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一天3次和3天一次,哪个更危险?到底几天排便一次才算健康?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说:“哎呀,我最近又便秘了。”还有人捂着肚子抱怨道:“我今天怎么去了三次厕所,再去肠子就要排出来咯。”毫无疑问,排泄是“吃喝拉撒”的重要一环。其实,无论大便排泄次数过多还是过少都不是身体健康的“安全信号”

沈大爷今年90岁了,前几天天如厕突然大汗淋漓,气急胸闷,四肢冰凉,家人发现了赶紧送到医院急诊抢救。

老爷子好端端的,怎么上厕所突然晕倒了呢?医生仔细询问,这才知道原来是老爷子这段时间便秘特别明显,有时候甚至四五天都不上一次厕所。这次使劲用力解大便,所以出现了气急胸闷,不过还好抢救及时。检查结果出来了:急性心梗!

好巧不巧,沈大爷进医院当天,来了一位腹泻急诊患者,这是位腹泻5天的63岁老妈。五天前买了点临期肉包了顿饺子吃,结果之后这五天,平均每天腹泻3-5次,在乡镇医院拿了点抗菌药物吃了吃,还不见好,眼看腹泻是一点也止不住就来急诊看看。

刚到急诊临床不久的实习医学生小张有点想不明白了,“3天一次的便秘还能引起这么危险的心梗,一天3次的腹泻也真是折磨人,到底哪个更危险?到底什么情况才算是正常呢?”

一、为什么我们常常大便不爽?

虽然排便次数因人而异,按照医学一般标准来说,排便次数每天排便1-2次,或每1-2天排便一次,大便性状无异常变化,即可视为正常。1天大于等于3次且连续2天或以上可视为腹泻,而3天一次、4天一次或1周小于两次可视为便秘

其实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引起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多因素的。常见的原因有:

一个是年龄因素。研究调查发现,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这不难理解,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功能慢慢降低,肠管张力和蠕动能力减弱。肠道没有了“力气”,等待消化的食物只能“堵着不出去”

还有一个是不良饮食习惯。比如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不爱吃麻烦耐嚼的食物。有的人图方便省事,顿顿糊弄两口,缺乏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

更别说那些平时不爱喝水的、对食物挑三拣四的,长此以往可不就有大便干的难排、排了还觉得黏、排完不爽、排的时候疼......

再有一个就是人体免疫功能、整个精神心情状况。有人会疑惑了,这跟我的免疫和精神心情有什么关系呢?

相信做过大手术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经历,手术恢复期或者留院观察期,会有护士或者值班医生问你“今天放屁排气了没有?”别小看“放屁”这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能不能正常排气是判断排泄功能是否恢复的指标之一更是判断肠道功能的重要指标。此外,在临床上,因为吵架、郁闷、生活压力大、学业任务重导致便秘的患者可是一抓一大把。

总之,年龄、饮食、人体免疫等诸多因素都密切影响着我们的大便排泄功能,能不能正常解大便的确是我们的人生大事。反过来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及健康评估中,要重视我们的大便排泄情况,这是我们人体各项指标健康与否的“指向标”。

二、便秘、腹泻都痛苦,排泄次数时记录。

回到实习生小张谈到的问题,“到底大便1天三次和3天一次,哪个更危险?”其实读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无论是“1天三次”还是“3天一次”,异常的排泄次数如果长久不得到缓解和正确的治疗,都会带来巨大的危险隐患并产生无法预估的疾病隐患

从表层看,排泄次数的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排便次数过少即便秘,可造成腹痛腹胀、干呕、口臭、肛裂出血、痔疮、发热、中毒性炎症,更为严重的是,肠毒素和排泄物有害物质长期潴留在胃肠粘膜会造成胃肠壁的破坏,而排泄物中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产生粪臭素等有害物质会破坏胃肠细胞和肠道菌群、降低胃肠道的免疫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

排便次数增多即腹泻,可出现腹痛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高烧等临床症状。

更深层面上,排泄次数异常引起的连锁型效应更需要警惕和预防。

近年从省市各医院患病因素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排泄次数异常是一项典型临床诊断评估指标。

排泄次数增多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肠胃炎、肛窦炎、慢性结肠炎、大肠癌;而排泄次数减少最常见的并发症则有肠胃功能紊乱、肝脾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肾脏疾病、结肠癌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记录排泄次数的习惯,这样可以随时了解整体的肠胃功能状态。当然,也不局限在只记录排泄次数,排泄量、颜色、软硬程度也可以关注记录。

三、为什么说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才是护好肠道的“必胜法宝”?

肠道的基本功能是对于进入胃中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将无用物质排出体外。“大便”便是肠道发挥作用后排出的无用物质。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会影响到正常的肠道功能。

中医上讲,肾精为先天之本,饮食水谷为后天之本饮食水谷就是我们每天消化的食物,而肠道是消化食物的第一器官。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即营养和“糟粕”部分—即排泄物都依赖于肠道正常的运化功能。

父母给予我们的先天条件无法改变,但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是保护肠道的必胜法宝。了解到肠道及其对于排泄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才是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又应该如何呢?

在最新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了六大准则: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二)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500g,畜禽肉300-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的饮酒量不超过15g。

(四)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推荐喝白水或者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五)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要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物;学会烹饪,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六)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物生熟分开;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开始;按需备餐不浪费。

四、适当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大便通畅

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排泄次数。实习生小张在全球学术快报中检索“运动”、“胃肠功能”、“排泄功能”三个关键词,查询出2012年以来的相关论文竟高达2390条!

在分析统计后发现,适当的、特别是有临床指导的运动对于促进肠道消化、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运动可以促进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和饮食结构。慢跑、跳绳、仰卧起坐、瑜伽、球类运动、太极拳、广场舞等等都是合理运动进而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

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排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身体整体状态好了,自然可以减少慢性腹泻或便秘的发生。

一方面运动可以直接加快胃肠蠕动速度从而改善肠胃排泄功能;另一方面运动本身对于身体益处多多,比如,运动可以提升心情:出汗本身就是排出毒素和释放压力的过程,多运动让压力“从汗而走”,别“憋在下面”。

运动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规律适当运动也可以逐步增强肠胃功能,越来越“能”吃,能吃粗谷膳食、能喝牛奶不拉肚子、能吃不好吃但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蔬菜瓜果、能不挑三拣四......

各位朋友,你们近期“人生大事”处理的还顺利嘛?

健康的肠胃功能需要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自己来保护。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适当合理运动健身,祝愿各位朋友工作顺利、生活顺意、大便通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便   健康   肠道   膳食   肠胃   饮食习惯   规律   次数   食物   危险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