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待在空调房?中医专家有这些建议


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选择吹空调是所有人的想法,有些人恨不得一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了,很多时候人们只是贪图凉快,而很少会考虑吹空调会不会对身体不好,会不会损害健康。


从中医养生观点来看,夏天吹空调当属“虚邪贼风”,应当“避之有时”。


1、由于开空调时房间密闭,各种呼吸道有害菌会增加,再加上空气变得干燥,邪入体内,正气下降,则感冒、鼻炎、哮喘、肺炎等患病几率增加。


2、另外人的颈、肩、腿在冷风侵袭下格外容易受凉,寒风侵入人体经络,引起颈肩腿肌肉僵硬、冷痛,寒邪侵入肠胃易出现脾胃失和、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


所以如果经常在空调房里,一定要遵循以下养生法则。


大汗时避吹空调以护阳气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冷风直吹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鼻塞、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此外,突然受冷风刺激,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血管疾病。


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5 。正确的做法是,在出汗或被雨淋湿后,我们应该及时更换衣服,擦干头发,做好衣物保暖,等下降的体表温度回到常温后,再进入空调房。


日常的话,空调的温度以25 ~26 为宜,在心平气和下慢慢降温,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寒气直入腹内,损伤阳气。


此外,吹空调还要注意巧用挡板免直吹。首先尝试调整房间格局,若座位或床头处于风口位置,及时调整;若办公桌和床难以调整,则建议在空调上安装一块导风挡板,可有效避免直吹。


保暖准备不能少


空调房的温度一般在25 左右,如果没有做好衣物保暖,体表长期暴露在外,局部散热过快,就会导致局部的皮肉和筋骨受凉,血管收缩,容易诱发筋骨病痛。


因此,在空调房里,建议上半身优先选择有领衣物,盖住大椎穴和肩井穴;下半身则选择长裤、长裙,尽可能避免肌肉少的部分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裸露在外,减少冷气对身体伤害。


办公室里备好帽子、丝巾(围巾)、空调薄毯、一件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多按腰部防酸痛以补肾


空调过凉,易造成寒邪滞重,尤其是中老年人,肾气多已亏虚,更易出现腰膝酸痛。


每天可以将手掌放在腰部,来回搓50次,补肾固元,防治空调造成的腰酸背痛。


还可以先对搓手背50次,再对搓手掌50次,每天早晚各搓一遍,或者每天左手搓右足底50次,再换另外一侧,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如果已经关节痛,就要多走动,并在膝盖、肩膀等部位盖条小毯子保暖。


多食西红柿薏仁以强脾胃


夏天暑湿之气弥漫,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毛孔紧闭,体内的湿热不能散发,郁积体内,造成湿浊内困成病。应多吃健脾利水、除湿的食物,如薏仁粥、红豆汤。


空调还会带来脾胃失和,食欲不佳,因此需要多吃能增强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西红柿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其中的苹果酸、柠檬酸有助消化吸收。


可以每天吃一个西红柿或用其做汤喝。


醋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有助恢复精力,可以在菜肴中适当添加些醋,适量喝酸辣汤等,必要时可以找中医调养体质。



喝杯红糖姜茶以助阳气生发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夏天吃姜尤为重要。其适合三类“空调族”:


1、因久吹空调外感风寒的人,喝杯红糖姜茶,或用姜水泡脚,可驱寒解表;


2、肩膀和腰背受凉的人,可以熬点热姜汤,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其浸湿毛巾,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或经常使用温阳包热敷,能缓解疼痛;


3、因腹部受凉而出现腹痛、腹泻的人,也应多喝姜茶。


一般人在夏天每日晨起喝一杯姜茶也益处多多。


中医艾灸助阳祛湿通经络


中医艾灸具有温阳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进行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吹空调引起的颈腰肩背等部位的疼痛及不适,并能扶助体内阳气升发,排除湿浊。


这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选用不同的灸法,如药饼灸、隔姜灸、督脉灸、竹盐灸等等。如药饼灸、隔姜灸、督脉灸、竹盐灸等等。



此外,暑热之时,除了吹空调,喝冷饮、吃雪糕、吃冰西瓜,也是不少人的解暑之选。


但你知道吗?清凉从口入,缓解了暑热,这本是好事,但是食用过度,或者体质不合,就会伤及脾胃,导致水湿滞留,体表散热功能紊乱,肌肉的代谢产物难以排除,进而引起身体酸胀不适、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症状。


对于脾胃功能较差,体质偏虚寒的人,尤其不能吃冰饮冷;


而对于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来说,偶尔喝冷饮、吃冰西瓜等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如果经常这样做,一天不吃冰的就浑身难受,那么日积月累后将来必然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导致体质变差,甚至不到中年,这些早年贪凉多饮埋下的健康隐患就会逐步在身体上显现。


中医专家给大家支招


1、管住口,能少吃则少吃


病从口入,要想根源性减少冷饮、冻食对身体的伤害,就必须得管住嘴,可以偶尔过一下瘾,但反对贪凉多饮。


2、药食同源,健脾祛湿


在饮食上,可在日常煲汤的汤料或是食膳中加入一些健脾化湿的药材,如薏米、白扁豆、车前草、土茯苓、千斤拔、牛大力、赤小豆、芡实、砂仁等,经常食用此类药膳,可以达到祛除暑湿,舒筋健脾的功效。


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胡椒、辣椒进行除湿散寒。需注意的是,南方人的体质在炎热的夏季十分容易上火,因此食用量上要适可而止。


3、游泳运动,降温解暑


夏日运动中,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降温解暑,是当之无愧的锻炼首选。但是也需要注意这两点:


游泳前:做好热身准备


热身运动是游泳前最重要的准备环节,能够舒活筋骨,提高筋骨的协调能力,促进气血运行,避免了由于突然进入游泳状态导致的筋骨状态骤变,为筋骨提供了一段“运动缓冲期”。


尤其是上班一天后疲劳、出汗多的人,如果选择下班后去游泳,更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引起抽筋。同时,建议在游泳前及时地补充一些水分和营养,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游泳后:防寒保暖


在泳池尤其是室外泳池结束游泳后,要注意擦干头发和身体,否则身体表面湿气较重,可能会在被风吹到的过程中遭受风寒侵袭,容易导致寒气、湿气入体,诱发健康问题。




【来源:本文综合自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供稿:治未病中心)、林定坤工作室(医学指导:林定坤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侯宇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艾灸   中医   空调   阳气   脾胃   筋骨   保暖   体质   游泳   身体   期待   建议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