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天 护阳祛暑湿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由此推算,今年的入伏时间为7月11日。


三伏天介于小暑与处暑之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间段。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在这漫长的暑伏时节,养生防病要以防暑、养阳、健脾、祛湿为重点。


隐伏避盛暑 护阳莫贪凉


三伏天里的“伏”字,有“隐伏藏匿”之意。此时宜伏不宜动,应减少户外活动,适度降低室内温度,以躲避盛暑的“锋芒”。但也不宜过分贪凉,所谓“春夏养阳”,暑伏养生应注意养护阳气。

1.科学使用电风扇、空调,避免冷风直吹,特别是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

2.多喝热水、热茶,少喝冷饮,少吃冰镇西瓜,以防寒凉之品损伤脾胃之阳。

3.保证充足睡眠,不宜熬夜或过度劳累,并且适度运动,以助阳气升发。

食养因人异 健脾祛暑湿


中医认为,脾主长夏。暑伏时节是健脾、养脾、治脾的关键时期。此时,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不吃肥甘油腻之品,少饮酒,以防助热生湿,损伤脾胃。大家可适当多食薏苡仁、茯苓、芡实等健脾渗湿之品,赤小豆、荷叶、冬瓜等利水消肿之品,陈皮、山楂、豆蔻等理气开胃之品,以及绿豆、莲子心、苦瓜等清热泻火之品。另外,暑热导致出汗较多,易伤津耗气,故饮食上还可选用乌梅、山药、白扁豆等,以生津止渴、补脾益气。

除了遵循上述暑伏食养原则,不同体质的人群还应有所侧重。体质平和者可选择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等性质相对平和的祛湿健脾食材。平素身热、面红、目赤、多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的阳热体质者,应侧重于清解暑热,可适当选用绿豆、苦瓜、金银花、鸡骨草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食材。平时手足不温、畏寒喜卧、疲乏倦怠、大便溏薄的虚寒体质者,应侧重于顾护阳气,宜适当选用生姜、花椒、陈皮、豆蔻等温化寒湿、健脾和胃的食材。

冬病夏治忙 巧用三伏贴


《黄帝内经》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提出“长夏胜冬”之说。冬季天寒地坼,阴寒气盛,人体若素有阳虚内寒之证,则易出现一些好发于冬季或于冬季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而在暑伏时节,虚寒证诱发因素少、症状相对较轻,且自然界阳热气盛,有利于扶正祛邪,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贴所用药材主要包括具有温里散寒、温通走窜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细辛、甘遂等,同时结合临床疾病配伍和加减。如治疗呼吸道疾病,常配伍散寒止咳的麻黄、干姜;治疗消化道疾病,常佐以温中理气的丁香、豆蔻;治疗风湿性关节,常配伍温经止痛的川乌、草乌。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包治百病,都有适应证和禁忌证,三伏贴也不例外。对于阳热体质或热性疾病患者而言,滥用三伏贴无异于火上浇油。此外,孕妇、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破损者等也都不适合贴三伏贴。

伏天养生 常喝三碗汤


暑伏高温,大汗后水分流失过多,适当食用以下养生汤可以起到清热解暑、补脾养心等作用。

藕片莲子汤

材料:莲子50克,藕片100克,五指毛桃15克,生姜、盐适量。

功效:清热开胃、补脾养心。

注意:莲子心性味苦寒,脾胃虚寒、慢性腹泻者在食用莲子时应去芯。

冬瓜豆腐鲤鱼汤

材料:冬瓜500克,豆腐150克,鲤鱼500克,香菜、葱、生姜、胡椒粒、盐适量。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消肿。

注意:鲤鱼及豆腐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钙质,肾功能不全者慎食。

薏苡仁山药瘦肉汤

材料:薏苡仁(炒)50克,山药100克,芡实50克,瘦肉适量,生姜、胡椒粒、盐适量。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益肺。

注意:薏苡仁及山药富含淀粉,脾虚者不宜多食,糖尿病患者慎食。


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敬孝、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 李奕诗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编辑:梁婧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伏天   初伏   伏贴   祛暑   芡实   阳气   脾胃   山药   莲子   生姜   体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