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万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整天在屋里玩手机,他们正被手机废掉



“又背着我玩了一夜的手机!”早上起床后,金奶奶看到手机里满屏的游戏软件,不由得摇头叹气。


孙子的爸妈长年在外务工,由金奶奶在老家拉扯孩子。


可孙子才9岁,却有8年的“网龄”,成天拿着手机跟着了魔似的,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喊他吃饭都听不见。


半夜,金奶奶更是经常逮到孙子躲在被窝里玩游戏,每次金奶奶都气得直抽他,可他第二天又忘记挨打。


金奶奶卸载软件之后,孙子又偷偷地装上,两代人之间进行了一轮轮无休止的抗争。


而对于孙子沉迷手机深感无奈的,远不止金奶奶一个人。


图1:放学后玩手机的孩子


手机已经以燎原之势,迅速攻陷不少留守儿童的生活。


武汉大学夏柱智课题组调查发现,40.4%的留守儿童已经有专属手机了,他们基本都只用来刷短视频或玩游戏。


手机之害,甚于猛虎。


该如何把孩子们从手机中抢回来?


拥有40年教学经验的老夏,自诩能自如地处理学生的各种疑难杂症,可现如今,对于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他也深感棘手。


他是鄂东乡镇小学的一名教师,所带的班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儿童。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带手机进学校,但老夏发现,在这场手机争夺战中,学生总能全身而退。


有的学生会像变戏法似的,在几秒内就把手机塞进鞋子里,有的还会把手机藏在拖把下面掩人耳目。


除了藏手机,更让老夏头疼的是,班里竟然建了个游戏群,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在群里,包括班长在内。

图2:一起玩游戏


课后,大家会在群里交流游戏装备和升级技巧,群聊信息分分钟就能冲到99+。


在学校里和学生因为手机斗智斗勇,让老夏深感疲惫,而校园外家长的抱怨,更让他无力应付。


曾有家长向他抱怨,自家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先摸手机,连作业都不写,爷爷奶奶管不住,想没收孩子的手机吧,谁承想孩子竟然闹着要绝食。


而没有约束后,孩子就能玩到后半夜,甚至通宵。

图3:孩子凑在一起玩游戏


可哪止别人家的孩子难管呢?老夏对自己的外孙也束手无策。


10岁的外孙到老夏家过寒假,老夏发现这孩子白天总是蔫巴巴的,上眼皮时不时地碰下眼皮,老夏都恨不得拿个竹竿把孩子的眼皮撑起来。

图4:孩子用手机上网课


为了搞清外孙瞌睡的缘由,老夏半夜起床去外孙房间来了个突击检查。


这一检查不要紧,愣是把老夏气得够呛。


孩子的屋子大半夜竟然还闪着亮光,传出微弱的游戏音效声音。


为了防止外孙沉迷手机,老夏在外出时有意修改了手机密码,可谁知,前脚刚走,后脚老伴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原来,外孙解不开密码,气得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喊大叫,还不停地捶打自己。

图5:凑在一起玩游戏


老夏深感无奈,自己作为一个老教师,都管不住外孙,更何况那些普通的爷爷奶奶呢?


此时,赣南山村的李奶奶,也正犯愁该怎么约束孩子玩手机。


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平时放假也少,一年到头能回来三四次都算多的了。


为了方便联系,8年前,孙女刚3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


想妈妈时,妈妈就会出现在手机中,然而,手机能做的,不只是看妈妈。


每次李奶奶骑着电动三轮车接孙女放学,孙女总是催着李奶奶骑快点,十几分钟的路程,对她来说,是那么的遥远。


她渴望赶快回家捧起手机,一个接一个地刷短视频。

图6:趴在凳子上玩手机


这一玩就玩到深夜,第二天孙女又总是哭喊着不愿意起床,实在叫不起来,李奶奶只能把孙女打起来。


可麻烦也随之来了。


孙女觉得李奶奶管得严了,会立马给妈妈打电话告状,无形间让只靠网络连接的婆媳关系岌岌可危。


后来,李奶奶谎称手机坏了,以此控制孙女玩手机,不承想,儿媳一听,立马买了新手机寄过来了。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李奶奶时常咂摸着嘴叹气。

图7:两个孩子一起盯着手机看


相关报告显示,农村未成年网民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要比城镇高3.9百分点,利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的要比城镇分别高6.0和8.3个百分点。


手机,正慢慢蚕食农村儿童的生活。



有时候,让孩子玩手机,是因为对他们感到亏欠。


在深圳打工的小张,在离暑假还有1个月时,就开始魂不守舍了,经常端起饭碗寻饭碗。


没别的,就是因为暑假儿子要来深圳了。


儿子已经13岁了,小张盘算着自己离开他去深圳打工,也已经有12个年头。


这些年,小张一直觉得愧对于孩子,为了多赚点钱,她和丈夫一年到头只能回去呆几天,之后又匆匆赶回去上班。


这次暑假为了好好弥补孩子,夫妻俩下了“血本”:


特地搬出员工宿舍,租了房子,买了家电,安了wifi,还详细地做了各种游玩攻略。

图8:网图


不承想,带孩子玩时,一路上儿子都手机不离手,想和儿子合个影,儿子立马把头扭向一边。


当小张提议接下来去欢乐谷玩时,儿子炸毛了:前天我陪你逛商场,今天陪你看大海,明天就不能让我好好休息啊?


小张愣住了,自己专门请了假想好好陪儿子,到头来却惹恼了儿子。


或许是因为愧疚于没能长期陪伴孩子,又或许是不知该如何管教。


后面的一个多月里,儿子如愿以偿地过上了天天“空调、wifi、西瓜”的生活。


晚上打游戏到两三点,第二天醒来之后,继续在床上玩手机。


当爷爷问儿子深圳好不好玩时,儿子这时候笑了:深圳的wifi比家里的快多了!


跟因为觉得亏欠,而选择放纵孩子的父母不同,有的父母想管孩子,却发现自己管晚了。

图9:某农村


13岁的小光最喜欢的姿势,就是歪在床上玩手机。一天24小时,只要不犯困,他都在玩游戏。


原本他也有过半墙的奖状,成绩在班里排前三,可如今却倒数前三。

图10:采访画面


小光的父母因为长期在外打工,只得把小光和姐姐交由爷爷奶奶照看。


万万没想到的是,仅接触手机一年,小光便开始讨厌学习,甚至想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


图11:采访画面


得知小光的情况后,妈妈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想把他拉回正轨。


可他哪还听妈妈的话,手机已然成为小光生活的一部分。


看着小光每天头也不抬地玩手机,妈妈脸上写满了无奈。


有时候,老师会需要通过手机学习考试,而学生也需要在微信群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拍照上传。

图12:孩子用手机学习


很多爷爷奶奶不识字,不懂得怎么操作手机软件,又不得不把手机交给孩子。


学生总有无数个玩手机的由头。


“这个手机到底是玩游戏比较多,还是帮助学习比较多?”于是,家长忍不住抱怨起来。


可如今,放学后学生不玩手机还能干什么呢?


在老夏的记忆中,过去一放学,孩子们一般三五成群地踢毽子、丢沙包、跳大绳。


那时候农村的娱乐项目很多,很多孩子不不是家长喊着回家吃饭,都不愿意回家。


而现在,村村铺设了水泥路,过往车辆较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在马路上玩,村里也很难见到能让孩子一起玩耍的场地。


有的男生喜欢打篮球,但在村里根本找不到可以打篮球的地方。想喊其他小伙伴一起出来玩,别人也都钻在屋里玩手机,不愿意出来。

图13:采访画面


由于缺乏娱乐场地和设施,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玩手机,成了孩子最常见的娱乐项目。



老夏所在乡镇有一所初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上网课期间,为了跟老师斗智斗勇,学生手段频出。


有的人会准备两部手机,一部挂机上网课,一部用来玩。


还有的人会在电脑上分屏,一边挂网课账号装模作样,另一边在游戏里激烈酣战。


不出所料,学生的成绩普遍下滑,为了挽救这些孩子,学校斥资装上了安检扫描仪。

图14:孩子偷着玩手机


后来,学校里还先后通过引进安保公司、聘请宿管员等方式,以此来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情形。


2021年,教育部也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原则上不得带手机入校,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家长同意,进校后也要由学校统一管理。


如此一来,学生在学校玩手机的现象大幅减少。


可是,破解孩子的手机依赖症,仅依靠学校还远远不够,要家长和学校同频共振才行。


从别的老师口中老夏得知,有学生威胁家长不给玩游戏就绝食,甚至还有学生威胁奶奶,不给买手机就自杀。


他们宁愿伤害自己也要沉浸在手机世界里,手机之于留守儿童而言,已然成了戒不掉的“可卡因”。

图15:课后一起玩手机


让老夏庆幸的是,陆陆续续有一些家长,回来照看孩子了。


他所带的班级,有些父母因为生二胎、三胎或是照顾老人,母亲会回来,顺便看管孩子。


也有些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业,放弃了外出打工。


曾有一个妈妈,大女儿原本成绩中等,但自从接触手机后,成绩一落千丈,可能连好的职校都上不了。


妈妈后来选择回来陪读,但女儿并不领情,母女关系十分紧张。


妈妈也心痛不已,她不期待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只希望孩子能变成一个“正常人”。


很多选择回来陪读的妈妈也是一样,在她们看来,如果孩子学坏了,即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仍有更多的家长,迫于生计,没能回来陪伴孩子。

图16:纪录片《小彪与狗》


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目前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抚养,还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


小孩最容易“变坏”的年纪是10岁左右,一旦被手机俘获,便很难摆脱控制。


李奶奶也很担心这一点。


有一次,李奶奶因为玩手机的事,训斥了孙女几句,谁知孙女竟拉着脸跑出去了。


等天黑了也不见孙女回来,爷爷奶奶顿时慌了,把整个村子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孙女的踪影。


孩子的爸爸妈妈一听消息,也赶忙放下手头的活,连夜赶了回来。


后来才发现,这孩子在别人家睡着了。


不过,就算孙女在手机一事上反应激烈,李奶奶还会时不时地锁住手机,限制孙女玩手机的时间。


因为她深知,读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手机和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是因为没有恰当的使用,才成为害人的毒药。


而治疗手机依赖症的良方,就是学校和家长同心协力,相向而行。



有人说,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了。


如今,留守儿童因沉迷手机,酿成悲剧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9年8月,浙江一13岁男孩,长期痴迷于玩手机,结果被查出了免疫性脑炎。


2021年1月,江西一14岁男孩,因玩游戏连饭都不吃了,爷爷抢夺了他的手机,却惨遭杀害。


2023年4月,重庆一12岁女孩沉迷手机游戏,8天就花光了爷爷2万积蓄......

图17:玩游戏


无数留守儿童正被封印在手机里,当他们没能及时得到外界的救助,还会发生更多的悲剧。


而身为教师的老夏,除了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忧心孩子的未来。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是靠知识改变了自身命运,他也坚信,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读书。


可是,他如今在村里一转悠,总能看到一些孩童死盯着手机屏幕,连身边走近了一个人都没有察觉。


有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手机看短视频了,不允许看的话,孩子还会撒泼打滚。

图18:纪录片《我是打工子弟》


一个学生直言,现在只有一半的人能上高中,自己再怎么努力还是会被刷下来,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


他已经放弃了读书,打算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


手机是帮助农村孩子突破阶层的神器,也是毁了农村孩子未来的利器。


孩子的未来,就取决于你此刻是选择纵容,还是约束。

-END-

作者:柠小忆

编辑:桢桢

资料来源:

1.南方人物周刊:《沉迷手机的留守儿童:孤独与被“困”的童年》

2.冰点周刊:《与留守儿童争夺手机》

3.中国青年报:《掉进手机里的留守儿童……》

4.《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5.央视农业:《农村孩子和他们的手机》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敛财、性侵、谋权,韩国邪教究竟有多疯狂?

偷印别国的钱行不行?德国:这事我干过;美国:平时就别想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儿童   外孙   手机   孙女   屋里   奶奶   儿子   家长   真实   妈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