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成套火花上的风景名胜(12)-大理1959年风景花卉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和电影《五朵金花》,以及金庸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就诞生在这里。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

大理风景秀丽,苍山环抱洱海,洱海倒映苍山,四季云霞织锦,晨昏各领风骚,山水自成一体。大理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旅游资源丰富,苍洱观光休闲度假、宾川祥云佛教文化、洱源温泉休疗度假、巍山南诏文化、鹤庆银都水乡、剑川文化生态六大景区各具特色。

1959年,大理火柴厂出品了一套风景的火花,全套共计21枚。这套火花并不完全都是风景(只有14枚),还附带了一些大理地区的特色花(4枚)木(3枚),而从设计风格和印刷来看应该是出自多名设计师之手。与这套看似“拼凑”出来的火花神似的是,提供这套火花图片的收藏者也经历了“拼凑”过程,直到去年才大功告成,可见这套火花的珍稀,据了解目前集齐者仅2人而已。

大理花木

牡丹花、山茶花、杜鹃花、石榴花

苍山雪松

大理香杉树

玉耳银杉

洱海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洱海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公里,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属澜沧江流域,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优美。

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要么说它“形若人耳”,要么说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这就是说,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

小普陀岛,位于洱海东部,为石灰岩岛,高出水面12米。因岛形若一颗金印浮于水面,相传是当年观音大士辟大理留下的镇海之印。又因岛形和楼阁颇似我国神话中传说的南海普陀山,故名。岛上阁楼建于明代,两层歇山式。第一层塑有如来,第二层塑有观音。楼阁小巧玲珑,神雾缭绕,仙风徐徐。岛虽不高,但怪石林立,在石缝中长出一颗颗树木,枝叶繁茂,树阁相映,犹如天然盆景。在洱海里,小普陀岛可以说是“袖珍小岛”。小普陀岛虽然小,但名气很大,在介绍大理的画册中少不了有它。

海心亭位于洱海的中央,在这之间有一条栈道,在海心亭上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洱海的风景,吹吹海风。这里适合拍照,可以拍摄海鸥和日落,都非常好看。海心亭已经成了当地人休闲放松的必去之地。

洱海归帆之一

洱海归帆之二

洱海日出

洱海湖潭

洱海小普陀

大理海心亭

大理喜洲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代南诏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灵24县,喜洲属叶榆县址。汉武帝采取“守令治其人,酋长世其官,不相侵夺”的政治策略,河蛮大多姓多居于喜洲一带,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民间也多以喜洲为白国本部。东汉时期改属永昌郡,改称叶榆县,蜀汉时期属云南郡,晋及南北朝属东阳河郡,隋代属昆州。唐初为羁縻匡州地,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南诏所据。南诏时在喜洲一带设大厘睑,是中央政权直接统治的地方,为南诏中心城市,并于上关筑龙口城。南宋宝事二年,元灭大理国,设太和三千户所,领属喜洲,置太和县。民国三年(1914年),太和县改名大理县,直属云南省,喜洲属上乡区。1964年撤销洱海区人民政府,划回喜洲区。

崇圣寺三塔

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 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 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之中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三塔远眺

三塔倒影

蛇骨塔

蛇骨塔又名佛图寺塔,始建年代约为南诏劝丰佑时期,其造型与千寻塔相同,位于下关镇阳平村北侧的佛图寺前(现佛图寺仅留殿房,所塑佛像自1937年以来已逐年被毁,塔因寺而得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现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的故事而来。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

古时的大理,到处是沼泽湖泊,苍山之麓,林莽丛生,加之气候温暖潮湿,食物丰富,为蛇类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于是各种各样的蛇类和有关蛇的传说便应运而生。至今在大理和周围各县,各种类型的蟒蛇还时有所见,至于小型蝮蛇,那就更是司空见惯了。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的白族人民,把田野林莽丛生,遍地蛇迹狼烟的不毛之地开发呈现在这样明丽多姿的新大理,不知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蛇骨塔就是历史的见证。

南湖渔舟

南湖位于大理市西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湖水清澈,湖边有着群山环绕,景色宜人,是一个理想的观光胜地。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古迹,如古城墙、古庙宇、古建筑等,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

鸡山楞严寺

位于宾川县县城西北30余公里外的鸡足山顶,鸡足山是东南亚著名的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佛教禅宗的发源地、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仰光迦叶开辟的道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

鸡足山楞严塔,为十三层密檐式空心方塔,塔高约40多米,塔内为七层,可以直接登临塔的顶层。楞严塔的原址,曾经是建于明朝时期的光明宝塔,“塔中虚外直,正方形七级,每级丈余,高十余丈,修建七年,才告完成”。非常遗憾的是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听信谗言,拆除了光明宝塔。1929年,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在游览鸡足山后,同意在光明宝塔原址修建楞严塔,历时三年多建成,成为鸡足山最壮美的人文景观。抗日战争期间,楞严塔曾经是驼峰航线大理地区的重要航标,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楞严塔建筑雄伟,外形秀丽,远远望去,宛如一枝巨大的文笔立于佛教名山鸡足山金顶,在崇山峻岭间成为方圆数百里的一座显著的地理标志。楞严塔通体灰白,外观仿崇圣寺三塔的千寻塔,但塔身更为修长。

大理花鱼洞

花鱼洞位于大理弥渡县德苴乡东北约9公里的峡谷中。这里山花灿漫,清幽静谧,鸟声啾啾,给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因潭中有花鱼而得名。这里的潭水一面是浑的,一面是清的,非常奇特!

大理临江亭

临江亭位于诏安甲洲半岛水滨的,是诏安县二十四景之一,因元末明初诏安的二位著名贤士陈汶辉、陈原震于此垂钓栖隐,故称为“钓屿临江” 。清代沈祖庚(道光拔贡)有诗赞曰: “苍茫孤屿跨江湄,水石清幽独赋诗。抛却名韁浑不管,昂昂高蹈一竿持。”

临江亭亭前一块巨石苍然挺立,石面上“飞鸟临渚,隐士乐土”几字依稀可辩。临江远眺,远方群山连绵巍峨,暮色一点一点地拉开,海上的雾气一点一点地升腾,山海渐渐连成了一片苍茫寥廓,置身此时此景,人内心也会驰骋得无限辽阔苍茫。

#大理# #大理头条# #云南# #云南旅游# #时光深巷旧回忆# #收藏# #火花# #看看我的宝藏收藏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理   大理市   洱海   白族   苍山   临江   普陀   南诏   云南   风景名胜   火花   花卉   时期   风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