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茶文化# 茶庄茶人(2)|金井的老茶庄

#长沙县茶文化# 茶庄茶人(2) 金井的老茶庄

本文原载《长沙县茶文化》长沙县政协主编

陈先枢 汤青峰编著

《长沙县茶文化》新书推介会采茶舞表演


金井的老茶庄

长沙县金井地区(主要指金井、脱甲、观佳、双江一带)山多田少,历来产茶。生产茶叶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1949年前,金井地区有万多亩零星分散的旱土,农民在旱土上普遍采用茶粮、茶菜间作。家家户户种茶,但无专业茶农,也无成片大茶园。因此,1949年前茶叶的产量一直很低。

距今120年前,金井就有经营茶叶的商团,称为茶庄。到清朝时茶庄经营规模、制茶设备、加工人数等达到巅峰,茶商每年用薄枫树板包装好运往汉口,然后再出口到国外。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统计,金井地区著名的茶庄有18家,分别为孙宏发茶庄、瑞记茶庄、杨林园茶庄、蒲塘茶庄、松木潭茶庄、团山茶庄、金井码头上茶庄、王星庆茶庄、载伯槐茶庄、孙少林茶庄、宋氏茶庄、羽风阁茶庄、隆盛茶庄、乾升茶庄、福泰茶庄、昌和茶庄、郑记茶庄、鼎兴茶庄。每年春茶上市之际,茶庄老板除就地收购茶叶外,也在平江、浏阳地带设置收购点。

脱甲村李立新收藏的茶号招牌


如金井码头上茶庄厂房(平房)占地面积7亩,4个大厂房,60多间房间,每个厂房可容纳600人生产,年生产红条茶600吨。红茶用枫树薄板做成方形木箱,贴装饰画纸,涂油防潮,箱内用白纸、铅皮包茶后走水运销往汉口,然后再出口到国外。许多茶商因茶发家致富以后,仁心济世,广济博施,数十年力行不倦,类似赈饥设渡、造桥修路、恤孤怜贫等义行在金井地方志记载甚多。

金井茶运码头


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战争的影响,私营茶庄主不敢冒险经营,茶庄逐渐减少,规模逐渐缩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十多年里,所有茶庄先后停业,各种制茶设备也因之失散。因此,金井地区的茶叶生产除了农民自制绿茶(烟茶)在本地区零星出卖外,完全没有外销业务。

当时,规模较大的茶庄孙宏发茶庄设在单家坝,系孙姓于120年前所创办。厂房(平房)占地面积3.5亩,有30多间房间。其中两个大厂房,每个厂房可容纳600人生产。经营方式有时为独资经营,有时为股份投资合营。产品全系红条茶。每年春夏可产茶300吨左右,利润要碰机会,有的年份赚钱,有的年份亏本。经营茶业风险很大。麻林桥有个叫罗东阳的私营茶庄主,多年在本地区经营茶庄发了财。金井有个叫孙少林的,几年入股茶庄积累了1000余银洋,最后一次全部亏蚀。该茶庄的鲜叶来源,除就地收购外,大部分是收购平江、浏阳山区茶农的,每年春茶上市之际,茶庄主在毗连的平江、浏阳地带,设置收购点。鲜茶叶收价一般为:春茶1.5角/斤,夏茶1角/斤,边收边制作。

脱甲村李立新收藏的茶据


其制作方法系手工操作。一是揉茶:把鲜叶装入粗布袋内,双手勒住袋口,用力在木板地上甩打或用脚揉踩。二是发酵:揉后成堆,使之发酵变成红色。三是晾晒(或焙烘)、筛选。四是拣选:选去茶梗。以上制作工序中的劳力大部分由当地的妇女担当,在制茶旺季时,每日妇女多达五六百人,工资多的每日可得二、三角银洋。五是包装:用枫树薄板做成方形木箱,贴装饰画纸,涂油防潮,箱内用白纸、铅皮包茶。六是外运:由庄主雇用木船从金井河至捞刀河,再到湘江,运往汉口销售。茶庄在30年代中期因亏本大多数停业。

金井镇旧时茶庄以团山茶庄最为有名。团山红壤山地多,富硒的山地资源丰富,自古就盛产茶叶。从茶叶的一家一户育苗种植,采摘到茶庄的鲜叶收购,批量加工制作,直至红茶的筛选,分级包装挂上“团山茶”商标,运输到市场码头、出口销售、一条龙生产。这一产业,远在清朝乾隆盛世,“团山茶庄”商标的红茶,在长沙,汉阳全国有名的大型茶叶商行中,就名声远播。传说从那时起,一直到民国时期,英国商人点名只要团山红茶。据百岁老人言,民国三十几年,长沙未沦陷之前,他们送鲜叶到茶庄时,在茶庄里,他们还见过红毛、蓝眼的英国商人来茶庄抢购一级红茶。英国商人雇着双人抬竹椅滑杆,跟随运茶的骡马行走在茶马古道上。

“团山茶庄”何时何人创办,一说是前清时期饶姓著名商贾;一说是吴丙森。杨林园吴氏族谱《丙森公传》有“公讳定逵,字渐鸿,号丙森……弃读从商。公善继善述,承父业焉。经纪红茶,乡里成市(杨林园市)。公往来于湘鄂沪间,运筹帷幄,措置咸宜,名显矣,家亦隆”的记载。后吴丙森被人暗杀于汉口,时人怀疑是与其生意有竞争的日本商人所为。

麻林桥茶马古道

团山茶庄庄屋商行开办在菜园嘴组的轩利大屋。轩利大屋前后两栋,上、中、下三进。通畅的跑马楼,为茶叶晾晒的厂房。长沙东乡的茶马古道从麻林桥到上杉市经路口、高桥、金井、大坡岭、小坡岭、四佳过张天坳直达团山茶庄。

凡长、浏、平三县边寨山民生产的茶叶,百分之八十都送入了团山茶庄,故团山茶庄货源广,特别是业主一流的红茶制作技艺,从不外传。团山先人业主的诚信经营之道,使得茶庄产品市场份额大,畅销海外而长盛不衰。

团山村茶园

团山茶庄,先人的生产技艺,诚信经营的经营之道代代相传。因多种原因,1949年前团山茶庄就停办了。1956年,团山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全体社员集中垦复了百余亩山地,开辟了金井地区第一片规模宏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继承了前人“团山茶庄”茶叶生产的精湛技艺,开发了红茶生产集体经营。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团山茶园不断扩大规模,建起了团山茶场。生产面积扩大到了500亩,成为原双江公社的第一个农业龙头企业。现在团山村全村茶叶生产面积达1200余亩,成为湘丰茶业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长沙县   茶庄   平江   浏阳   汉口   山茶   长沙   红茶   茶叶   茶文化   厂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