湖)

青海湖,湖岸有广阔的草原,是良好的牧场。青海湖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这里的人们也用崇拜和想象为青海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于青海湖的传说很多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文成公主的。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临行之时唐王赐给她日月宝镜,告诉她想念家乡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家乡长安就会在镜中呈现。

(青海湖)

文成公主跋涉千里,当她来到唐蕃分界的日月山时,眼见就要进人吐蕃境内,不由得想起了家乡。于是便拿出宝镜,长安的景象果然在镜中显现。文成公主泪如泉涌,此一去再也回不到长安。突然,她想起了自己的使命,于是便将宝镜扔出。没想到宝镜落地之后,便化成了美丽的青海湖。这就是关于青海湖由来的传说。

在藏族的原始信仰中,宇宙被分为三部分,上面是白色的天空,那是天神的世界;中间是红色的大地,那是“赞”和“念”的世界;下面是蓝色的水域,是龙和龙家族的世界,有着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珠、玛瑙。

(青海湖)

传说龙的性情极为暴戾,谁要惹怒了他,就会招来厄运。故而只有人们时常祭海才能保持水源充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此,生活在青海湖畔的藏、蒙古、汉等民族很早就有祭海的传统。

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此后各朝多位皇帝都曾为青海湖祭海活动题词立碑,唐玄宗曾封青海湖神为“广润公”。到了清代,青海湖的祭海活动规模日盛并逐渐制度化,从遥祭演变成了近湖祭海。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十五日,乾隆皇帝特派钦差大臣来到青海湖滨,召集青海藏、蒙古各部落首领到湖滨海神庙举行祭海仪式,在祭海之际调解各种纠纷,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青海湖)

当祭海变成一种官方活动之后,每年清政府和当地官员都会参加和主持祭海活动。民国时期,宋子文、马步芳、朱绍良等人都曾先后担任过祭海大员。而今,祭海活动再度被恢复,但是已经演化为一种民间活动。

现在每年的祭海活动举行期间,环湖的牧民纷纷走出山川大谷,沿着崎岖的小路汇集到青海湖畔,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祭海者把五谷以及金银、玛瑙、果品等装进绘制着吉祥图案的布袋内,然后抛向湖中献给神灵。

(青海湖)

牧民在湖畔用香草香树“煨桑”,鼓乐喧天,旗幡招展,气势庄严,场面宏大。祭海仪式结束后,男女老少围成一圈载歌载舞,祭海者在这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中下拜、祈祷,慰藉神灵,保佑平安,直到落日西沉才缓缓散去。

青海湖的美丽传说成就了青海湖的人文之美,而大自然的神奇则造就了青海湖的自然之美。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形成是距今4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海上升为陆地的结果。青海湖原是一个外泄湖,周围的河水都汇集于湖中,湖水又从东面外泄注入古黄河。

(青海湖)

后来,由于造山运动继续进行,湖东地势渐渐隆起造就了日月山,使湖水的出口被山脉阻隔,东向的河水倒淌向西,青海湖便成为了只进不出的大湖。现在日月山西边的倒淌河,便是这段地质变迁史留下的痕迹。

青海湖是一个蓄水量达778亿立方米的大湖,环湖皆山,北面是大通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东面是举世闻名的日月山,倒淌河由东向西注入青海湖中。在没有来过青海湖的人眼中,这里的湖水是蓝色的。实际上,当你真正来到青海湖畔,就会发现青海湖绝不是单一的蓝色。

(青海湖)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的颜色竟然在不断变化着,或青或蓝,或绿或灰,或赤橙黄绿青蓝紫同时出现在浩渺的烟波中。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汉代将青海湖称为“仙湖”了。

与变化万千的湖面相映成趣的是湖中小岛湖心山。湖心山距南岸约30千米,东西长2.3千米,南北宽0.8千米,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山顶高出湖面数十米,在风的作用下,岛上的岩石显得瘦骨嶙峋,状如宝塔。湖心山又称龙驹岛。

(青海湖)

传说古代在冬天湖面结冰的时候,牧民将母马赶到湖心山,母马就会怀上龙种,产下的马异常矫健,被称为“龙驹”。实际上,青海湖地区由于冬春多夏秋多雨,水源充足,牧草丰茂,是辽阔而丰美的天然牧场。这里所产的“秦马”因雄壮善驰,在战国时期就很有名。隋代,牧民把这里的马和“乌孙马”、“汗血马”交配改良,发展出了独特的“青海骢”。

在唐代,名将哥舒翰攻破石堡城,占领了环湖地区,曾在湖心山上修筑了一座“神威城”。而今这座城已经踪迹全无,但是由于湖心山的特殊位置则成为了宗教圣地,从汉代延续至今都有虔诚的信徒来修炼,以期修成正果。

(青海湖)

除了湖心山外,青海湖中还有三座石岛,三块巨大的岩峰鼎立于湖中,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锅叉山。传说当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将锅架在上面烧过饭。这三座石岛由于远离陆地,无人打搅,是鸟儿嬉戏繁衍的天堂。

青海湖的自然风光之美是大家公认的,还生活着大量的飞禽走兽,故而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青海湖中最具魅力的地方要数“蛋岛”和“海西皮”。这两个岛屿在青海湖的西北部,距离青海湖的第一大河布哈河三角洲不远,左右对峙,因岛上候鸟众多而被人们称为“鸟岛”。

(青海湖鸟岛)

蛋岛又称小西山、海西山,高出湖面7.6米。岛上鸟类众多,据统计约有几十万只,是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大量的鸟儿随季风飞来,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育雏,全岛布满鸟巢。由于是产卵季节,岛上鸟蛋一窝挨着一窝,密密麻麻,故而得名。

海西皮东高西低,面积约为4.6平方千米。岛上地势平坦,游客往来不断。在岛的东面有一悬崖耸出湖面之上,岛前有一个秃顶岩兀然而立,犹如一口巨钟倒扣在青海湖中。数千只鸬鹚在这座石岩浑圆的脊背上建成了一个挨一个的窝,远远望去,俨然一个鸬鹚王国的湖中城堡。

(青海湖)

为什么青海湖会成为一个候鸟的集散地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青海湖为这些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在青海湖中盛产一种鱼湟鱼,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种,以肉质细腻、口味香浓而闻名。正是因为湟鱼的存在,才为鸟类在这里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食物。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海湖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1980年,鸟岛就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可是随着环湖地区大量农业人口的迁入,大面积的垦耕活动和拦河镇坝以及青海湖流域草场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造成了青海湖湖面水位以平均每年9.6 12.7厘米的速度下降。

(青海湖)

其结果是原本四面环水的鸟岛和沙湖岛都变成了半岛,造成湟鱼产卵场缩小,产卵鱼群因为水浅不能进入各河道产卵场产卵繁殖,加上过度捕捞使得湟鱼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湟鱼资源的下降,首先打破了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

作为高原圣湖,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相信每一个热爱青海湖的人都会为圣湖的明天作出努力,这样青海湖的美丽神话和青海湖才能长留天地间。

(塔尔寺)

西宁市塔尔寺景区(评定年份:2012)

塔尔寺,黄教圣地,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塔尔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素有“天下第一庄严”的盛誉,为我国藏传佛教黄教六大丛林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教造像、珍奇的文物收藏,以及独步天下的“塔尔寺三绝”,令人眼界大开。

最佳旅游季:6月-8月

特色关键词:建筑风格、佛教造像、文物收藏

最适合人群:对寺庙感兴趣的人群

(塔尔寺)

塔尔寺周围被八座平缓而形似八瓣莲花的山峰环抱,因而得名莲花山。这里夏 、秋山色青翠,显青莲状;冬、春山峰白雪皑皑,呈白莲状。远处,山峦重叠,极目远眺,妙如千瓣莲。塔尔寺宏伟壮丽的建筑群,犹如莲蕊,坐落在莲花山间,将莲花山点缀得更加庄严美丽。
  塔尔寺,是黄教的发祥地,人杰地灵,由于黄教的兴起和发展,追本溯源,纪念祖师而修建的。整个寺院是由经堂、亭台、佛塔、楼阁等组成一座汉藏兼备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六百余亩,僧舍房屋多达九千三百余间,殿宇佛堂有五十二座。

(塔尔寺)

塔尔寺,为整个寺院之称。它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亭台、楼阁等组成。建筑在一条名叫贡巴隆哇的狭长山沟的两侧。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

雄居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塔尔寺的主建筑。它与明柱素洁、气象庄严的大经堂,以及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热贡木刻艺术的精华和甘肃河州砖,雕艺术的特点,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成为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

(塔尔寺)

塔尔寺,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造的。这里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传说当年宗喀巴的母亲思念在西藏求学的儿子,将一缕白发夹在信中托人捎去。但宗喀巴无暇回家,只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附有用他的鼻血画的画像及一尊狮子吼佛像。

其母接到信后,按照信中所嘱,用当年埋藏宗喀巴胎衣处长出的一株菩提树,连同翻印的10万张狮子吼佛像一起,作为胎藏建成一座小塔,上面加盖一瓦屋以覆塔身,这就是塔尔寺的雏形。所谓塔尔寺就是“塔而寺”的意思,意在表明寺的建造过程。

(塔尔寺)

后来信徒及僧众以塔为中心,建造了大金瓦殿,又用银塔取代了原来的砖塔,以后又陆续扩建了殿堂、佛塔、僧舍等,形成了今日如此庞大的建筑规模。整个寺院依山就势,占地600亩,共有大小11座佛殿,以及功德八塔、时轮塔、过门塔等。塔尔寺布局严谨,建筑宏大,融汉藏风格于一体。

来到塔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并列在寺前广场上的8座尖顶、方座如意宝塔。这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一生的8件大事,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76)建造的。

(塔尔寺)

由东至西依次为: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出生时步生莲花;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和平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僧众争讼;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成正觉;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邪魔外道等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临人世普救众生;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解脱得大自在。这8座塔整齐美观、大方端正,成为塔尔寺的象征。

塔的东南方是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小金瓦殿。这是一座汉藏结合式建筑,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殿内供奉身、语、意、智慧、功德五护法神像,还有数尊造型怪异的护法金刚力士。楼上供奉着宁玛派祖师莲花生的塑像,还有野牛、狗熊等动物标本,制作精细,栩栩如生。

(塔尔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匹马的标本,据说当年九世班禅从2000千米以外的日喀则来塔尔寺时,骑此马一天就到了。因此这匹马就被信徒视为神马,上面挂满了吉祥祝福的哈达。与小金瓦殿隔太平塔南北相望的是花寺。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宫殿式建筑,建于清康熙末年,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四大金刚等塑像。

院内的菩提树浓荫蔽日,一到盛夏,花满枝头,香气扑鼻,称之花寺的确十分恰当。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院中央的小花坛上竟供着一涂满酥油、沾满硬币的石头。原来这是宗喀巴的母亲当年背水时倚靠休息的石头,因此受到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及尊崇。

(塔尔寺)

大金瓦殿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也就是在宗喀巴的母亲所建的小塔庵基础之上扩建的。这是一座三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内有一高11米的大银塔,又称神变大灵塔,塔内就是当初宗喀巴的母亲所建的小砖塔。

大经堂是塔尔寺佛事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集体诵经礼佛的场所。这是一处纯藏式平顶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面阔13间,进深11间,自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始建至今,已经三度扩建,方形成今日内有168根柱子的规模。

(塔尔寺)

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可以容纳上千人一起诵经礼佛。在大经堂内可以看到的108根柱子装饰华丽,且裹着彩色毡毯。周围佛龛内有上千尊鎏金小铜佛,大殿内幡、幢、飘带林立,宗教气氛十分浓厚。

九间殿是一座9间硬山式建筑,始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其中北3间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旁有财源、妙音仙女的塑像,造型设计颇具匠心。殿内有一数百斤重的大石头,已经被酥油涂抹成黑色,上面有一脚印,石头上还有一对清晰的手指印,相传都是宗喀巴小时候留下的。

(塔尔寺)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堆绣艺术被社会广大僧俗赞誉为“三绝”艺术,闻名于海内外,是因为这三种艺术作品从题材内容到艺术风格,工艺水平皆超过了其发源地而居于雪域各寺之冠。历代绘画大师和僧俗艺人在塑造酥油花、绘制壁画、制作堆绣时,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天才,按佛教内容和广大信奉者的意愿进行制作。

所体现出来的作品既符合佛教教义,又贴,近生活,丰富多采,情节动人,宗教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可让广大信教者在信仰里审美,在审美中加深信仰。“三绝”艺术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在艺术上的聪明才智。它不但是这个民族的艺术珍品,也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酥油花)

正月十五是花灯节,塔尔寺也同样在那一天举行灯节。届时,寺院举行法事,入夜点起酥油灯,彻夜不熄。塔尔寺的能工巧匠,依靠灵巧的双手和新颖的构思,用晶莹洁白、细腻松软的酥油和各种颜料,塑成各种争奇斗艳的花朵、千奇百态的珍禽异兽、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形态逼真的佛经传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等形象。

巧夺天工的精湛艺术,吸引着从各地汇集的数以万计的藏族百姓和中外游客。这些五彩缤纷的酥油塑品,在灯火照耀下与金碧辉煌的殿堂交相辉映,可与城市元宵花灯相媲美。

(酥油花)

塔尔寺各个寺庙墙壁上的绘画有着精美的艺术价值,它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思巧妙,布局适然,色调和谐,工艺精湛,手法细腻。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因此有很强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其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构图生动别致,色泽繁富绮丽,为美术界所称道。

(互助土族故土园)

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评定年份:2017)

巨大的海拔发育了奇特的自然景观,人类生存极限的环境产生了高原特色文化。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代生息着土、藏、汉、蒙古、回等12个民族。

最佳旅游季:7月-9月

特色关键词:民族特色

最适合人群: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互助土族故土园)

美丽的土族之乡,山川相间风景秀丽、大通河在身后奔腾,湟水河在脚下流淌,龙王山横空出世,松多草原牛羊如云,五峰山龙泉飞瀑;南门峡水库碧波荡漾,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松奇石怪,林海云涛;佑宁寺依山而立,气势恢宏。

有383年历史的威远鼓楼飞檐斗拱,丹栋虹梁;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大气磅礴,古朴典雅,风格雄浑;质朴的民风,纯净的厚土,古老的文化,构成了土族故土园神秘奇特多彩醉人的画卷。

(互助土族故土园)

景区有土族轮子秋,安召舞表演,这里更是“花儿”的海洋,每逢农历6月-9月,田野山峦,人海如潮:高亢嚎亮的花儿,此起彼伏,青稞美酒香气十里沁人心脾,天蓝云白,水清地绿气爽人和,令人悦目舒心。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是展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的文化、民俗及居住的环境的主题公园,主要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

(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极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

(互助土族故土园)

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同时,以“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花儿会”、“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人们前往。

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正门仿古建筑共二层,第一层为游客进出口大厅,分为东西两厅,东厅是游客入口接待厅,西厅为天佑德青稞酒、世义德散酒、马克斯威红酒等产品的专卖区。第二层有可容纳60人的3D影院,现代化青稞酒历史数字化展馆,数字沙盘、电子签名、互动地幕、虚拟主持人、多点触摸大屏等多媒体科技展示。

(互助土族故土园)

参观廊道贯穿整个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天佑德青稞酒的酿造、包装、研发检测、酒海、地下酒窖、天佑德古作坊等景点,可以充分体验了解天佑德青稞酒的纯粮酿造,先进的控制技术工艺,绵甜醇厚、清雅纯正的酒体,以及柔顺爽净、香味谐调、余味悠长的独特风格。

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园,坐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南部,园区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全部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

(互助土族故土园)

园内主要旅游项目有:百年老油坊、世义德酒坊、马术俱乐部、射箭场、活佛院、安召广场、土司府、庄廓院、百年老水磨、生产生活展示馆、土族服饰展示馆、土族祭坛、宗教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土族大牌坊、彩虹门、十八坊商业街及吐谷浑大营。

彩虹部落土族园集中展示了土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古民居建筑群和土族生产生活习俗。开发了一系列土族民俗风情和土乡文化方面的旅游项目,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互助土族故土园)

纳顿庄园,是集中展示土族民俗风情和青稞酒文化的民俗旅游景点,内有展示青藏高原千年古酒文化的青稞酩馏酒文化博物馆;有展示威远青稞酩馏酒百年埋藏历史的地下埋藏酒窖;有展示土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服饰、土族婚礼、盘绣等为主的金花演艺中心;有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土族人家;有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客栈,是青海省最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接待景点之一。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是集土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土族第一村”,占地20000平方米,内有“世界第一嘛呢石”;有一进三院的仿明代土司府邸客栈;

(互助土族故土园)

有原始古老的水磨和百年油坊;有清代道光年间的土族民居;有驰名河湟的威远烧坊;展现土族歌舞的轮子秋演艺广场;有藏传佛教建筑“崩康”,有反映土族最古老传统宴席文化的 “圈圈席”,还有土族民俗展览馆,真实再现了土族原始生态并集中保存了这些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土族古建筑。

小庄村,是一个纯土族群众聚居的自然村,村内真实反映了土族原生态的生活文化、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民俗记忆文化、非遗文化,是村居文化和记忆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全村以土族民俗旅游接待为主导产业,为传承和发扬土族民俗文化,形成了以土族家访、民俗餐饮、婚俗体验、歌舞欣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田园风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俗旅游项目,小庄村已成为游客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阿咪东索)

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评定年份:2020)

阿咪东索俗称“牛心山”,是一处绝佳的原生态高原河谷体验胜地。景区内景色宜人、气候凉爽,流水潺潺、云蒸霞蔚,苍松翠柏、绿野如荫,野生动植物众多,原始生态保存完整,是一处纯天然的生态旅游福地。

最佳旅游季:6月-10月

特色关键词:雪峰

最适合人群:欣赏自然美景的人群

(阿咪东索)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咪东索景区,巍峨高耸,一山尽览四季之景,是祁连县的象征。阿咪东索(牛心山)全国百座避暑名山之一,是祁连山的支脉——托来山的主峰。整个景区似一个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谷,山谷全长14公里,谷间流水潺潺,云蒸雾蔚,野生植物众多,原始生态保存完整。

进入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坐上景区公交车,经过一段蜿蜒的公路才能到达景区的核心地方。这里海拔3000多米,最为让人震撼的就是祁连山的高山草原,连绵起伏,草坪像地毯一样静静的铺在山脉上,偶尔点缀着一丛丛森林,来上一条河流,还有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和羊群,那个画面是美不胜收。

(阿咪东索)

里面主要通过修建的木栈道作为旅游道路,避免水泥等材料破坏美好的生态环境,这里主要由民族团结祥和塔、天桥神殿、西夏烽燧、伦布夏果、情人崖、天境之眼、千兵崖、丹碧花海等景点组成,主要还是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让你的双眼接受洗礼和震撼。

阿咪东索景区坐落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境内,拥有广阔的高原牧场和一望无际的草原花海体验基地,同时,还标配有徒步爱好者的林海露营体验基地,无论是万佛崖还是盆景湾,或者金幡祈愿台,都具有独特的风景,美得令人窒息。

(阿咪东索)

阿咪东索景区还有民俗演绎与具有草原特色的骑马、射箭等项目,每到盛夏时节,阿咪东索山体底部麦浪翻滚,此起彼伏,微风吹过,油菜花香气扑鼻,沁人心脾,一派绝美的高原河谷景象完美的呈现的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阿咪东索景区,云雾缭绕,尤其是山间飘过的浮云,宛如仙女的玉带,美丽异常,给人一种极美的视觉享受,令人震撼。这里最大的亮点是山顶终年积雪,山坡松柏林青,山下绿草如茵,景色美轮美奂。

(阿咪东索)

阿咪东索海拔4667米,每到盛夏阿咪东索山体底部麦浪翻滚,油菜花香,一派高原河谷的农家景象,春意盎然;向上绿草如茵是优良的牧场,自古就有"祁连山下好牧场"之美称,夏意融融;中部或稍向上的广阔区域灌木丛生,俨然一派林海风光,秋意瑟瑟;举目向上从稀疏植被逐渐过渡到石山,而峰顶的积雪是终年不化的,冬意怆然,一山尽览四季美景是阿咪东索景色最好的写照。

阿咪东索景区占地面积广阔,灌木丛生,林海茫茫,草木茂盛,当您置身其中,举目四望,眼前一幅优美的林海风光逐渐过渡到石林,一直穿越到峰顶的积雪,将夏意融融与冬季怆然,还有春意盎然与秋意瑟瑟完美的结合,一景跨四季,从山顶到山脚,植被错落分布,层次分明,景色美不胜收,令人瞠目结舌。

(阿咪东索)

祁连石林位于阿咪东索西北部,当地人称佛爷崖,也叫“砾岩石林”,是由于砾岩山体在雨水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滑坡后,砾岩中的粘浆物将砾岩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奇异地貌景观,成土母质主要由花岗岩和花斑岩组成。奇山怪石,青松云海,使人恍惚至于仙境。

最为艺术家们称道的是祁连林海,境内的原始森林树种以青海云杉、圆柏、杨树、沙棘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10.43%,森林覆盖率9.84%。祁连的原始森林一景全部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随着季节变化,景色各有千秋,莽莽苍苍,一派天然大气,涵养着珍贵的水源,也涵养着人们渴望绿色的目光。

结束语

藏族诗人吉狄马加说:“青海由于它的地理高度,被世人称作世界的屋脊。现在,历史和现实又把青海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着双重高度的青海高原,一定会像逐渐展开的大河一样,将壮美、雄奇、辽阔、温厚的大美,慷慨而优雅地展现给这个世界。

青海,正如吉狄马加推荐的那样,壮美、雄奇、辽阔、温厚,独特的山川地貌,雄浑的自然风光,昆仑山的神秘、祁连山的温厚、柴达木的空旷、青海湖的富饶、可可西里洋溢着的生命之光、黄河长江从这里发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对于青海的恩赐。山,是神圣的,水是圣洁的,青海,中国大西北最神奇的地方。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青海   景区   土族   塔尔寺   释迦牟尼   青海湖   藏族   故土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