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生育率跌至0.5意味着什么?

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婴儿总数与同期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的比例,也叫育龄妇女生育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它是反映妇女生育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核心因素。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我国普通家庭第一个孩子的生育率从千分之0.7跌至0.5,也就是说去年我国每2千个育龄妇女中才有一个生了孩子的,近几年生育率呈逐步下降趋势。

从绝对数值来看,2023年形势更不乐观。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建档的孕妇数量仅有788万,基本可以推断出全年新生儿数量不会超过800万,因为五月份怀胎的一般要等到明年才会分勉,所以今年出生的婴儿数量继续呈断崖式下跌已成定局。

我们再来看看今年520当天的婚姻登记数。原本大家以为3年疫情结束后结婚的人会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反弹,没想到实际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比起还时不时处于隔离和封控的去年,今年520结婚登记数平均下降了30%。

跌幅最大的湖南,暴跌近74%,几乎大部分人都准备打光棍了。跌幅最小的江苏也有25.6%,结婚意愿也是大幅下跌。

如果按这个数据进行相应比例的推算,到了明年我们新生儿数量很可能不足650万,将正式超过韩国,“荣登”全球生育衰退率榜首。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有专家预测最快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生率极有可能低于死亡率,将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局面。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100年,中国人口总数会减少到不足10亿。

翻看我国的出生人口年鉴,建国以来人口出生数最少的一年是1961年,当年共生了949万个小孩,而那年正好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第三年,就在那样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英雄的母亲们还是为国贡献了近1千万个小孩。

可如今已逢盛世的时代,年轻育龄妇女们生娃的意愿却大幅下降,甚至比不上当年最最困难的时期,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口数量的多少,关乎着民族的兴衰,关系着种族的存亡。

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在于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繁衍生息的强烈意愿。这也是中国在历经五胡乱华、蒙古、女真三次血腥屠杀,以及秦末、汉末、唐末的内乱之后还能生生不息屹立于东方的立国之本。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都和人口有关。一是由于人口众多所形成的统一大市场,二是有着充沛年轻劳动力所形成的人口红利。没有人,一切都免谈。

近些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集中释放了75后的二胎生育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生人口下降的颓势,但这仅仅是昙花一现,体现90后真实生育意愿的一孩生育率才是事关人口变化的决定因素。

一孩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使得国家的二孩、三孩政策效力已大打折扣。一个都不想生的人,即使有再好的二孩、三孩政策对她来说也是毫无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生第一个小孩的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如今的育龄女性在选择生孩子这件事情越来越谨慎,就算要生也不敢生太早,否则很可能生下来一没房住二没奶喝三没学上。

有网友调侃说,花25年和100万元培养出来的孩子,大概率的归宿是一名996员工和背负着30年房贷的房奴,同时还面临着35岁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风险,想想还是不生为好,免得孩子受苦父母受累。

还有网友表示,如今的房价配得上现在的出生率,毕竟房价越来越高,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总不能让买不起房的人生几个小孩和大人一起颠沛流离吧。

张爱玲也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和贫瘠,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或许这也是越来越多育龄妇女共同的体会和感受。

对于国家来说,出台刺激一孩出生的生育政策已迫在眉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生育率   育龄   意愿   妇女   人口   小孩   数量   我国   孩子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