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怎么办?

杨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因发热导致的惊厥,是最常见的儿童急症之一。小儿热性惊厥属于中医“急惊风”的范畴。热性惊厥患儿多数以惊厥为首发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凝视或斜视、口周流涎,并伴有强直性面容,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由于本病起病急、易复发,甚至会继发为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给患儿家长带来了经济压力与思想负担。

发病原因

小儿急惊风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湿热内蕴、暴受惊恐等。外感风邪,肺卫不足,侵及肌表,时邪入里郁而化火,热极生风,或逆传心包,引动肝风;或湿热内蕴,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或暴受惊恐而致气机逆乱,神志不宁,痰涎上壅,蒙蔽清窍,引动肝风,发为急惊风。

急惊风病变性质属阳、属实,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与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古代医家将惊风证候概括为“痰、热、惊、风”。如《幼科铁镜·阐明发惊之由兼详治惊之法》所言:“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生惊”,基本概括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穴位急救

人中穴:位于人体面部口与鼻之间,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经穴,督脉为诸阳之会,阳气宣通,是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其最突出而明确的功效就是救治危急。危急时刻刺激人中穴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的作用。

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属阳主表,合谷穴居于虎口,是人身气血大关。刺激合谷穴有熄风镇痉、醒脑开窍、升清降浊、疏风解表、宣通气血的作用。

因此,当小儿热性惊厥发生时,家长可立即用大拇指掐患儿人中穴,惊厥较轻者一掐即啼哭而醒;若惊厥未立即缓解,可联合指掐合谷穴。

体温护理

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勤测体温,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当孩子体温在37.5 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泡脚、擦拭双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当体温超过38.5 ,口服退烧药降温,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体温超过38 ,口服退烧药降温;体温超过39 时,除药物降温外,将患儿头部置凉毛巾或冰袋,稳定颅内温度;针对萎靡不振、有寒颤表现的患儿,高度重视,预防高热惊厥发作,并及时就医。

家庭急救

家长如遇小儿高热惊厥表现,要保持相对的镇定和安静,减少外界刺激,立即就地抢救。可适当约束四肢,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取患儿平卧位姿势,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松解衣扣,在上下磨牙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木筷子)或软毛巾,以防舌咬伤。惊厥停止后,喉头分泌物多时将口腔分泌物清理干净,预防误吸和窒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可能性。抽搐缓解后应及时就医,就近求医,切忌自行长距离跑去大医院。可电话求助120或当地附近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小儿   掌骨   急惊风   督脉   心包   内蕴   高热   人中   体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