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怀旧

怀旧,这是一个人到了暮年的标志,与人的年龄无关。当人的心态老了,不论他的年纪多大,有了怀旧情结,那就预示着他已经步入了暮年。

看不惯当下的人和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节奏,对靠近自己的任何东西都持有戒心与怀疑,对陌生的事物没有了好奇心。。。整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只能通过缅怀过去的人和事来打发闲暇的时光;开始有了反思行为,用现在的目光去审视曾经的人和事,嘲笑自己以前的傻与缺;喜欢故地重游,甚至重走当年曾经走过的路,寻找记忆中的影子。。。这些种种表现,就是普通人的怀旧心理。

有人说这是病,而且还病得不轻。我上网搜索,还真是的,五花八门的言论充斥着网络。比如:“怀旧是一种现代病,也就是精神病”;又比如:“怀旧是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再比如:“怀旧是一种减压方式,但容易上瘾,就像从一种痛苦的地方去一种悠闲的地方放松一样,久了,就会经常去放松,慢慢成瘾,无法自拔成为一种病态”。。。

国外有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有了怀旧具有周期性一说:人们怀旧的主要场景,通常以二十年为一个小周期,四十年左右达到一个顶峰,成为一个大周期。也就是说人们普遍喜欢回忆二十年前与四十年前的事物。还有学者将它进行分类,将其分成两个大类: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修复型怀旧,注重于“旧”,总是试图恢复旧有的物、观念或习惯等,这一类人并不认为自己或其行为是在怀旧。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于“怀”,形象地讲,更像一个人在废墟上徘徊,试图在脑海里重构那逝去的时光,再现旧物、人、观念或习惯等。这话国人听起来有些繁琐与费解,用国语中的大白话以之对应就是复辟与凭吊了。

我们这一代人对复辟的认知是从批林批孔运动开始的,“克己复礼”是孔老夫子的经典语录,儿时在学校的大批判会上也是赤膊上阵,对复辟进行过口诛笔伐。想想那时的我们如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到后来不知所云。稍后学历史才知道近代有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可见要想复辟还是要些能耐的人,这类人的怀旧往往诉诸于行动上。大抵复辟如逆水行舟,没有点本事的人是玩不动的,一般凡夫俗子的怀旧只能是凭吊了。

旧时的文人最喜凭吊,借怀古抒发自己的情感,由此留下了无数的经典篇章。最有名的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短短几句,刻画出凭吊者超然的情怀。当然,苏老先生的格局不是我等能够与之相比,但怀旧的情怀却是一样一样的。通过缅怀过去的人和事,或者故地重游抒发自己的情感,慨叹岁月如梭,世事无常。

普通人的怀旧一般局限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十年前的人和事,随着岁月的侵蚀大多都会逐渐淡忘,那些还能完整地保存在记忆中的肯定是刻骨铭心的。这些刻骨铭心的事件曾经左右过自己三观的形成,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是这些事件一环一环串联而成,充满了必然性与偶然性。有人将它称之为命,命中注定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认命也是怀旧者的一种解脱与释然。

怀旧的群体一般都要有闲,这是闲出来的毛病,这种毛病大老爷们患上的几率较大。女人们整天都在忙忙碌碌,不是买菜、煮饭、带孙子,就是约着老姐妹去逛商场、跳广场舞或者游山玩水。常常看见一些大爷独自地坐在冬日的阳光下、夏日的晚风中迷糊,偶尔一丝会心的微笑,会一闪而逝地出现在满是皱褶的脸上。他也许是在迷糊中回到了过去,与心仪的姑娘手牵手漫步在无人的沙滩上或旷野中。或许是与昔日的小兄弟们正在高谈阔论、把酒言欢。人到暮年看穿了一切,也看淡了功名利禄,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逝去,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是必然。我常听到从他们嘴里吐出的一个词叫“混吃等死”,就喻是着他们内心的无奈与自嘲。

古往今来留名青史的又能有几人?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只是个别人老心不老、心有不甘或想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的托词。占有的资源越多,人就越是不想放手。害怕失去是人之常情,当失去了一切,就失去了怀旧的乐趣。君不见亡国之君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整天满腹愁与恨,这样活着余生还有啥情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华发   赤壁   镇痛剂   故地重游   暮年   闲话   普通人   迷糊   刻骨铭心   周期   情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